字典網>> 故事大全>> 寓言故事>> 公雞非時啼而死(印度)正文

公雞非時啼而死(印度)

古時候,在波羅奈國。菩薩轉生在西北地區的一個婆羅門家裡。他自小就生就一副強健體格,且又悟性極佳,遂精熟一切技藝。長大成人之後,即成為波羅奈全國聞名的老師,共納有門徒五百餘人,皆為聰慧能幹的小伙子。
為了及時起床苦習技藝,這些門徒專門養了一隻報時的公雞。每天雞鳴而起,鑽研技藝。不幸,這隻忠實的公雞死了,門徒們頓覺十分不便,於是就留心再覓一隻來。
一天,一個門徒在墳地的樹林中拾柴,忽聽雞啼,不禁大喜。他循聲而去,果然發現一隻大公雞,便將其抱回來養於籠中。誰知,這隻公雞隻在墳地中長大,既無父母引導,也無兄弟姐妹薰陶,故而有時半夜啼叫,有時白天啼叫,從無定時。
當公雞半夜啼叫時,門徒們以為天快亮了,便摸黑或掌燈起床,專心習藝。到日出時分,他們已是睏乏不堪,昏昏欲睡,無法繼續用功。當雞白天啼叫時,高亢的啼聲讓門徒們心意煩躁,誰也無法集中精力記誦經文。門徒們埋怨道:
“這隻雞要么半夜啼叫,要么白天啼叫,妨礙我們完成學業,乾脆殺了它算了!”然後,他們抓住公雞,把它宰了。事後去報告老師說:“這隻雞不按時啼叫,我們把它宰了。”老師沉吟半晌,說:“它因缺乏教育而喪命。”
又念偈頌云:

既無家教,又無師事。

時與非時,全然不知。

菩薩教誨眾弟子說,“人在不同的時刻,擔負不同的角色。有時候該挑大樑,有時候無聲地做一根木椽,有時是一塊磚瓦,有時候是屋邊一枚礫石。只有有自知之明與知人之明的人,才能發揮自己的天賦,配合好眾人。否則,就是‘非時啼’。”
菩薩授經傳道,修身養性。沒有人數得出他這樣立於世有多少年。在他業已盡、道已成時,他安詳地歸去了。

公雞非時啼而死(印度)0

精彩推薦:

  • 烏鴉和鴉雛(俄羅斯)
  • 為什麼天上會打雷(非洲)
  • 死神的故事(阿拉伯)
  • 橡樹和蘆葦(希臘)
  • 井中人(印度)
  • 德比才重要--中國古代寓言
  • 鑰匙(西班牙)
  • 鴿子、狐狸和白鶴(阿拉伯)
  • 披上虎皮的羊--中國古代寓言
  • 烏鴉和火雞(西班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