涕
拼音:tì
涕的古漢語含義
tì
①<名>眼淚。《荊軻刺秦王》:“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捕蛇者說》:“蔣氏大戚,汪然出涕。” 《左忠毅公逸事》:“後常流涕述其事以語人。”
②<動>流眼淚;哭泣。《柳敬亭傳》:“子之說,能使人慷慨涕泣矣。”
③<名>鼻涕。王褒《僮約》:“目淚下,鼻涕長一尺。”【辨】涕、泗、淚。古代一般“涕”指眼淚,“泗”指鼻涕。後來“淚”代替了“涕”,“涕”代替了“泗”,而“泗”一般不用了。
【涕零】落淚。
【涕泗】眼淚與鼻涕,形容悲痛之極。
tì
①<名>眼淚。《荊軻刺秦王》:“樊將軍仰天太息流涕。”《捕蛇者說》:“蔣氏大戚,汪然出涕。” 《左忠毅公逸事》:“後常流涕述其事以語人。”
②<動>流眼淚;哭泣。《柳敬亭傳》:“子之說,能使人慷慨涕泣矣。”
③<名>鼻涕。王褒《僮約》:“目淚下,鼻涕長一尺。”【辨】涕、泗、淚。古代一般“涕”指眼淚,“泗”指鼻涕。後來“淚”代替了“涕”,“涕”代替了“泗”,而“泗”一般不用了。
【涕零】落淚。
【涕泗】眼淚與鼻涕,形容悲痛之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