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
拼音:tài
太的古文意思
tài
①<形>大。《赤壁之戰》:“時操軍兼以飢疫,死者太半。”《杜十娘怒沉百寶箱》:“都去援列做太學生。”
②<形>過於;過分。杜甫《新婚別》:“暮婚晨告別,無乃太匆忙。”
③<形>最;極。《韓非子•說疑》:“是故禁奸之法,太上禁其心,其次禁其言,其次禁其事。”
④<形>尊稱年長而輩分高的人。《史記•高祖本紀》:“高祖五日一朝太公。”
【太倉】⒈大穀倉。⒉特指高在京城中的穀倉。⒊喻稱胃。
【太廟】帝王的祖廟。
【太師】⒈古代三公中最尊的一位,是輔佐國君的官。後來只作為對大臣的最高榮典加封,並無實職。⒉太子太師,輔導太子的官。⒊古代樂官之長。⒋尊稱年高有德的大和尚。⒌複姓。
【太歲】⒈古代天文學中假設的歲星。古代認為星(木星)每十二年繞太陽一周,因此把黃道(從地球觀察到的太陽的運行軌跡)分為十二等分,以歲星所在部分為歲名,但歲星運行方向與將黃道分為十二支的方向相反,所以假設在一太歲星作與歲星相反的運動,自東向西,以每年太歲所在的部分來紀年。⒉太歲之神。古代數術家認為太歲有神,凡太歲神所在的方位和與之相反的方位,都不可以興造、遷移、嫁娶、遠行。⒊喻稱兇惡強暴的人。
【太學】古代設立在京城的最高學府。
【太陰】⒈月亮。⒉冬天。⒊太歲的別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