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
拼音:lǐ
理的古漢語含義
lǐ
①<動>雕琢、加工玉石。《韓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焉。”
②<動>治理;管理。《詩經•大雅•江漢》:“於理於理,至於南海。”
③<動>料理;整理;整頓。《答司馬諫議書》:“為天下理財,不為征利。”
④<形>清明;安定;治理得好。《張衡傳》:“上下肅然,稱為政理。”
⑤<名>道理;規律;原則;法則。《孔雀東南飛》:“蘭芝仰頭答:理實如兄言。”《六國論》:“勝負之數,存亡之理。”《伶官傳序》:“自然之理也。”
⑥<名>義理。《傷仲永》:“其文理皆有可觀者。”
⑦<名>紋理;紋路;條理。《庖丁解牛》:“依乎天理。”
⑧<名>法官;刑獄官署。《報任安書》:“遂下於理。”
【理氣】中國哲學上的對基本概念。理指宇宙本體或準則、條理;氣指現象或極細微的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