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
拼音:bān
班的古文解釋
bān
①<動>分發。《尚書•舜典》:“班瑞於群後。”【又】分開;攤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班荊相與食。”
②<動>頒布。《漢書•翟方進傳》:“制禮樂,班度量,而天下大服。”
③<形>分離的,離群的。《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④<動>排列。《韓非子•存韓》:“班位於天下。”
⑤<名>等級;次第。《隋書•百官志》:“徐勉為吏部尚書,定為十八班。”
⑥<名>通“斑”,雜色。《離騷》:“紛縂縂其防合兮,班陸離其上下。”
bān
①<動>分發。《尚書•舜典》:“班瑞於群後。”【又】分開;攤開。《左傳•襄公二十六年》:“班荊相與食。”
②<動>頒布。《漢書•翟方進傳》:“制禮樂,班度量,而天下大服。”
③<形>分離的,離群的。《送友人》:“揮手自茲去,蕭蕭班馬鳴。”
④<動>排列。《韓非子•存韓》:“班位於天下。”
⑤<名>等級;次第。《隋書•百官志》:“徐勉為吏部尚書,定為十八班。”
⑥<名>通“斑”,雜色。《離騷》:“紛縂縂其防合兮,班陸離其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