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澤遍中邦,廿二省愛國人民,賴公提倡新耳目; 芳名流直隸,三百處學堂師弟,伸吾感激頌神明。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教澤遍中邦,廿二省愛國人民,賴公提倡新耳目;
下聯:芳名流直隸,三百處學堂師弟,伸吾感激頌神明。

對聯備註:

(清-《挽張百熙聯》)

參考注釋

教澤

教化或教育的恩澤。《戰國策·齊策六》:“ 田單 之愛人!嗟,乃王之教澤也!” 明 李贄 《與焦弱侯書》:“不知 孔子 教澤之遠自然遍及三千七十,以至萬萬世之同守斯文一脈者,乃學其講道學,聚徒眾,收門生,以博名高,圖富貴。” 嚴復 《有如三保》:“且外人常謂以中土士夫今日之居心行事而言,則三千年教澤,結果不過如是。”

中邦

中原;中國。《書·禹貢》:“成賦中邦。” 孔 傳:“成九州之賦。” 蔡沉 集傳:“中邦,中國也。”《新唐書·陸贄傳》:“自 祿山 搆亂, 肅宗 始撤邊備,以靖中邦。”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資政新篇》:“即中邦而論, 河南 開封郡 祥符縣 內多有 猶太 人。”

二省

指中書省、尚書省。《南齊書·明帝紀》:“東西二省猶沾微俸,辭事私庭,榮祿兼謝。”《北齊書·崔瞻傳》:“ 瞻 患氣,兼性遲重,雖居二省,竟不堪敷奏。”

愛國

[love one’s country;be patriotic] 熱愛自己的國家

愛國憂民有古風

人民

(1) [people]

(2) 指作為社會基本成員主體的勞動民眾

人民出城者數萬計。——《廣州軍務記》

(3) 一個國家的普通人,區別於少數有特權者

(4) 人類

上古之時,人民少而禽獸眾。——《韓非子·五蠹》

提倡

[encourage;advocate;promote] 由於事物有好的因素而倡議

提倡節約

耳目

(1) [listen and see;ear and eye]∶耳朵與眼睛;耳聞目睹

耳目之明,如是其狹也。——《荀子·君道》

耳目之福非淺

耳目靈光

(2) [one who spies for sb else]∶監視人或為別人收集情報者

使者以從事為耳目。——《後漢書·朱浮傳》

芳名

(1) [female’s name]∶敬辭,稱年輕女子的名字

(2) [good reputation]∶美好的名聲

芳名永垂

直隸

(1).直接隸屬。《十駕齋養新錄·直隸》引 宋 李昕 《九域志》:“‘ 利州路 有 三泉縣 , 唐 隸 興元府 ,皇朝 乾德 五年,以縣直隸京師’……直隸二字,始見於此。”《明史·地理志一》:“ 洪武 初,建都 江 表,革 元 中書省,以京畿 應天府 直隸京師。”

(2).舊省名。相當於今 河北省 。 明成祖 遷都,以 南京 為 南直隸 , 北平 為 北直隸 。 清 初以 南直隸 為 江南省 , 北直隸 為 直隸省 。公元1928年改為 河北省 。

三百

《論語·為政》:“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刑昺 疏:“按今《毛詩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內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數。”後以“三百”指代《詩經》。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三百之蔽,義歸無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詩集>序》:“文士得三百之義者,莫如 杜子美 。”參見“ 三百篇 ”。

學堂

[school] 學校的舊稱

師弟

(1) [junior fellow apprentice]∶稱後於自己從同一個師父學習的人

(2) [the son of one's master]∶師父的兒子中年齡比自己小的人

(3) [father's apprentice (younger than oneself)]∶父親的徒弟中年齡比自己小的人

(4) [teacher and pupil]∶老師和弟子

感激

(1) [feel grateful;be thankful]∶因為別人的好意或幫助而對他有好感

感激不盡

我把電話打通了,他感激地謝了我。——《小桔燈》

(2) [gratitude]∶對於施恩者懷有熱烈友好的感情,促使人去報答恩情

感激施捨

(3) [be moved and inspired]∶感動奮發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諸葛亮《出師表》

神明

(1) [gods]∶神靈;神祗

那個被他奉為神明的人不公正譴責過他

奉若神明

(2) [spirit]∶指人的精神智慧

神明頓颯爽

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聖心備焉。——《荀子·勸學

(3) [brilliant]∶英明;聖明

皆頌其神明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