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幾何年,方計操端木,智慕陶朱,命也忽教罹此疾; 死雖自古,奈上有白頭,下遺黃口,天乎何遽奪斯人。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生幾何年,方計操端木,智慕陶朱,命也忽教罹此疾;
下聯:死雖自古,奈上有白頭,下遺黃口,天乎何遽奪斯人。

對聯備註:

(清-王德馨《挽內弟周某》)

參考注釋

幾何

(1) [how much;how many]∶多少(用於反問)

年幾何矣。——《戰國策·趙策》

羅敷年幾何。——《樂府詩集·陌上桑》

所殺幾何。——唐· 李朝威《柳毅傳》

相去能幾何。——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價值幾何。

(2) [geometry]∶幾何學簡稱

方計

方略,計策。《三國志·魏志·賈詡傳》“ 傕 復請 詡 為宣義將軍” 裴松之 注引《獻帝紀》:“ 羌 胡 數來闚省門,曰:‘天子在中邪? 李將軍 許我宮人美女,今皆安在?’帝患之,使 詡 為之方計。”《晉書·四夷傳·夫餘國》:“若其遺類足以復國者,當為方計,使得存立。”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 子厚 與設方計,悉令贖歸。”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晚霞》:“ 端 悽然起坐,便求方計。”

端木

[a surname] 複姓

陶朱

陶朱公 。後泛指大富者。《韓非子·解老》:“夫棄道理而忘舉動者,雖上有天子諸侯之勢尊,而下有 猗頓 、 陶朱 、 卜祝 之富,猶失其民人而亡其財資也。” 晉 葛洪 《抱朴子·論仙》:“然不可以 黔婁 、 原憲 之貧,而謂古者無 陶朱 、 猗頓 之富。” 明 王錂 《尋親記·告借》:“富足堪並於 陶朱 ,機謀不下於 黃石 。” 郁達夫 《題友人鄭泗水半閒居》詩:“難道半閒還治產,五湖大業比 陶朱 。”參見“ 陶朱公 ”。

自古

(1).從古以來。《詩·小雅·甫田》:“我取其陳,食我農人,自古有年。”《論語·顏淵》:“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文人相輕,自古而然。” 宋 歐陽修 《定風波》詞:“任是好花須落去,自古。”

(2).泛指從前。 清 劉大櫆 《送張福清序》:“昔在自古, 閩 粵 不齒於上國。”

白頭

(1) [hoary head]∶白頭髮,多指年老

少白頭

白頭到老

(2) [old age]∶老年

(3) [unsigned]∶不署名的

白頭帖子(不署名的字帖兒)

白頭材料

下遺

謙下從人。《詩·小雅·角弓》:“莫肯下遺,式居婁驕。” 鄭玄 箋:“遺讀曰隨……今王不以善政啟小人之心,則無肯謙虛以禮相卑下,先人而後己。”一曰,謂貶下而遺棄之。 朱熹 集傳引 張載 曰:“讒言遇明者當自止,而王甘信之,不肯貶下而遺棄之,更益以長慢也。”

黃口

(1).雛鳥的嘴。借指雛鳥。 漢 劉向 《說苑·敬慎》:“ 孔子 見羅者,其所得者皆黃口也。 孔子 曰:‘黃口盡得,大爵獨不得,何也?’” 南朝 齊 謝朓 《詠竹詩》:“青扈飛不礙,黃口得相窺。” 唐 元稹 《有鳥》詩之十四:“可惜官倉無限粟, 伯夷 餓死黃口肥。” 清 卓爾堪 《題脊令圖》詩:“汝雛旦暮啼黃口,汝魂血污歸故鄉。”

(2).指幼兒。《淮南子·氾論訓》:“古之伐國,不殺黃口,不獲二毛。” 高誘 註:“黃口,幼也。”《新唐書·百官志一》:“每歲孟春上其籍,自黃口以上印臂。” 清 吳嘉紀 《堤決》詩之五:“暮年辛苦飼孤孫,黃口命倚白頭存。” 阿英 《夜》:“孤兒寡婦的哀號,白髮黃口的淒吟,一切的經過,又完全湧上心頭。”

何遽

[how] 表示反問,可譯為“怎么”

何遽不為福。——《淮南子·人間訓》

何遽不為禍。

斯人

(1).此人。《論語·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斯人已雲亡,草聖秘難得。” 明 劉基 《郁離子·虞孚》:“飲食之人,則人賤之。斯人之謂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說來說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蒼生何之概。”

(2).猶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結 《與瀼溪鄰里》詩:“斯人轉貧弱,力役非無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軍次實錄>序》:“小官等佩讀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啟斯人之聾瞶。”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