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缽而來不為鐘鳴鼓響 結齋便去也知鹽盡炭無

佛教10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托缽而來不為鐘鳴鼓響
下聯:結齋便去也知鹽盡炭無

對聯備註:

([明]昆明筇竹寺普荷禪師)

對聯托缽而來不為鐘鳴鼓響 結齋便去也知鹽盡炭無書法欣賞

托缽而來不為鐘鳴鼓響 結齋便去也知鹽盡炭無對聯書法作品欣賞
對聯【托缽而來不為鐘鳴鼓響 結齋便去也知鹽盡炭無】書法集字作品欣賞

參考注釋

托缽

 1.手托缽盂。指僧人赴齋堂吃飯或向施主乞食。缽。梵語的省音譯,意為應器。比丘的食器。《聯燈會要·雪峰義存禪師》:“鐘未鳴,鼓未響,托鉢向甚么處去?”《續傳燈錄·惟正禪師》:“聞托鉢乞食,未聞安坐以享。” 明 高濂 《玉簪記·譚經》:“衣食渾無措,空門來托鉢。” 明 陳貞慧 《書癸巳毘陵事》:“其時有 澹上人 ,從 匡廬 來,肩瓢笠,日托缽於市。”

(2).泛謂貧困求人。 清 張鹿徵 《與程端伯先生書》:“邇來落魄無似,托鉢 東牟 。”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崔秀才》:“盍投筆從戎,聊以博升斗,不猶愈於托鉢同人,受守錢虜之輕薄乎?”《黑籍冤魂》第二十回:“終日在街頭沿門托缽,到了夜間,就在人家屋檐下歇宿。”

而來

以來。《墨子·兼愛下》:“夫挈 泰山 以超 江河 ,自古及今,生民而來,未嘗有也。”《孟子·盡心下》:“由 孔子 而來,至於今百有餘歲。” 宋 范仲淹 《天章閣待制王公墓志銘》:“又用兵而來,吏民疲苦。”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鳴鼓

(1).即鼓。《楚辭·九歌·國殤》:“霾兩輪兮縶四馬,援玉枹兮擊鳴鼓。”《淮南子·氾論訓》:“撞大鐘,擊鳴鼓,奏《鹹池》,揚乾戚。”

(2).擊鼓。 三國 魏 曹植 《洛神賦》:“ 馮夷 鳴鼓, 女媧 清歌。” 唐 劉禹錫 《同樂天和微之深春好》之七:“盜息無鳴鼓,朝迴自走車。” 宋 徐竟 《高麗圖經·禮成港》:“舟側欲傾,人大恐懼,即鳴鼓招眾。”

(3).借指聲討。 宋 周密 《齊東野語·作邑啟事》:“每嗟民力,至叔世而張弓;欲竭吏能,恐聖門之鳴鼓。” 宋 葉適 《兵部尚書蔡公墓志銘》:“昔 子產 增賦, 渾罕 致譏, 冉有 倍粟, 仲尼 鳴鼓;蓋據末反本之難也。”參見“ 鳴鼓而攻 ”。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