嘗以齒冢二律,受知於當代魁耆,孑然寡儔,女學至今猶否塞; 不親鬢師廿年,自寫其胸中鬱勃,善哉有子,家聲從此卜遐昌。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嘗以齒冢二律,受知於當代魁耆,孑然寡儔,女學至今猶否塞;
下聯:不親鬢師廿年,自寫其胸中鬱勃,善哉有子,家聲從此卜遐昌。

對聯備註:

(清-范當世《挽陳啟謙母孫淑人聯》)

參考注釋

受知

受人知遇。 唐 司空圖 《書屏記》:“因題記唱和,乃以書受知於 裴公休 。”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事始一》:“ 唐 盧光啟 策名後,揚歷臺省,受知於租庸 張濬 。”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劉文定》:“﹝ 劉文定 ﹞少時家貧窶……後受知 尹文端 公,首薦博學宏詞。”

當代

[the present age; the contemporary era;in an epoch] 目前這個時代

孑然

(1).孤立,孤單。《三國志·吳志·陸瑁傳》:“ 孫權 忿 公孫淵 之巧詐反覆,欲親征之, 瑁 上疏諫曰:‘……若 淵 狙詐,與北未絶,動眾之日,脣齒相濟。若實孑然無所憑賴,其畏怖遠迸,或難卒滅。’” 前蜀 杜光庭 《墉城集仙錄·緱仙姑》:“﹝ 緱仙姑 ﹞於 魏夫人 仙壇,精修香火十餘年,孑然無侶。” 明 葉憲祖 《鸞鎞記·仗俠》:“我孑然一身,有何掛礙!” 清 蔣士銓 《桂林霜·再遣》:“夫拋婦,子撇娘,此身孑然存若亡。” 瞿秋白 《<餓鄉紀程>跋》:“何況孑然飄零,遠去故鄉,來此絕國,交通阻隔,粗糲噎喉,餓鄉之‘餓’,錘鍊我這繞指柔鋼。”

(2).特出。 宋 范仲淹 《唐異詩序》:“觀乎處士之作也,孑然弗倫,洗然無塵。”

(3).全體之貌。《國語·周語中》:“於是乎有折俎加豆,酬幣宴貨,以示容合好,胡有孑然其效 戎 狄 也?” 韋昭 註:“孑然,全體之貌也。”

寡儔

(1).缺少同伴。《三國志·魏志·董昭傳》:“ 曹公 愍其守志清恪,離群寡儔,故特遣使 江 東。” 唐 孟郊 《投贈張端公》詩:“鸞步獨無侶,鶴音仍寡儔。”

(2).猶無匹。 清 曾國藩 《答劉孟容書》:“ 孟 氏而下,唯 周子 之《通書》, 張子 之《正蒙》,醇厚正大,邈焉寡儔。”

女學

(1).舊時指以婦德、婦言、婦功、婦容四項內容教育婦女。 清 黃遵憲 《為同年吳德潚壽其母夫人》詩:“吁嗟三代後,女學將毋忘。”

(2).也泛指女子教育。 鄭觀應 《盛世危言·女教》:“ 中國 之人,生齒繁昌,心思靈巧,女范雖肅,女學多疏。” 魯迅 《彷徨·高老夫子》:“ 蕊珠仙子 也不很贊成女學,以為淆亂兩儀,非天曹所喜。”參見“ 婦學 ”。

(3).女子學校。 胡也頻 《光明在我們前面》九:“從前,以自由戀愛而鬧翻了 湖南 ╳╳女學的就是她。”

至今

(1) [up to now]∶直至此刻

至今杳無音信

(2) [to this day;so far]∶直到今天

否塞

(1).閉塞不通。《後漢書·周舉傳》:“陰陽閉隔,則二氣否塞。” 唐 陸龜蒙 《奉酬襲美先輩吳中苦雨一百韻》:“因之成否塞,十載真契闊。” 宋 蘇轍 《太皇太后以旱賜門下詔》:“上下否塞,情之不通者非一。” 嚴復 《救亡決論》:“否塞晦盲,真若一丘之貉。”

(2).猶困厄。《亢倉子·政道》:“赦不欲數,赦數則惡者得計,平人生心,而賢良否塞矣。”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逸倫之士,不以否塞而薄其節。”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先祖之屯蹶否塞以死,而先生顯之。” 陳衍 《元詩紀事·黃公望》引 明 汪砢玉 《珊瑚網》:“氣象蕭索,有賢人在下位之象。豈感當時胡運否塞,高流隱遁而為是歟?”

不親

(1).不親近;不親睦。《書·舜典》:“帝曰:‘ 契 ,百姓不親,五品不遜,汝作司徒,敬敷五教,在寬。’”《史記·楚世家》:“夫弒共主,臣世君,大國不親;以眾脅寡,小國不附。” 明 劉基 《郁離子·道術》:“上罔下則不親,下罔上則不孫。”

(2).不接觸;不接近。《孟子·離婁上》:“ 淳于髡 曰:‘男女授受不親,禮與?’ 孟子 曰:‘禮也。’” 清 王韜 《淞隱漫錄·王蓮舫》:“惟是男女授受不親,雖周旋於患難之間不敢不謹。” 郁達夫 《遲桂花》:“但因這許多年數的不看報,不識世務,不親筆硯的緣故終於下了好幾次決心,而仍不敢把這心愿來實現。”

(3).不親身力行。《韓非子·外儲說左上》:“《詩》曰:不躬不親,庶民不信。”《詩·小雅·節南山》作“弗躬弗親”。

胸中

心中。多指人的思想境界精神狀態。《孟子·離婁上》:“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史記·蘇秦列傳》:“是故明主外料其敵之彊弱,內度其士卒賢不肖,不待兩軍相當而勝敗存亡之機固已形於胸中矣。” 明 王守仁 《泛海》詩:“險夷原不滯胸中,何異浮雲過太空。”《兒女英雄傳》第一回:“臉上一團正氣,胸中自然是一片至誠。”

鬱勃

(1).鬱結壅塞。《周禮·春官·典同》“弇聲鬱” 漢 鄭玄 註:“弇則聲鬱勃不出也。” 清 黃景仁 《聞龔愛督從河南歸》詩:“知君懷古意鬱勃,乃使 黃河 一綫盤君胸。” 錢鍾書 《圍城》八:“ 鴻漸 鬱勃得心情象關在黑屋裡的野獸,把牆壁狠命的撞、抓、打,但找不著出路。”

(2).形容氣勢旺盛或充滿生機。《鬼谷子·權篇》“怒者妄動而不治也” 南朝 梁 陶弘景 註:“怒者鬱勃,故妄動而言不治也。” 明 許承欽 《夏仲自正覺寺游佛峪》詩:“龍神氣鬱勃,勢欲呼雷風。”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精神鬱勃,莫可制抑。”

(3).茂盛,繁盛。 漢 應瑒 《楊柳賦》:“攄豐節而廣布,紛鬱勃以敷陽。” 明 黃密 《豐城安汊看梅同徐時浚》詩:“叢竹鬱勃深,村樓列舊畚。”

(4).形容迴旋貌。 唐 顏真卿 《魏夫人仙壇碑》:“每至忌辰,則風雨鬱勃,直入室內, 玄室 聞而駭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三》:“晨起,濃雲猶鬱勃,惟東方已開。” 清 冒襄 《影梅庵憶語》卷一:“灰上隔砂選香蒸之,歷半夜,一香凝然,不焦不竭,鬱勃氤氳。”

善哉

(1) [fine]讚美之詞。即“好啊”

宣子曰:“善哉,子之言是。”——《左傳·昭公十六年》

(2) 後為僧人用作表示驚嘆的口頭語,既可以表示讚許,又可以表示不滿,猶言“罪過”

家聲

[family fame;family reputation] 家庭的名聲

從此

(1) [from this time on]∶從那個時候起

王大伯從此負擔更重了

(2) [thenceforward]∶從那個地方起或從那個時候起

遐昌

久盛不衰。 唐 陳子良 《隋新城郡東曹掾蕭平仲誄》序:“赤眉作梗,黃屋雲亡, 有嬀 之後,應運遐昌。”《宋史·樂志十五》:“重衣紫極,聖壽保遐昌。”《jin88梅詞話》第三九回:“桃延合康壽齡,永保富貴遐昌。”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