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於大化道三千無我無人清淨證虛空 佛法無邊普遍十方非空非相真如玄妙境

名勝山西

對聯全文

上聯:慈悲於大化道三千無我無人清淨證虛空
下聯:佛法無邊普遍十方非空非相真如玄妙境

對聯備註:

(山西大同善化寺,在大同市南部)

參考注釋

慈悲

[merciful] 謂給人快樂,將人從苦難中拔救出來,亦泛指慈愛憐憫

大化

(1).謂化育萬物。《荀子·天論》:“列星隨旋,日月遞炤,四時代御,陰陽大化。”

(2).謂人生的重要變化。《列子·天瑞》:“人自生至終,大化有四:嬰孩也,少壯也,老耄也,死亡也。”

(3).指生命。 晉 陶潛 《還舊居》詩:“常恐大化盡,氣力不及衰。” 明 唐寅 《劉太僕墓志銘》:“大化奄忽,投軌泉途。”

(4).指宇宙,大自然。 三國 魏 曹植 《九愁賦》:“嗟大化之移易,悲性命之攸遭。” 晉 陶潛 《神釋》詩:“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 清 周亮工 《歲暮遠為客嘉平廿四日賦》:“昭昭大化內,豈有私陽春。”

(5).廣遠深入的教化。《書·大誥》:“肆予大化誘我友邦君。” 孔穎達 疏:“故我大為教化,勸誘我所友國君,共伐叛逆。”《新唐書·陳子昂傳》:“陛下方興大化,而太學久廢,堂皇埃蕪,《詩》《書》不聞,明詔尚未及之,愚臣所以私恨也。” 傅尃 《擬城南讀書》詩:“樂靜可言仁,大化浩穹宇。”

(6).佛教語。指佛的教化。《法華玄義》:“説教之綱格,大化之筌蹄。”

三千

(1).《書·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後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罰。《三國志·魏志·陳群傳》:“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復,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晉書·謝尚傳》:“夫無後之罪,三千所不過。”《南史·孔琳之傳》:“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踴貴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數目之多。 三國 魏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三世長於百年,三千廣於 赤縣 ;四部多於戶口,七寶妙於石沙。”

無我

[anatta;anatman] 佛教基本教義之一,斷言否認靈魂、本體或任何其他先於任何現象存在的永久的物質實體的存在

無人

(1).沒有人才。《左傳·文公十三年》:“﹝ 士會 ﹞乃行。 繞朝 贈之以策,曰:‘子無謂 秦 無人,吾謀適不用也。’” 金 元好問 《曲阜紀行》詩之八:“吾謀未及用,勿謂 秦 無人。”

(2).沒有人;沒人在。《史記·范雎蔡澤列傳》:“ 秦王 屏左右,宮中虛無人。” 三國 魏 應璩 《與侍郎曹良思書》:“足下去後,甚相思想。《叔田》有無人之歌,闉闍有匪存之思,風人之作,豈虛也哉!” 宋 柳永 《斗百花》詞:“深院無人,黃昏乍拆鞦韆,空鎖滿庭花雨。”參閱《詩·鄭風·叔于田》。

清淨

(1) [clean,quiet]∶心境潔淨,不受外擾

清淨守節

(2) [peace and quiet]∶安定,不紛擾

圖清淨

(3) [clean and pure]∶清潔純淨

清淨的山,清淨的水

(4) [concise]∶簡明不繁

清淨簡易

(5) [quiet]∶佛教語。指遠離惡行與煩惱

出家清淨

虛空

[hollow] 心中無著落

佛法

(1) [Buddhist doctrine]∶佛教的教義

(2) [Power of Buddha]∶佛所具有的法力

無邊

[borderless] 沒有邊際

無邊界框

普遍

[universal;general;widespread;common] 全面。指廣泛而有共同性

人們普遍的弱點

普遍不滿

十方

[ten directions] 指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個方位

真如

佛教語。梵文Tathatā或Bhūtatathatā的意譯。謂永恆存在的實體、實性,亦即宇宙萬有的本體。與實相、法界等同義。 南朝 梁 蕭統 《謝敕賚制旨大集經講疏啟》:“同真如而無盡,與日月而俱懸。”《成唯識論》卷九:“真謂真實,顯非虛妄;如謂如常,表無變易。謂此真實,於一切位,常如其性,故曰真如。” 明 屠隆 《曇花記·西遊淨土》:“霞幢被,寶座趺,靈光隨處現真如。”《紅樓夢》第八七回:“屏息垂簾,跏趺坐下,斷除妄想,趨向真如。” 范文瀾 《唐代佛數·佛教各派》:“事物生滅變化,都不離真如。故真如即萬法(事物),萬法即真如。真如與萬法,無礙融通。”

玄妙

[mysterious;abstruse] 深奧微妙

玄妙的學說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