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全文
上聯:鼎湖莫挽龍髯日;
下聯:鴛水爭持牛耳時。
對聯備註:
(清-《嘲文士大會嘉興聯》)
對聯鼎湖莫挽龍髯日; 鴛水爭持牛耳時。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鼎湖
(1).地名。古代傳說 黃帝 在 鼎湖 乘龍升天。 唐 顧況 《相和歌辭·短歌行》:“ 軒轅 皇帝初得仙, 鼎湖 一去三千年。” 明 夏完淳 《北風行》:“ 鼎湖 不見飛蒼龍,阿閣何時棲赤鳳。”
(2).借指帝王。《陳書·沉炯傳》:“臣聞 喬山 雖掩,鼎湖之靈可祠。” 清 吳偉業 《圓圓曲》:“鼎湖當日棄人間,破敵收京下玉關。”
(3).指帝王崩逝。《周書·靜帝紀》:“先皇晏駕,萬國深鼎湖之痛,四海窮遏密之悲。”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設朝》:“盼望,兵燹難消,松楸多恙,鼎湖弓劍無人葬;吾怎忍垂旒正冕,受賀當陽。” 柳亞子 《四月二十五日前明永曆皇帝殉國紀念節也前十數日有滇中之捷感而賦此》詩:“赤縣重開新日月,鼎湖遺恨舊風雷。”
(4).宮名。《文選·揚雄<羽獵賦>》:“ 武帝 廣開 上林 ,南至 宜春 鼎湖 。” 李善 注引 晉灼 曰:“ 鼎湖宮 ,《黃圖》以為在 藍田 。”《漢書·揚雄傳》作“鼎胡”。《三輔黃圖·甘泉宮》:“ 鼎湖宮 ,在 湖城縣 界…… 漢武帝 於此建宮。”
龍髯
亦作“ 龍髥 ”。1.龍之須。《史記·封禪書》:“ 黃帝 采 首山 銅,鑄鼎於 荊山 下。鼎既成,有龍垂鬍髯下迎 黃帝 。 黃帝 上騎,羣臣後宮從上者七十餘人,龍乃上去。餘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龍髯,龍髯拔,墮,墮 黃帝 之弓。百姓仰望 黃帝 即上天,乃抱其弓與鬍髯號,故後世因名其處曰 鼎湖 ,其弓曰烏號。”後用為皇帝去世之典。 唐 李嶠 《汾陰行》:“自從天子向 秦關 ,玉輦金車不復還。珠簾羽扇長寂寞, 鼎湖 龍髯安可攀?” 清 顧炎武 《謁欑宮文》之一:“行年五十,慨駒隙之難留;涉路三千,望龍髯而愈遠。” 清 葉方藹 《授職翰林學士感恩述懷》詩:“身離牛口驚還在,夢挽龍髥恨不廻。” 梁啓超 《中國積弱溯源論》第四節:“而 文宗 顯皇帝 ,復為 英 法 聯軍所迫,北狩 熱河 , 鼎湖 一去,龍髯不返。”
(2).帝王之須。 唐 李遠 《贈寫御容李長史》詩:“玉座塵消硯水清,龍髯不動綵毫輕。”
(3).喻松葉;松。 唐 李賀 《五粒小松歌》:“緑波浸葉滿濃光,細束龍髯鉸刀剪。” 宋 王安石 《道傍大松人取為明》詩:“虬甲龍髯不易攀,亭亭千尺蔭南山。”
爭持
[refuse to give in] 爭鬥,爭執而不相讓
兩方面爭持不下
牛耳
古代諸侯會盟時,割牛耳取血盛敦中,置牛耳於盤,由主盟者執盤分嘗諸侯為誓,以示信守。《周禮·夏官·戎右》:“贊牛耳,桃茢。” 鄭玄 註:“屍盟者割牛耳取血助為之,及血在敦中,以桃茢沸之又助之也。”後用以指在某方面居於領袖地位的人。 宋 文天祥 《二月六日海上大戰向南慟哭》詩:“身為大臣義當死,城下師盟愧牛耳。” 清 馮桂芬 《洪鼎郵程詩思圖》詩:“ 洪君 清才出吾黨,文社儼推牛耳長。” 蔣同超 《挽丘滄海》詩:“七子天南紹 建安 ,當年牛耳執騷壇。”參見“ 執牛耳 ”。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
對聯推薦
對聯:樓未起時原有鶴; 筆從擱後更無詩。
名人名家,7字對聯對聯:威武鎮南滇七星耀出河山朗
名勝,昆明,12字對聯對聯:片石空山,大璞獨完天地正;
名人名家,11字對聯對聯:天長落日遠 意重泰山輕
集句,5字對聯對聯:軍書傳鴿準; 村酒聽鸝閒。
名人名家,5字對聯對聯:撒手兩無難,一局棋殘難我著;
輓聯,名人名家,12字對聯對聯:松齡長歲月 鶴紀記春秋
壽聯,5字壽聯對聯:春雨絲絲潤萬物 紅梅點點繡千山
春聯,7字春聯對聯:我承太傅教養垂三十年,試回憶曩時,沒世不忘羊叔子;
輓聯,名人名家對聯:十面風吹聯蒂蕊 四方樂奏向心婚
婚聯,日序婚聯,7字婚聯對聯:新政正求言失此方聞真可恨
輓聯,名人名家,12字對聯對聯:幾多怪石全勝畫; 無限好山都上心。
名人名家,集句,7字對聯對聯:此日新居迎巧婦 他年瑞氣伴卿雲
婚聯,7字婚聯對聯:邊郡舊趨庭,此地舟航曾數問;
名人名家,12字對聯對聯:喻奇以淡則遠 蓄勢於平必高
名勝,6字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