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眷備優隆,擢將相、賚殊恩,科名爵祿不為榮,所願在丹扆陳謨、蒼生造福; 鈞衡資幹濟,作神仙、歸大暮,中外人民皆失色,詎惟是梓鄉飲泣、槐府吞聲。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寵眷備優隆,擢將相、賚殊恩,科名爵祿不為榮,所願在丹扆陳謨、蒼生造福;
下聯:鈞衡資幹濟,作神仙、歸大暮,中外人民皆失色,詎惟是梓鄉飲泣、槐府吞聲。

對聯備註:

(清-李寶森《挽曾國藩聯》)

參考注釋

寵眷

(1).謂帝王的寵愛關注。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討論》:“駙馬 張垍 , 燕 公子也,盛承寵眷。”《明史·蕭執傳》:“帝有事北郊……令賦詩,復令賦山梔花。獨喜 執 作,遍示諸臣,寵眷傾一時。”

(2).用作稱人關注的敬辭。 清 吳定 《答任幼直書》:“辱先生寵眷而不獲奉教,感偕愧集,無任惶恐。不宣。”

優隆

(1).優待尊崇。《三國志·魏志·齊王芳傳》:“昔 周成 建保傅之官,近 漢顯宗 崇寵 鄧禹 ,所以優隆雋乂,必有尊也。” 宋 陸游 《逆曦授首賀太皇太后箋》:“惟列聖念功之意,每示優隆;度故臣誓報之心,豈有窮已。” 清 俞樾 《郡經平議·孟子一》“養弟子以萬鍾”:“ 孟子 仕 齊 ,其祿十萬,蓋以 孟子 大賢,故優隆之至,其弟子則萬鍾足矣。”

(2).指優厚的待遇。《宋書·袁粲傳》:“ 袁粲 、 劉秉 ,並與先朝同奬 宋 室……歲月彌往,宜沾優隆。”

(3).高,尊貴。 唐 李德裕 《謝恩加特進階狀》:“伏以 漢 氏之制,勛望優隆,則位加特進,服以文冕。” 王闓運 《丁文誠誄》:“位徒極於優隆,身不獲於榮華。”

(4).優厚。指禮遇或待遇。 宋 沉虞卿 《<小畜集>跋》:“內翰 王公 以文章道義,被遇 太宗皇帝 ,視草北門,代言西掖,眷接優隆,聲望最重,鹹謂咫尺黃閣矣。”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黃文襄公》:“ 乾隆 中, 漢 軍人登仕版者,多以玩法被罪,其始終聖眷優隆者,惟 黃文襄公 廷桂 一人而已。”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關於停戰的清方檔案》:“就令議決共和,而皇室之待遇必極優隆, 中國 前途之幸福尚可希望。”

(5).豐厚,豐富。 明 馮夢龍 《智囊補·術智·張循王老卒》:“王咨嗟褒賞,賜予優隆。”

將相

將帥和丞相。亦泛指文武大臣。《墨子·法儀》:“天下從事者不可以無法儀……雖至士之為將相者皆有法。”《史記·高祖本紀》:“諸侯及將相相與共請尊 漢王 為皇帝。” 唐 李涉 《與梧州劉中丞》詩:“三代 盧龍 將相家,五分符竹到天涯。”

殊恩

(1).特別的恩寵。常指帝王的恩寵。《後漢書·杜詩傳》:“上書乞避功德,陛下殊恩,未許放退。”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韻》:“牽裾恨不死,漏網辱殊恩。”《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四二回:“他那隨時隨事教誨你,無論文字的紕繆,處世的機宜,知無不言,這一層倒是可遇不可求的殊恩,不可不報的。”

(2).指蒙受特殊的恩寵。 宋 范仲淹 《奏致仕分司官乞與折支全俸狀》:“自贊善大夫以下,文武官即未殊恩,鮮聞致政。”

科名

[scholarly honor won in imperial exams] 科舉考中而取得的功名

爵祿

[rank of nobility and its salary] 官爵和俸祿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所願

(1).願望;希望。《孟子·公孫丑上》:“皆古聖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願,則學 孔子 也。” 晉 陶潛 《閒情賦》:“考所願而必違,徒契闊以苦心。”

(2).指願意去的地方。 唐 韓愈 《秋懷詩》之三:“學堂日無事,驅馬適所願。”

丹扆

丹屏。亦借指君王。 南朝 梁元帝 《上忠臣傳表》:“春詩秋禮,早蒙丹扆之訓。” 宋 司馬光 《辭接續支俸札子》:“自爾日望痊平,入覲丹扆,面陳至誠,庶得極竭。” 明 劉基 《感興》詩:“惆悵無人奏丹扆,側身長望涕滂沱。”

陳謨

陳獻謀畫。 明 李東陽 《納諫》詩:“ 虞 廷屢有陳謨拜, 漢 室頻聞下詔求。”

蒼生

(1).草木叢生之處。《書·益稷》:“帝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生。” 孔 傳:“光天之下,至於海隅蒼蒼然生草木,言所及廣遠。”

(2).指百姓。《文選·史岑<出師頌>》:“蒼生更始,朔風變律。” 劉良 註:“蒼生,百姓也。”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詩:“往者災猶降,蒼生喘未蘇。” 明 楊慎 《李光弼中潬之戰》:“儒者紙上之語,使之當國,豈不誤蒼生乎?” 鄒韜奮 《經歷》三二:“有害盡蒼生的黨,有確能為大眾謀幸福的黨。”

(3).罵落第秀才的話。 宋 無名氏 《張協狀元》戲文第三五出:“狀元真大才,衙門面向兩扇開。你還不曾會讀書,蒼生還相見,休要來。”

造福

[bring benefit to] 給人帶來幸福

造福人類

鈞衡

(1).比喻國家政務重任。 唐 楊炯 《<王勃集>序》:“幼有鈞衡之略,獨負舟航之用。”《三國演義》第一○四回:“臣 亮 賦性愚拙,遭時艱難,分符擁節,專掌鈞衡,興師北伐,未獲成功。”

(2).喻指擔負國家政務重任的人。 宋 范仲淹 《遺表》:“因懇避於鈞衡,爰就班於符竹。”

(3).比喻平衡公正。 唐 高適 《留上李右相》詩:“鈞衡持國柄,柱石總賢經。” 孫欽善 校註:“鈞衡:平衡,公正。”

資乾

資質,才幹。 明 湯顯祖 《滕趙仲一生祠記序》:“天下風土相遙,資乾懸絶。”

神仙

(1) [supernatural being]∶神話中指能力非凡、超脫塵世、長生不老的人物

神仙詭誕之說,謂顏太守以兵解, 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蟬脫,實未嘗死。——《梅花嶺記》

(2) [immortal]∶道家指人所能達到的至高神界的人物。比喻能預料或看透事情的人;又比喻逍遙自在、無牽無掛的人

大暮

猶長夜。喻死。《文選·陸機<嘆逝賦>》:“寤大暮之同寐,何矜晚以怨早。” 李善 註:“大暮,猶長夜也。” 南朝 宋 謝靈運 《感時賦》:“雖發嘆之早晏,諒大暮之同科。”

中外

[inside and outside] 裡面和外面

中外不得相救

中外交薦。——《明史》

人民

(1) [people]

(2) 指作為社會基本成員主體的勞動民眾

人民出城者數萬計。——《廣州軍務記》

(3) 一個國家的普通人,區別於少數有特權者

(4) 人類

上古之時,人民少而禽獸眾。——《韓非子·五蠹》

失色

(1) [turn pale]∶因驚恐而面色變白

驚愕失色

諸將皆失色。——《李愬雪夜入蔡州》

(2) [eclipse]∶失去本來的色彩或光彩

年久失色

我腦海里忽然湧出許多作家在書中對雲的千姿百態、千嬌百媚的描寫,但一同我眼前親見的景象相比,卻都有點失色了。——《雲賦》

梓鄉

故鄉。 清 馮桂芬 《復應方伯論清丈第二書》:“如竟以經造冊充數,則流毒梓鄉,百世無已。”《花月痕》第四四回:“梓鄉極目黯飛雲,可憐倚枕彌留,猶自傷心南望。”《“五四”愛國運動資料·上海罷市實錄》:“一俟風潮平靜,自當各返梓鄉也。”參見“ 桑梓 ”。

飲泣

[weep in silence] 淚流滿面,極度悲哀

無聲飲泣

槐府

三公的官署或宅第。 宋 柳永 《永遇樂》詞之二:“棠郊成政,槐府登賢,非久定須歸去。” 宋 万俟詠 《三台·清明應制》詞:“清明看, 漢 宮傳蠟炬,散翠煙,飛入槐府。” 宋 姜夔 《石湖仙·壽石湖居士》詞:“玉友金蕉,玉人金縷,緩移箏柱,聞好語,明年定在槐府。”參見“ 三槐九棘 ”、“ 槐棘 ”。

吞聲

[dare not cry out;gulp down one's sobs] 不敢出聲,特指哭泣不敢出聲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