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名世歷仕途亨蹇之交,慨國是勤求,徒使經綸動夷狄; 奪大年於鄉邦利賴之日,慟老成將盡,更誰砥柱鎮湖湘?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以名世歷仕途亨蹇之交,慨國是勤求,徒使經綸動夷狄;
下聯:奪大年於鄉邦利賴之日,慟老成將盡,更誰砥柱鎮湖湘?

對聯備註:

(清-李楨《挽郭嵩燾聯》)

參考注釋

世歷

(1).亦作「 世歷 」。時世;世運。 晉 王嘉 《拾遺記·春皇庖犧》:「自爾以來,為陵成谷,世歷推移,難可計算。」 南朝 齊 謝超宗 《齊南郊樂歌·嘉胙樂》:「聖藹耀昌基,融祉暉世歷。」

(2).世代的經歷。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史傳》:「世歷斯編,善惡偕總。」

見「 世歷 」。

仕途

[official career] 指做官的歷程

仕途艱難

國是

[important affairs of state] 國家的重大政策

願相國與諸大夫關定國是也。——《後漢書·桓譚傳》

共商國是

今年四月,定國是之詔既下。——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經綸

(1) [combed and arranged silk threads]∶整理過的蠶絲

(2) [statecraft; statesmanship]∶比喻籌劃治理國家大事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藝文類聚·吳均·與朱元思書》

大展經綸

滿腹經綸

(3) [ambition and ability]∶借指抱負與才幹

夷狄

(1).古稱東方部族為 夷 ,北方部族為 狄 。常用以泛稱除華夏族以外的各族。《論語·八佾》:「夷狄之有君,不如諸夏之亡也。」《漢書·蕭望之傳》:「聖王之制,施德行禮,先京師而後諸夏,先諸夏而後夷狄。」 宋 王安石 《河北民》詩:「家家養子學耕織,輸與官家事夷狄。」 魯迅 《墳·論「ta55的!」》:「 唐 以後,自誇族望的風氣漸漸消除;到了 金 元 ,已奉夷狄為帝王,自不妨拜屠沽作卿士。」

(2).指邊遠少數民族地區。《國語·鄭語》:「或在王室,或在夷狄,莫之數也。」 唐 韓愈 《毛穎傳》:「其子孫甚多,散處中國夷狄,皆冒 管城 。」 唐 聶夷中 《行路難》詩:「莫言行路難,夷狄如中國。」

(3).視為夷狄。《公羊傳·桓公十五年》:「皆何以稱人?夷狄之也。」《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其謂之 秦 何?夷狄之也。」《新五代史·十國世家年譜論》:「以 五代 之君而視 十國 ,夷狄之則未可也。」

大年

(1) [New Year]∶春節

過大年

(2) [good year] ∶農業豐收年

(3) [on-year]∶果樹結果的年或結果多的年

(4) [a lunar year in which the last month has 30 days]∶農曆12月有30天的年份

(5) [great year]∶春分點運動一整圈所需的約25800年的周期,在此期間天極環繞黃極描出一個完整的圓

鄉邦

(1).家鄉。 南朝 宋 鮑照 《還都口號》:「君王遲京國,遊子思鄉邦。」 宋 范仲淹 《代胡侍郎乞朝見表》:「今復還父母之鄉邦,逼桑榆之晷刻,解冠歸老,決在此行。」 秦牧 《漫記端木蕻良》:「當時大都懷著深廣的憂憤寫版圖的變色,鄉邦的災難。」

(2).指同鄉的人。《後漢書·度尚傳》:「 徐 字 伯徐 , 丹陽 人,鄉邦稱其膽智。」 清 戴名世 《上劉木齋先生書》:「﹝ 名世 ﹞家累二十口,嗷嗷待哺。而鄉邦之間,骨肉之際,橫逆百端,迂愚固陋,莫必其命。」

利賴

謂依傍;依靠。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孟子·離婁上》:「言汝之所以舍正路,放本心,而放恣橫議者,只在此處:趁門風、圖利賴而已。」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 文忠 在西域剏興水利,開田至數十萬餘畝,至今利賴。」

老成

[experienced;steady; mature; mellowing] 老練成熟;閱歷多而練達世事

幼年喪父使他變得少年老成

砥柱

[DiZhu,Mountain] 山名,位於河南三門峽以東黃河急流中,形象像柱

湖湘

湖南省 洞庭湖 和 湘江 地帶。常用來代指 湖南 。 宋 岳飛 《奏乞除在外宮觀第二札子》:「奉聖旨, 岳飛 已平 湖 湘 。」 清 錢謙益 《金陵雜題絕句》之十二:「舊曲新詩壓教坊,縷衣垂白感 湖 湘 。」 陳家英 《有懷秀元三妹北洋女師範即次其韻》:「 湖 湘 詞祖推騷體, 江 左門才數 謝 家。」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