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誠倡諸將中興,亦疆臣,亦部臣,不居官而為社稷老臣,華夷望懍長城,片葉扁舟天下重; 慷慨陳當今大妨,無撫德,無和德,只儲才以備戰守一德,僥倖名登特疏,兩行清淚岳雲高。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血誠倡諸將中興,亦疆臣,亦部臣,不居官而為社稷老臣,華夷望懍長城,片葉扁舟天下重;
下聯:慷慨陳當今大妨,無撫德,無和德,只儲才以備戰守一德,僥倖名登特疏,兩行清淚岳雲高。

對聯備註:

(清-曹南英《挽彭玉麟聯》)

參考注釋

血誠

赤誠。謂極其真誠的心意。《宋書·謝晦傳》:“去年送女遣兒,闔家俱下,血誠如此,未知所愧。” 唐 白居易 《為宰相讓官表》:“此所以重陳手疏,再瀝血誠,乞迴此官,別授能者。”《醒世恆言·李汧公窮邸遇俠客》:“ 房德 又躬身道:‘禮物雖微,出自 房 某一點血誠,幸勿峻拒!’”《說岳全傳》第六一回:“報國忘軀矢血誠,誰教萬里壞長城?”

中興

[resurgence of a country] 通常指國家由衰退而復興

國家中興

中興機會。——宋· 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疆臣

負鎮守一方重責的高級地方官吏。 清 代稱總督、巡撫為封疆大吏,省稱疆吏或疆臣。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五:“﹝ 駱文忠公 ﹞飾終懋典,榮及旁孫,他疆臣未嘗有也。” 梁啓超 《論書法》:“今之談國事者,輒曰恨某樞臣病國,恨某疆臣殃民。”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武昌起義清方檔案·清吏條陳》:“良以革黨散布各省,久有所聞,縱係謡傳,而疆臣為保治安計,亦不能不思患豫防。”

部臣

中央各部的長官。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李昭信相公》:“部臣以違例尼之,上曰:‘ 李永芳 孫,安可與他 漢 軍比也?’”

居官

[secure an official position] 擔任官職;做官

居官幾載

社稷

[the god of the land and the god of grain — the state] 土神和穀神,古時君主都祭祀社稷,後來就用社稷代表國家

將軍身被堅執銳,伐無道,誅暴秦,復立 楚國之社稷,功宜為王。——《史記·陳涉世家

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於社稷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老臣

(1) [I, Your old servant] 老年人對君主或他人的謙稱

老臣病足。——《戰國策·趙策》

(2) 又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

華夷

(1).指 漢 族與少數民族。後亦指 中國 和外國。《晉書·元帝紀》:“天地之際既美,華夷之情允洽。” 唐 杜甫 《嚴公廳宴詠蜀道畫圖》:“華夷山不斷, 吳 蜀 水相通。” 宋 蘇軾 《賜太師文彥博生日禮物口宣》:“卿勛在廟社,名聞華夷。” 清 龔自珍 《大誓答問第二十四》:“又譯字之人,必 華 夷兩通而後能之。”

(2). 宋 元 時指國家的疆域。 元 關漢卿 《一枝花·杭州景》套曲:“大 元 朝新附國,亡 宋 家舊華夷。” 王季思 註:“ 宋 元 時稱國家的疆域為華夷,因為它包括了少數民族地區。” 元 王實甫 《麗春堂》第二折:“則俺那仁慈的明聖主,掌一統錦華夷,可則是平安了十萬里。” 明 《殺狗記·看書苦諫》:“再整舊華夷,重覩江山麗。”

長城

(1) [the Great Wall]∶中國古代的偉大工程,西起甘肅嘉峪關,東到河北山海關,全長6700公里。公元前3世紀秦統一中國後,聯結戰國時燕、趙、秦之城並延長,始成長城。長城不但是中國最重要的歷史文物,而且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

(2) [impregnable bulwark]∶堅不可摧的力量或防禦物

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

扁舟

[small boat;skiff] 小船

一葉扁舟

扁舟尋釣翁。——唐· 李白《還山留別金門知己》

天下

(1) [land;whole China under heaven]∶四海之內,全中國

魚鱉黿鼉為天下富。——《孫子·謀政》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孟子·公孫丑下》

天下三分。——諸葛亮《出師表》

天下之美。——明· 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2) [among people;on society]∶人世間,社會

天下誰人不識君。——唐· 高適《別董大

天下物皆然。——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天下事有難易乎。——清· 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3) [all over the world;whole people]∶全世界,所有的人

天下縞素。——《戰國策·魏策》

天下順之。——《孟子·公孫丑下》

以天下之所順。

先天下之憂而憂。——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後天下之樂而樂。

(4) [rule;domination]∶國家或國家的統治權

傳天下不足多。——《韓非子·五蠹》

為天下理財。——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共爭天下。——《資治通鑑》

天下事誰可支柱者。——清·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5) [nature;between heaven and earth]∶自然界,天地間

知天下之寒。——《呂氏春秋·察今》

慷慨

(1) [vehement;fervent]∶充滿正氣,情緒激昂

慷慨就義

(2) [generous;liberal]∶大方;不吝嗇

慷慨解囊

當今

[nowadays;at present;now] 在這些日子裡;現在

當今皇帝盛明。——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和德

(1).謂惠及百姓之恩德。《逸周書·大聚》:“商不乏資,百工不失其時,無愚不教,則無窮乏,此謂和德。”《後漢書·馮岑賈傳贊》:“ 陽夏 師克,實在和德。”

(2).指事物的妙諦。《楚辭·遠遊》:“見 王子 而宿之兮,審壹氣之和德。” 王逸 註:“究問元氣之祕要也。”

儲才

亦作“ 儲材 ”。積聚人才。 宋 周密 《齊東野語·杭學游士聚散》:“慨祖宗之立法,廣學校以儲才。” 清 錢謙益 《嘉禾黃君五十序》:“因以知先朝儲才館閣,良有深意。”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南書房》:“列聖遵依祖制,寵眷不衰,為木天儲材之要地也。”

戰守

攻和守。 漢 王符 《潛夫論·救邊》:“是故戰守之策,不可不早定也。” 晉 陸機 《辯亡論上》:“戰守之道,抑有前符,險阻之利,俄然未改,而成敗貿理,古今詭趣,何哉?” 宋 曾鞏 《請西北擇將東南益兵札子》:“故臣以謂西北之宜當擇將率,付之一州一路,任之以戰守之責。” 清 夏燮 《中西紀事·剿撫異同》:“現在 僧格林沁 兵威已壯,講求戰守,振刷精神,洋人頗知畏懼。”

一德

(1).謂始終如一,永恆其德。《易·繫辭下》:“恆以一德。” 孔穎達 疏:“恆能始終不移,是純一其德也。”《舊唐書·裴度傳》:“外茂九功,內苞一德,器為社稷之鎮,才實邦國之楨。”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非至誠一德,其孰能使之?”

(2).同心同德。 漢 桓寬 《鹽鐵論·世務》:“方此之時,天下和同,君臣一德,外內相信,上下輯睦,兵設而不試,干戈閉藏而不用。”參見“ 一德一心 ”。

(3).猶一能。《管子·法法》:“ 舜 之有天下也, 禹 為司空, 契 為司徒, 皋陶 為李, 后稷 為田,此四士者,天下之賢人也,猶尚精一德。” 尹知章 註:“謂各精一事也。”

(4).謂法令劃一。《文選·沉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六幽允洽,一德無爽。” 李周翰 註:“一德,謂法令畫一也。”

幸名

希圖僥倖成名。 明 袁宏道 《送江陵薛侯入覲序》:“自古國家之禍,造於小人而成於貪功倖名之君子者,十常ba6九。”

兩行

(1). 莊子 謂不執著於是非的爭論而保持事理的自然均衡為“兩行”。《莊子·齊物論》:“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 郭象 註:“任天下之是非。”

(2).兩者一起通行、流行。《毛詩·周南關雎詁訓傳》 唐 陸德明 題註:“故訓舊本多作故,今或作詁……案:詁、故皆是古義,所以兩行。”

(3).兩者一起施行、實行。《新唐書·呂諲傳》:“始在 河西 ,悉知諸將能否,及為尹,奏取材者數十人總牙兵,故威惠兩行。”

清淚

眼淚。 宋 曾鞏 《秋夜》詩:“清淚昏我眼,沉憂回我腸。” 明 沉德符 《野獲編·佞幸·佞人涕泣》:“乃以數行清淚,再荷收録,終以愛弛。” 郁達夫 《沉淪》一:“他的眼睛里就湧出了兩行清淚來,他自己也不知道是什麼緣故。”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