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心忍性反求諸己 深思沒察薄責於人

廳堂8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動心忍性反求諸己
下聯:深思沒察薄責於人

對聯動心忍性反求諸己 深思沒察薄責於人書法欣賞

動心忍性反求諸己 深思沒察薄責於人對聯書法作品欣賞
對聯【動心忍性反求諸己 深思沒察薄責於人】書法集字作品欣賞

參考注釋

動心忍性

《孟子·告子下》:“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趙岐 註:“所以驚動其心,堅忍其性,使不違仁。”後多指不顧外界阻力堅持下去。 清 何焯 《義門讀書記·四書·中庸》:“即如處患難,便該要動心忍性。” 茅盾追求》二:“為什么遇到自身上的小小阻礙就不能動心忍性?”

反求諸己

[seek the cause in oneself instead of sb. else] 求:尋求。諸:“之於”的合音。反省自己的過失,加以改正,而不責怪別人

發而不中,則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禮記》

深思

[think deeply about] 認真思考,深入考慮

深思熟慮

薄責

(1).用低標準來要求。《論語·衛靈公》:“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2).輕微的責備責罰。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而自 建隆 以來,未嘗罪一言者,縱有薄責,旋即超升。”《明史·徐階傳》:“故聖帝明王,有言必察。即不實,小者置之,大則薄責而容之,以鼓來者。”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金生色》:“俄鄰子以執奸自首,既薄責逐釋訖;而婦兄 馬彪 素健訟,具詞控妹冤。”

(3).簿責。根據文書所列的罪狀來詰責審理。 宋 范仲淹 《宋故衛尉少卿分司西京胡公神道銘》序:“公於部中擇其挾貴人勢力,州縣不敢動者一二家,薄責於庭,眾皆大懼。” 明 劉若愚 《酌中志·內府職掌紀略》:“奉旨將掌廠值日內臣 賀堯年 、監督主事 蔡宸恩 下獄薄責之。”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