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土征歌,問表海雄風,今樂何如古樂; 南宮奏曲,聽遏雲高響,雅音原是鄉音。

名人名家題贈15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東土征歌,問表海雄風,今樂何如古樂;
下聯:南宮奏曲,聽遏雲高響,雅音原是鄉音。

對聯備註:

(清-嚴保庸《江南會館戲台聯》,嚴保庸題山東歷下城江南會館戲台)

參考注釋

東土

(1).古代指 陝 以東某一地區或封國。《書·康誥》:“乃寡兄勗,肆汝小子封,在茲東土。”《國語·鄭語》:“ 桓公 為司徒,甚得 周 眾與東土之人。” 韋昭 註:“東土, 陝 以東也。” 宋 劉克莊 《代毛穎謝表》:“伏念臣 中山 舊族,東土寒生。” 清 姚鼐 《乾隆戊子科山東鄉試策問》之一:“矧東土為聖人父母之邦,名儒繼踵,多士仰慕,師法尤易興起者乎!”

(2). 東晉 、 南朝 時也特指 蘇南 、 浙江 一帶。《晉書·庾翼傳》:“時東土多賦役,百姓乃從海道入 廣州 ,刺史 鄧岳 大開鼓鑄,諸夷因此知造兵器。”《宋書·自序》:“初, 錢唐 人 杜子恭 通靈有道術,東土豪家及京邑貴望並事之為弟子,執在三之敬。”

(3).古代稱 中國 。對西方而言。《穆天子傳》卷十五:“ 西王母 為天子謡……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西遊記》第八回:“ 菩薩 不敢久停,曰:‘今領 如來 法旨,上東土尋取經人去。’” 清 馬建忠 《上李伯相言出洋工課書》:“而 巴黎 新聞紙傳揚殆遍,謂 日本 、 波斯 、 土耳基 人負笈 巴黎 者,固有考取格治秀才及律例舉人,而東土之人,獨未有考取文詞秀才者,有之則自 忠 始也。” 茅盾 《雨天雜寫之二》:“佛法始來東土,排場實在相當熱鬧。”

征歌

謂徵招歌伎。 唐 李白 《宮中行樂詞》之二:“選妓隨雕輦,徵歌出洞房。”《剪燈新話·滕穆醉游聚景園記》:“徵歌調《玉樹》,閲舞按《梁州》。”《兒女英雄傳》緣起首回:“當 元宗 天寶 改元以後……除了選色徵歌之外,一概付之不聞不問。”

表海

(1).臨海;濱海。《子華子·晏子問黨》:“且 齊 之為國也,表海而負嵎。” 宋 曾鞏 《明州謝到任表》:“來廷之國,實為出入之途;表海之城,方始經營之緒。”

(2).為東海之表式。 春秋 吳季札 至 魯 , 魯 為之歌 齊 詩, 季札 聞樂云:“美哉,泱泱乎!大風也哉!表東海者,其 太公 乎!”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 王闓運 《丁文誠誄》:“顧表海之泱泱,胡鯨鯢之跋扈。”

雄風

(1) [strong wind]∶強勁的風

(2) [awe-inspiring]∶威武出眾的氣概

將軍雄風不減當年

何如

(1) [how about;why not;what do you think]∶如何,怎么樣

今日之事何如。——《史記·項羽本紀》

誠好惡何如。——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則何如。——唐· 柳宗元《捕蛇者說》

(2) [wouldn’t it be better]∶用反問的語氣表示勝過或不如

與其強攻,何如智取

古樂

古代帝王祭祀、朝會時所奏音樂。也稱雅樂,以別於民間音樂。《禮記·樂記》:“吾端冕而聽古樂,則唯恐臥;聽 鄭 衞 之音,則不知倦。敢問古樂之如彼,何也?” 鄭玄 註:“古樂,先王之正樂也。”《三國志·魏志·杜夔傳》:“紹復先代古樂,皆自 夔 始也。” 唐 元稹 《華原磬》詩:“ 泗 濱浮石裁為磬,古樂疏音少人聽。”

宮奏

指樂曲。《宋史·樂志七》:“肅肅禮度,鋗鋗宮奏。”

遏雲

[obstruct cloud moving] 形容歌聲美妙動聽,能阻止雲彩流動

高響

(1).深遠的影響。 隋 薛道衡 《老氏碑頌》:“大音希聲,時振高響。”

(2).猶高唱。比喻影響大的詩歌創作。 明 顧起綸 《國雅品·士品三》:“ 孟大理 望之 ,調雅詞綺,高響奇絶,仿佛 天台 石樑, 羅浮 水簾。”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後此之《豎琴長劍》(Leierundschwert)一集,亦無不以是精神,凝為高響,展卷方誦,血脈已張。”

雅音

正音,有益於風教的詩歌和音樂。《宋書·樂志一》:“ 魏文侯 雖好古,然猶昏睡於古樂,於是淫聲熾而雅音廢矣。” 唐太宗 《帝京篇》之四:“去茲 鄭 衛 聲,雅音方可悅。” 清 朱祖謀 《望江南·雜題我朝諸名家詞集後·陳蘭甫》詞:“若舉經儒長短句,巋然高館《憶江南》。綽有雅音涵。”

鄉音

[local accent] 說話的語調具有家鄉特色;家鄉的口音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