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德達身修勇故不怠 四科從政事果則無難

題贈名勝北京乾隆9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三德達身修勇故不怠
下聯:四科從政事果則無難

對聯備註:

(乾隆題微山仲子廟,在微山湖東岸的微山縣仲淺村內,祀孔子門生仲)

對聯三德達身修勇故不怠 四科從政事果則無難書法欣賞

三德達身修勇故不怠 四科從政事果則無難對聯書法作品欣賞
對聯【三德達身修勇故不怠 四科從政事果則無難】書法集字作品欣賞

參考注釋

三德

(1).三種品德。隨文而異。《書·洪範》:“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剛克,三曰柔克。” 孔穎達 疏:“此三德者,人君之德,張弛有三也。一曰正直,言能正人之曲使直;二曰剛克,言剛強而能立事;三曰柔克,言和柔而能治。”《周禮·地官·師氏》:“以三德教國子,一曰至德,以為道本;二曰敏德,以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惡。”《國語·晉語四》:“ 晉 公子善人也,而 衛 親也,君不禮焉,棄三德矣。” 韋昭 註:“三德,謂禮賓、親親、善善也。” 宋 秦觀 《辯士》:“所謂辯士者,必以其具三德,明五機而利口者不與焉。蓋上知道德性命之原,下達禮義形器之變,旁通幽明時物之所宜者,識也。窘之而益出,費之而益新,掩之以卒而不亂,壓之以重而不懾者,才也。經、傳、子、史、天星、地誌、醫方、卜筮、百家之書,無所不涉而能謹守其宗者,學也。夫是之謂三德。”

(2).即三老。《大戴禮記·曾子本孝》:“任善不敢臣三德。” 盧辯 註:“三德,三老也。”

(3).指狐的三種特性。 唐 白行簡 《狐死正丘首賦》:“寧九尾之足尚,實三德而可欽。”

不怠

懈怠;不放鬆。《書·微子》:“降監 殷 民,用乂讎歛,召敵讎不怠。” 曾運乾 正讀:“怠,懈也,緩也。”《史記·樂毅列傳》:“ 紂 之時, 箕子 不用,犯諫不怠,以冀其聽。” 宋 蘇轍 《龍川略志》卷二:“經歲不怠,雖度世可也。”

愉快。怠,通“ 怡 ”。 漢 王充 《論衡·道虛》:“ 盧敖 目仰而視之,不見,乃止駕,心不怠,悵若有喪。”

四科

(1). 孔 門四種科目。指德行言語、政事、文學。《論語·先進》“德行: 顏淵 、 閔子騫 、 冉伯牛 、 仲弓 。言語: 宰我 、 子貢 。政事: 冉有 、 季路 。文學: 子游 、 子夏 ” 邢昺 疏:“夫子門徒三千,達者七十有二,而此四科惟舉十人者,但言其翹楚者耳。”《後漢書·鄭玄傳》:“ 仲尼 之門,考以四科。”

(2). 南朝 宋 東觀 設定的四門學科。指儒學、玄學、文學、史學。《南史·王儉傳》:“ 宋明帝 泰始 六年,置 總明觀 ,以集學士,或謂之 東觀 。置東觀祭酒一人, 總明 訪舉郎二人,儒、玄、文、史四科,科置學士十人,其餘令史以下各有差。”

(3). 漢 代舉士的四種科目。《通典·選舉一》:“﹝ 漢武帝 ﹞令郡國舉孝廉各一人……限以四科:一曰德行高潔,志節清白;二曰學通行修,經中博士;三曰明習法令,足以決疑,能按章覆問,文中御史;四曰剛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決斷,材任三輔縣令。”

(4).指 漢 代以德行舉士的四條標準。《漢書·元帝紀》:“﹝ 永光 元年﹞二月,詔丞相、御史舉質樸、敦厚、遜讓、有行者,光祿歲以此科第郎、從官。” 李賢 注引 顏師古 曰:“始令丞相、御史舉此四科人以擢用之。而見在郎及從官,又令光祿每歲依此科考校,定其第高下,用知其人賢否也。”

(5). 唐高宗 時舉薦人才的四條標準。即孝悌力行、經史儒術、藻思詞鋒、廉平強直。見 宋 王應麟 《國小紺珠·制度·四科》。

(6).人品四等。即容悅之凡臣、社稷之臣、天民、大人。《孟子·盡心上》:“有事君人者,事是君則為容悅者也;有安社稷臣者,以安社稷為悅者也;有天民者,達可行於天下,而後行之者也;有大人者,正己而物正者也。” 宋 王應麟 《國小紺珠·人倫·四科》:“容悅凡臣,社稷股肱,天民行道,大人正身。《孟子》章旨,凡此四科優劣之差。”

(7).詩文的四種形式。即奏議、書論、銘誄、詩賦。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夫文本同而末異,蓋奏議宜雅,書論宜理,銘誄尚實,詩賦欲麗。此四科不同,故能之者偏也。”

從政

[be engaged in politics] 參與政治事務,指做官

無難

沒有困難;不困難。《老子》:“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是以聖人猶難之,故終無難矣。”《三國志·魏志·蔣濟傳》:“以陛下聖明神武之略,舍其緩者,專心討賊,臣以為無難矣。”

沒有災禍。《左傳·昭公四年》:“或多難以固其國,啟其疆土;或無難以喪其國,失其守宇,若何虞難?”《淮南子·氾論訓》:“知所以免於難,而不知所以無難,論事如此,豈不惑哉!” 宋 蘇軾 《洗兒》詩:“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