蒞事公勤謂之忠,韜略宏深謂之襄,秉性沈摯謂之威毅,古大臣才命難兼,況罕逢棣萼聲蜚,竹枝輝映; 飾終哀死則有帝,誦德歌功則有民,紀績書勛則有史官,予小子名言莫贊,惟憑弔鐘山減色,湘水無情。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蒞事公勤謂之忠,韜略宏深謂之襄,秉性沈摯謂之威毅,古大臣才命難兼,況罕逢棣萼聲蜚,竹枝輝映;
下聯:飾終哀死則有帝,誦德歌功則有民,紀績書勛則有史官,予小子名言莫贊,惟憑弔鐘山減色,湘水無情。

對聯備註:

(清-陳文騄《挽曾國荃聯》)

參考注釋

蒞事

視事,處理公務。 晉 葛洪 《抱朴子·省煩》:“夫約則易從,儉則用少。易從則不煩,用少則費薄。不煩則涖事者無過矣,費薄則調求者無苛矣。”《新五代史·崔梲傳》:“ 梲 少專於文學,不能涖事, 維翰 乃命 梲 知貢舉, 梲 果不能舉職。”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兵部·叉手橫杖》:“古大帥涖事,文武官為之屬吏者,不過庭趨聲喏,今皆蒲伏叩頭,無敢言及喏矣。”

公勤

公正勤勉。《北史·李彥傳》:“ 彥 在尚書十有五載……斷決如流,略無疑滯。臺閣莫不嘆其公勤,服其明察。” 宋 王禹偁 《奏侄男表》:“況四房昆弟之間,唯有此姪……倘蒙甄録之恩,粗有公勤之誡。”《元典章·吏部五·給由》:“管民官歷兩任之間俱有過名,其於公勤廉白治効特異者,亦不免於瑕玷。”

韜略

[military strategy] 由古兵書《六韜》、《三略》引申而來,指計策謀略

此人胸懷韜略,腹引機謀。——《三國演義

宏深

(1).宏大淵深;博大精深。《三國志·魏志·傅嘏傳》:“蓋聞帝制宏深,聖道奧遠,苟非其才,則道不虛行,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唐 王勃 《梓州元武縣福會寺碑》:“詞源迅委,振法海之波瀾;義宇宏深,接禪宮之閫奧。” 元 辨才 《題安分軒·跋》:“敬觀諸大老所題 安分軒 佳什,理趣宏深,立義浩博。” 明 宋濂 《贈梁建中序》:“其文之明,由其德之立;其德之立,宏深而正大,則其見於言自然光明而俊偉。” 清 惲敬 《楞伽經續書後》:“第八識即《楞嚴》‘常清淨體’也。其義宏深浩渺,細極無際,大含無涯。”

(2).指宏大深沉。 梁啓超 《歐洲地理大勢論》:“其(斯拉夫民族)文學黯黯然,而有宏深肅括氣象。”

秉性

[character] 本性

秉性純樸

沈摯

亦作“沉摯”。深沉真摯。 清 張惠言 《先府君行實》:“君好學深思,不事穿鑿,善為詩及制舉文,操紙筆立就。性沉摯,寡慾少言。” 曹亞伯 《武昌革命真史·武昌日知會運動》:“ 張純一 於乙巳**,曾為日知會徵求同志作宣言,文極沉摯,足令見者莫不心動。” 冰心 《寄小讀者》十二:“這樣深濃,這般沉摯,開天闢地的愛情呵!願普天下一切有知,都來頌讚。”

大臣

[minister of a monarchy] 受國家元首或政府行政首腦委託管理一個部門的君主國家的高級官員

趙王與大將軍 廉頗諸大臣謀。——《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才命

才能和命運。舊多用於懷才不遇,命運不濟。 唐 杜甫 《別蘇徯》詩:“故人遊子,棄擲傍天隅。他日憐才命,居然屈壯圖。” 清 納蘭性德 《金縷曲·姜西溟言別賦此贈之》詞:“有解憶 長安 兒女,裘敝入門空太息,信古來才命真相負。”

棣萼

亦作“ 棣蕚 ”。比喻兄弟。《晉書·孝友傳序》:“夫天倫之重,共氣分形,心睽則葉顇荊枝,性合則華承棣萼。” 唐 杜甫 《至後》詩:“梅花一開不自覺,棣萼一別永相望。” 仇兆鰲 註:“棣萼,以比兄弟也。”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歸田》:“似這般桑榆景逼,怎能彀棣蕚榮歸?” 林之夏 《為不識題令祖禮林先生遺像》詩:“棣萼光輝映後先,湖山肅穆此書傳。”參見“ 棣華 ”。

竹枝

(1).竹子的小枝。 唐 杜甫 《示從孫濟》詩:“萱草秋已死,竹枝霜不蕃。” 唐 劉滄 《題古寺》詩:“古寺蕭條偶宿期,更深霜壓竹枝低。”

(2).樂府《近代曲》之一。本為 巴渝 (今 四川 東部)一帶民歌, 唐 詩人 劉禹錫 據以改作新詞,歌詠 三峽 風光和男女戀情,盛行於世。後人所作也多詠當地風土或兒女柔情。其形式為七言絕句,語言通俗,音調輕快。 唐 劉禹錫 《洞庭秋月》詩:“盪槳 巴 童歌《竹枝》,連檣估客吹 羌 笛。” 宋 范成大 《夔門即事》詩:“《竹枝》舊曲元無調,麴米新篘但有聞。”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一·紀映淮》:“ 金陵 紀青 ……女名 映淮 ,字 阿男 ,嘗有《秦淮竹枝》云:‘棲鴉流水點秋光,愛此蕭疎樹幾行。不與行人綰離別,賦成 謝 女雪飛香。’” 朱自清 《中國歌謠》三:“《詞律》云:‘《竹枝》之音,起於 巴 蜀 唐 人所作,皆言 蜀 中風景。後人因效其體,於各地為之。’這時《竹枝》已成了一種敘述風土的詩體了。”

(3). 唐 教坊曲名,後用為詞牌。單調十四字,分平韻、仄韻兩體。

輝映

[shine;reflect] 光輝映照

飾終

謂人死時給予尊榮。《荀子·禮論》:“送死,飾終也。” 宋 陸游 《王成之給事輓歌辭》:“贈極文昌貴,君恩厚飾終。” 清 昭槤 《嘯亭續錄·賜奠》:“國家寵待臣僚,遇有勳績昭著者,飾終之典,有上親臨賜奠者。”

誦德

頌揚功德。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封禪》:“鋪觀兩 漢 隆盛, 孝武 禪號於 肅然 , 光武 巡封於 梁父 ,誦德銘勛,乃鴻筆耳。”

史官

[historiographer] 被任命撰寫一個國家、集團或機構的歷史或系統地記載它們的人;也指古代朝廷中負責整理編纂前朝史料史書和蒐集記錄本朝史實的官員

予小子

(1).古代帝王對先王或長輩自稱。《書·泰誓上》:“肆予小子 發 ,以爾友邦冢君,觀政於 商 。”《詩·周頌·閔予小子》:“閔予小子,遭家不造。”又為天子居喪時的自稱。《禮記·曲禮下》:“天子未除喪,曰予小子。”

(2).常人對先輩、長者的自稱。 晉 陸機 《贈弟士龍》詩:“昔予翼考,維斯伊撫;今予小子,繆尋末緒。” 明 呂坤 《呻吟語序》:“予小子生而昏弱善病。” 清 李漁 《秦淮健兒傳》:“後生曰:‘予小子亦 泗 人,歸途迷失,望長者指南之。’”

名言

1.稱說;描述。 2.著名的言論或話語。

憑弔

[visit and ponder on the past] 面對遺蹟、墳墓等懷念[古人或舊事]

巴丘終命處,憑弔欲傷情。——《三國演義》

鐘山

(1).山名。在 昆倉 西北。一說即 崑崙 。其地多產美玉。《呂氏春秋·士容》:“故君子之容純乎其若 鐘山 之玉,桔乎其若陵上之木。”《淮南子·俶真訓》:“譬若 鐘山 之玉,炊以鑪炭,三日三夜而色澤不變。” 高誘 註:“ 崑崙 也。”《楚辭·嚴忌<哀時命>》:“願至 崑崙 之 懸圃 兮,采 鐘山 之玉英。” 王逸 註:“ 鐘山 ,在 崑崙山 西北。” 三國 魏 嵇康 《琴賦》:“絃以 園客 之絲,徽以 鐘山 之玉。”

(2).神話傳說中的山名。地處極北,為苦寒之地。《山海經·海外北經》:“ 鐘山 之神,名曰 燭陰 ,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里。” 袁珂 校註:“ 鐘山 以其不見日,故常寒,此《大招》之所謂‘魂乎無北,北有 寒山 , 逴龍 ( 燭龍 )艷只’之‘寒山’也。” 唐 楊炯 《唐同州長史宇文公神道碑》:“ 燭龍 晝夜於 鐘山 ,鵬雲南北於溟海。”

(3).山名。即 紫金山 。在今 江蘇省 南京市 東北。 三國 吳 孫權 避祖諱,更名 蔣山 。至 宋 復名 鐘山 。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中:“ 王荊公 退居 鐘山 ,切切以 呂吉甫 為恨。” 清 陳維崧 《醉太平·江口醉後作》詞:“ 鐘山 後湖, 長乾 夜烏。”

減色

亦作“減色”。1.減少光彩或色彩。 清 梅曾亮 《臣事論》:“人有仕官十年而不遷調者,則鄉里笑之,而親友為之減色。” 朱自清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清艷的夜景也為之減色。” 秦牧 《藝海拾貝·掌握語言藝術,搞好文學創作》:“只重視思想、內容,而不注意表現手段、藝術形式,也必然要使作品難產、畸形,或者減色。”

(2).差,遜色。 郭澄清 《大刀記》第九章:“說起對 志勇 的關心來, 二愣 並不比他老娘減色。”

湘水

即 湘江 。 漢 東方朔 《七諫·哀命》:“測 汨羅 之 湘水 兮,知時固而不反。” 唐 杜甫 《建都十二韻》:“永負 漢 庭哭,遙憐 湘水 魂。” 魯迅 《湘靈歌》:“昔聞 湘水 碧如染,今聞 湘水 胭脂痕。”

無情

(1) [ruthlessly]∶沒有感情

無情無義

(2) [mercilessly;heartless;inexorable]∶不留情

水火無情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