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脈衍千年自孔孟重教以來誠意正心闡薪傳儼授受一堂永做今古師儒之極 人文聚六邑當春秋展虔而外型仁講讓敦梓宜看冠裳異地依然東南鄒魯之鄉

長聯書院

對聯全文

上聯:道脈衍千年自孔孟重教以來誠意正心闡薪傳儼授受一堂永做今古師儒之極
下聯:人文聚六邑當春秋展虔而外型仁講讓敦梓宜看冠裳異地依然東南鄒魯之鄉

對聯備註:

(汪良選題湖北紫陽書院)

參考注釋

道脈

猶道統。 元 戴良 《哭汪遯齋二十四韻》:“儒言存道脈,野趣任天真。”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釁》:“接 洙 泗 之淵源,擬荷千秋之擔。紹 昌黎 之道脈,豈興八代之衰。” 清 顏元 《存學編·上太倉陸桴亭先生書》:“庶幾衍道脈於不墜,續真宗於不差。”

千年

極言時間久遠。 晉 陶淵明 《輓歌詩》:“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蓋百代之儀表,千年之領袖。” 唐 盧照鄰 《中和樂章·歌登封》:“山稱萬歲,河慶千年。” mao11東 《浪淘沙·北戴河》詞:“往事越千年, 魏武 揮鞭。”

孔孟

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 和 孟子 的並稱。 晉 張協 《洛禊賦》:“於是搢紳先生,嘯儔命友,攜朋接黨,冠童ba1九,主希 孔 孟 ,賓慕 顏 柳 。臨涯詠唫,濯足揮手。” 宋 王安石 《哭梅聖俞》詩:“棲棲 孔 孟 葬 魯 鄒 ,後始卓犖稱 軻 丘 。” 元 郝經 《原古上元學士》詩:“麟死九鼎淪,萬世無 孔 孟 。文字糠粃餘,扶藉不絶聖。” 清 朱軾 《<張子全書>序》:“以《易》為宗,以《中庸》為體,以 孔 孟 為法。”

以來

[since] 表示從過去某時與現在之間的這段時間

受命以來。——諸葛亮《出師表》

自唐顯慶以來。—— 清· 姚鼐《登泰山記》

誠意正心

誠:真心實意;正:糾正。有真誠的心意才能端正心思。

薪傳

[pass on learning from teacher to student] 柴雖燒盡,火種仍可留傳。比喻道術學術相傳不絕

薪傳不息

授受

[give and accept] 交付和接受

私相授受

今古

(1).現時與往昔。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 宋 蘇軾 《夜直秘閣呈王敏甫》詩:“共誰交臂論今古,只有閒心對此君。”

(2).謂古往今來,從古到今。

(3).過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時間。《北史·薛辯傳》:“汝既未來,便成今古,緬然永別,為恨何言!” 唐 王昌齡 《同從弟銷南齋玩月》詩:“冉冉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元 趙孟頫 《聞搗衣》詩:“人間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時始惘然。” 清 納蘭性德 《蝶戀花》詞:“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

師儒

(1).古代指教官或學官。《周禮·地官·大司徒》:“四曰聯師儒,五曰聯朋友。” 鄭玄 註:“師儒,鄉里教以道藝者。” 宋 葉適 《送陳彥群》詩:“大郡得師儒,高文興孝秀。”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督撫·鄖變》:“自為疏逼 李 上之朝,委罪文吏及師儒,曲為諸弁卒解釋。”

(2).指儒者、經師。 元 黃溍 《日損齋筆記·辯史》:“殊不知國子太學博士、正録、武學博士、教諭,皆師儒之清選也。”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三代相屬,師儒講授,用能出言成章,苟非專門,謂為鄙野,而後文章之道,褒然學術。”

人文

[human culture] 指人類社會的各種文化現象

春秋

(1) [a year]∶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詩·魯頌·閟宮》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

(2) [age]∶年齡

(3)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我國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國諸侯國爭霸的時代

(4)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史書名。儒家經典之一,相傳孔子根據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而外

[other than] ……之外

除此而外,別無他求

講讓

講勸禮讓。《禮記·禮運》:“刑仁講讓,示民有常。” 孔穎達 疏:“講讓者,民有爭奪者,用禮與民講説之,使推讓也。” 清 沉德潛 《太學石鼓賦》:“問道者型仁而講讓,砥行者守己而物躬。” 清 曾國藩 《江寧府學記》:“其出而應世,則有《士相見》以講讓。”

冠裳

(1).指官吏的全套禮服。 宋 羅大經 《鶴林玉露》卷七:“﹝ 劉子澄 ﹞守 衡陽 日,以冠裳涖事,憲使 趙民則 嘗紫衫來見。 子澄 不脫冠裳肅之, 民則 請免冠裳。 子澄 端笏肅容曰:‘戒石在前,小臣豈敢。’ 民則 皇恐,退具冠裳以見。”

(2).指穿著官服。《宋史·范應鈴傳》:“夙興,冠裳聽訟,發擿如神。”

(3).指官宦士紳。 唐 高彥休 《唐闕史·虎食伊璠》:“冠裳農賈,挈妻孥潛跡而出者,不可勝記。”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先聲》:“今日冠裳雅會,就要演這本傳奇。”

(4).指官職。 宋 范成大 《胡宗偉罷官改秩作詩送之》:“萬境何如一丘壑,幾時定解冠裳縛。”

(5).指文明禮儀制度。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誅妖檄文》:“智士趨時,必在取亂侮亡之會,況削爾父母毛髮,毀我往古冠裳。” 清 莫友芝 《有感》詩之一:“臥榻事殊 南越 遠,可容鱗介溷冠裳。”

異地

[strange land] 異鄉,外鄉

流落異地

依然

[still;as before] 照往常,依舊

依然如故

依然有效

東南

[southeast] 介於東和南之間的方向

方是時,博雞者以義聞東南。——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鄒魯

(1). 鄒國 、 魯國 的並稱。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里為冠蓋,門成 鄒 魯 。” 唐 楊炯 《益州新都縣學碑》:“國成 陶 唐 ,家成 鄒 魯 。”

(2). 鄒 , 孟子 故鄉; 魯 , 孔子 故鄉。後因以“鄒魯”指文化昌盛之地,禮義之邦。 清 錢謙益 《河南河南府永寧縣知縣孫志元授文林郎制》:“具官某服 鄒 魯 之遺教,作 江 漢 之名儒。”

(3).借指 孔 孟 。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