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流華域火燎神州深熱更相摧幸此土清涼古剎重開十住心中堪息苦 雲歸故山菊香晚節因緣曾感夢試登高眺望劫灰飛過三生石上好安禪

名勝雲南

對聯全文

上聯:洪流華域火燎神州深熱更相摧幸此土清涼古剎重開十住心中堪息苦
下聯:雲歸故山菊香晚節因緣曾感夢試登高眺望劫灰飛過三生石上好安禪

對聯備註:

(昆明:華亭寺大雄寶殿。華域:中國。十住:佛教語,也叫十地,指參悟佛理而進於十地。三生石:佛教宣揚三世輪迴的一種說法)

參考注釋

流華

如水的月光。 唐 顏真卿 《五言月夜啜茶聯句》:“流華浄肌骨,疏瀹滌心原。”

火燎

燈燭;火炬。《宋史·儀衛志五》:“香凳一,火燎一,小輿一。” 冰心 《往事二》三:“朵朵的火燎和生寒的鐵甲,會繚亂了靜冷的月光。”

神州

(1) [the Divine Land (a poetic name for China)]∶古時稱中國為“赤縣神州”(見於《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後用“神州”做中國的別稱

神州大地

(2) [the capital of a country]∶指京城

春風楊柳萬子條,六億神州盡舜堯。——mao1~11*1東《送瘟神》

更相

相繼;相互。《史記·張丞相列傳》:“ 田文 言曰:‘今此三君者,皆丞相也。’其後三人竟更相代為丞相。” 唐 元稹 《有唐贈太子少保崔公墓志銘》:“予與公更相知善有年矣。” 清 王士禎 《池北偶談·談異七·兩五鬼》:“ 五代 時, 南唐 馮延巳 及弟 延魯 ,與 魏岑 、 陳覺 、 查文徽 等更相推唱,時人謂之五鬼。”

清涼

[cool and refreshing] 涼而使人清爽

清涼的夜風吹拂著

古剎

[old temple] 年代久遠的寺廟

燕然對古剎,代郡隱城樓。—— 南朝陳· 徐陵《出自薊北門行》

十住

即十地。 南朝 宋 謝靈運 《菩薩贊》:“爰初四等,終然十住。” 南朝 梁 沉約 《瑞石像銘並序》:“十住髣髴於林衡,應真肸蠁於清夜。”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古亦曰十住,即《華嚴經》之十地。”參見“ 十地 ”。

心中

[in the heart;at heart;in mind] 心裡

雲歸

乘雲歸去。謂仙逝。 宋 蘇軾 《過永樂文長老已卒》詩:“初驚鶴瘦不可識,旋覺雲歸無處尋。”

故山

舊山。喻家鄉。 漢 應瑒 《別詩》之一:“朝雲浮四海,日暮歸故山。” 唐 司空圖 《漫書》詩之一:“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宋 秦觀 《呂與叔挽章》之一:“追惟獻歲發春間,和我新詩憶故山。” 凌景堅 《寄十眉》詩:“應被故山猿鶴笑,我偏無計渡 汾 南。”

晚節

(1) [integrity in one’s later years]∶晚年的節操

保持晚節

(2) [old age]∶晚年

(3) [last stage]∶後期

因緣

(1) [principal and subsidiary causes] [佛教]∶產生結果直接原因輔助促成其結果的條件

洒家在五台山真長老處,學得說因緣,便是鐵石人也勸得他轉。——《水滸傳

(2) [predestined relationship]∶緣分

他倆真有因緣

感夢

(1).謂受夢的啟發。 漢 王充 《論衡·吉驗》:“ 伊尹 命不當沒,故其母感夢而走。”《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卷目:“ 許察院 感夢擒僧, 王氏 子因風獲盜。”

(2).謂感應於夢中。《南齊書·竟陵文宣王子良傳》:“ 子良 啟進沙門於殿戶前誦經, 世祖 為感夢,見優曇鉢華。”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誦佛經論》:“又言誦經有益於死者,佛以金人感夢,達於 漢 帝。”

登高

[ascend a height] 上到高處。也特指重陽節登山的風俗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唐· 李白《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

眺望

[look far from a high place;survey] 從高處遠望

繼續眺望當地的風光

劫灰

亦作“刧灰”。亦作“刦灰”。亦作“刼灰”。本謂劫火的餘灰。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譯經上·竺法蘭》:“昔 漢武 穿 昆明池 底,得黑灰,問 東方朔 。 朔 云:‘不知,可問 西域 胡人。’後 法蘭 既至,眾人追以問之, 蘭 云:‘世界終盡,劫火洞燒,此灰是也。’”後因謂戰亂或大火毀壞後的殘跡或灰燼。 宋 陸游 《數年不至城府丁巳火後始見》詩:“陳跡關心己自悲,劫灰滿眼更增欷。” 明 趙詒琛 《<逸老堂詩話>跋》:“癸丑夏六月,遭亂,所有藏書數萬卷,一旦盡失,而是書原本亦遭刦灰。” 清 呂留良 《<賴古堂集>序》:“忽焉,天地震盪,刦灰晝飛,猿鶴蟲沙,蒼黃類化。” 清 金農 《褚先生老毀儒服寄贈》詩:“歷盡刧灰人隔世,飈輪輾破fa1一1輪升。” 清 黃遵憲 《鐵漢樓歌》:“頽垣敗瓦不可踏,刼灰昏黑堆成隅。” 陳三立 《書感》詩:“八駿西遊問刧灰,關河中斷有餘哀。” 陳毅 《偷渡梅關》詩:“攀藤附葛君須記,萬載 梅關 著劫灰。”

三生石

傳說 唐 李源 與僧 圓觀 友善,同游 三峽 ,見婦人引汲, 觀 曰:“其中孕婦姓 王 者,是某託身之所。”更約十二年後中秋月夜,相會於 杭州 天竺寺 外。是夕 觀 果歿,而孕婦產。及期, 源 赴約,聞牧童歌《竹枝詞》:“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 源 因知牧童即 圓觀 之後身。見 唐 袁郊 《甘澤謠·圓觀》。後人附會謂 杭州 天竺寺 後山的三生石,即 李源 和 圓觀 相會之處。詩文中常用為前因宿緣的典實。 唐 齊己 《荊渚感懷寄僧達禪弟》詩之三:“自拋 南嶽 三生石,長傍西山數片雲。” 元 蕭列 《八聲甘州》詞:“三生石,情緣千里,風月柴門。”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三》:“或以此一念,三生石上,再種後緣,亦未可知耳!” 程善之 《胡淑娟女士輓歌》:“支機夜冷三生石,天孫闇倚銀河泣。”參見“ 三生 ”。

上好

[first-class;best-quality] 質量高;最好

上好的菸葉

安禪

佛教語。指靜坐入定。俗稱打坐。 南朝 梁 張纘 《南征賦》:“尋太傅之故宅,今築室以安禪。” 唐 王維 《過香積寺》詩:“薄暮空潭曲,安禪製毒龍。” 宋 陸游 《病退》詩:“美睡三竿日,安禪半篆香。” 清 讀徹 《送郎癯入匡山》詩:“偶向 匡 廬去,安禪第幾重?” 清 黃景仁 《題上方寺》詩:“試問安禪者,能忘入世情?”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