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眼清淨無與等 言音善巧靡不充

佛教7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智眼清淨無與等
下聯:言音善巧靡不充

對聯智眼清淨無與等 言音善巧靡不充書法欣賞

智眼清淨無與等 言音善巧靡不充對聯書法作品欣賞
對聯【智眼清淨無與等 言音善巧靡不充】書法集字作品欣賞

參考注釋

清淨

(1) [clean,quiet]∶心境潔淨,不受外擾

清淨守節

(2) [peace and quiet]∶安定,不紛擾

圖清淨

(3) [clean and pure]∶清潔純淨

清淨的山,清淨的水

(4) [concise]∶簡明不繁

清淨簡易

(5) [quiet]∶佛教語。指遠離惡行與煩惱

出家清淨

無與

(1).不給予。《孟子·離婁下》:“可以取,可以無取,取傷亷;可以與,可以無與,與傷惠。”《法苑珠林》卷六:“無取無與,無我所心;脫欲所須,便可提去。”

(2).猶不跟,不同。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小翠》:“﹝ 王太常 ﹞生子 元豐 ,絶痴,十六歲不能知牝牡,因而鄉黨無與為婚。”

不參預;不相干。《左傳·襄公十四年》:“詰朝之事,爾無與焉,與,將執女。”《漢書·張湯傳》:“ 湯 念獨丞相以四時行園,當謝; 湯 無與也,不謝。” 顏師古 註:“與讀曰豫。無豫,謂不乾其事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省事》:“此言為善則預,為惡則去……凡損於物,皆無與焉。”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五·趙康敏》:“公子孫自不肖,不能守此業;此宅且數易主人,與某無與。”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越鐸>出世辭》:“民聲寂寥,羣志幽閟,豈以為匹夫無與於天下,尚如戴朔北之虜也。”

言音

(1).說話的聲音。《宋書·長沙景王道憐傳》:“ 道憐 素無才能,言音甚楚。”

(2).指鳴聲。 宋 王安石 《車載板》詩之二:“憐汝好毛羽,言音亦清麗。”

善巧

(1).精巧巧妙。《後漢書·黨錮傳·岑晊》:“善巧雕鏤玩好之物,頗以賂遺中官,以此並得顯位。”《百喻經·治鞭瘡喻》:“昔有一人,為王所鞭。既被鞭已,以馬屎傅之,欲令速差。有愚人見之,心生歡喜……語其兒言:‘汝鞭我背,我得好法,今欲試之。’兒為鞭背,以馬屎傅之,以為善巧。”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秣底補羅國》:“﹝ 世親菩薩 ﹞作《阿毗達磨俱舍論》,辭義善巧,理致精高。”

(2).乖巧。 唐 陳鴻 《長恨歌傳》:“非徒殊艷尤態致是,蓋才智ming1*1慧,善巧便佞,先意希旨,有不可形容者。”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