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夏雲秋月冬風寶地占四時之景 西瞿東勝北盧南瞻京天統萬法之宗

題贈15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春水夏雲秋月冬風寶地占四時之景
下聯:西瞿東勝北盧南瞻京天統萬法之宗

對聯備註:

(楊慎題四川大邑霧中山青霧梵天坊)

參考注釋

春水

(1).春天的河水。《三國志·吳志·諸葛瑾傳》“ 黃武 元年,遷左將軍” 裴松之 注引 晉 張勃 《吳錄》:“及春水生, 潘璋 等作水城於上流。” 唐 杜甫 《遣意》詩之一:“一徑野花落,孤村春水生。” 元 楊維楨 《雨後雲林圖》詩:“浮雲載山山欲行,橋頭雨餘春水生。”

(2).喻女子明亮的眼睛。 唐 崔珏 《有贈》詩:“兩臉夭桃從鏡發,一眸春水照人寒。”

(3).指帝王春季遊獵。《金史·輿服志下》:“其從春水之服則多鶻捕鵝,雜花卉之飾。”《續資治通鑑·宋孝宗淳熙十四年》:“朕今歲春水所過州縣,其小官多幹事,蓋朕嘗有賞擢,故皆勉力。”

秋月

(1).秋夜的月亮。 晉 陶潛 《辛丑歲七月赴假還江陵夜行塗口》詩:“叩栧新秋月,臨流別友生。” 唐 杜甫 《十七夜對月》詩:“秋月仍圓夜,江村獨老身。” 清 陸圻 《與歌者陳郎》詩:“玉管謾吹秋月白,紅牙曾對綺筵新。” 殷夫 《放腳時代的足印》詩:“秋月的深夜,沒有蟲聲攪破寂寞,便悲哀也難和我親近。”

(2).秋季。《魏書·長孫嵩傳》:“比及秋月,徐乃乘之,則 裕 首可不戰而懸。”《南齊書·州郡志上》:“土甚平曠,刺史每以秋月多出 海陵 觀濤,與 京口 對岸, 江 之壯闊處也。”

冬風

(1).冬天的風,寒風。《新唐書·侯君集傳》:“王 麴文泰 笑曰:‘ 唐 去我七千里,磧鹵二千里無水草,冬風裂肌,夏風如焚,行賈至者百之一,安能致大兵乎?’” 前蜀 貫休 《冬末病中作》詩之一:“冬風吹草木,亦吹我病根。”

(2).蔬菜名。亦名東風菜。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菜茹》:“冬風:《廣州記》雲,‘冬風菜陸生,宜配肉作羹也。’”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菜二·東風菜》:“此菜先春而生,故有東風之號。一作冬風,言得冬氣也。”

寶地

(1) [treasure place]∶地理、氣候等條件優越而富庶之地

柴達木盆地是塊寶地

(2) [your place]∶敬稱對方所在之地

借貴方寶地一用

四時

(1).四季。《易·恆》:“四時變化而能久成。”《禮記·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 前蜀 韋莊 《晚春》詩:“萬物不如酒,四時唯愛春。”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靖康 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

(2).指一年四季的農時。《逸周書·文傳》:“無殺夭胎,無伐不成材,無墯四時,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積者王。”《淮南子·本經訓》:“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取予有節,出入有時,開闔張歙,不失其敘,喜怒剛柔,不離其理。”

(3).指一日的朝、晝、夕、夜。《左傳·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樂舞名。 漢文帝 作。《漢書·禮樂志》:“ 孝文廟 奏《昭德》、《文始》、《四時》、《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武德》興乎 高祖 ,《四時》廣於 孝文 。”參見“ 四時舞 ”。

天統

(1).“三統”之一。 周 正建子,稱天統。《禮記·檀弓上》“ 周 人尚赤” 鄭玄 注“以建子之月為正” 唐 孔穎達 疏:“建子之月為正者,謂之天統。”

(2).稱建子之月。 宋 蘇軾 《賀鄰帥及監司冬至啟》:“月臨天統,首冠於三正。”

(3).天之統緒;天之正統。《史記·高祖本紀論》:“故 漢 興,承敝易變,使人不倦,得天統矣。”《漢書·高帝紀贊》:“ 漢 承 堯 運,德祚已盛,斷蛇著符,旗幟上赤,協於火德,自然之應,得天統矣。” 唐 王維 《上張令公》詩:“天統知 堯 後,王章笑 魯 初。”

(4).指皇統,帝位。《宋書·殷景仁傳》:“奉天統者,每屈情以申志。” 宋 王安石 《笏記》:“伏惟皇帝陛下,紹膺天統,遵養聖功,旁招俊良,橫及疏賤。” 明 邵璨 《香囊記·瓊林》:“四時樂時雍,聖主垂衣御天統。”

(5).猶天道,天理。《後漢書·郎顗傳》:“夫求賢者,上以承天,下以為人。不用之,則逆天統、違人望。逆天統則災眚降,違人望則化不行。”

萬法

佛教語。梵語dharma,意譯“法”,指事物及其現象,也指理性、佛法等。“萬法”指一切事物。 南朝 宋 朱昭之 《難顧道士<夷夏論>》:“《金剛般若》,文不踰千,四句所弘,道周萬法。” 宋 蘇軾 《東林第一代廣慧禪師真贊》:“而況於出三界,了萬法,不生不老,不病不死,應物無情者乎。” 明 汪廷訥 《獅吼記·攝對》:“有則萬法俱來,無時一絲不掛,貧僧 佛印 是也。”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