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勳勞於國、樹功德於民,憶東南大局安危,豈獨私恩增感泣; 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聽朝野同聲哀悼,定知他日更追思。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建勳勞於國、樹功德於民,憶東南大局安危,豈獨私恩增感泣;
下聯: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聽朝野同聲哀悼,定知他日更追思。

對聯備註:

(清-宋紹錫《挽張之洞聯》)

參考注釋

勳勞

[meritorious service] 功勞;功勳

樹功

建立功勳。《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故有人先談,則以枯木朽株樹功而不忘。”《三國志·蜀志·郤正傳》:“此誠聖賢拯救之秋,烈士樹功之會也。” 清 唐甄 《潛書·辨儒》:“自 宋 以來,聖言大興,乃從事端於昔,樹功則無聞焉。”

東南

[southeast] 介於東和南之間的方向

方是時,博雞者以義聞東南。——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大局

[overall situation;general prospect;whole situation] 整個局勢;整個局面

安危

[safety or danger] 平安危險

奮勇搶救溺水兒童,不顧自己的安危

豈獨

難道只是;何止。《左傳·成公十六年》:“君唯不遺德刑,以伯諸侯,豈獨遺諸敝邑,敢私布之。”《莊子·胠篋》:“然而 田成子 一旦殺 齊 君而盜其國,所盜者豈獨其國邪?並與其聖知之法而盜之。” 唐 杜甫 《有感》詩之四:“終依古封建,豈獨聽簫韶?” 宋 司馬光 《涑水記聞》卷十四:“使朝廷與 夏國 歡好如初,生民重見太平,豈獨 夏國 之幸,乃天下之幸也。” 清 黃遵憲 《四用前韻》:“豈獨 漢 唐 無此禍,五洲驚怪國人狂。”

私恩

私人的恩惠。《韓非子·飾邪》:“必明於公私之分,明法制,去私恩。”《史記·建元以來王子侯者年表》:“制詔御史:諸侯或欲推私恩分子弟邑者,令各條上,朕且臨定其號名。”《漢書·匡衡傳》:“不以私恩害公義。” 清 薛福成 《庸盦筆記·軼聞·<庸閒齋筆記>褒貶未允》:“一則謂 左公 不感私恩,專尚公義,疑其卓卓能自樹立,而羣相推重焉。”

感泣

感動得下淚。 唐 韓愈 《順宗實錄三》:“及覩皇太子儀表班行,既退,無不相賀,至有感泣者。”《水滸傳》第一○七回:“ 盧俊義 慰撫勸勞,就令 武順 鎮守城池,因此賊將皆感泣,傾心露膽,棄邪歸正。”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辛亥革命·鎮南關起義清方檔案》:“回思七晝夜血戰,令人感泣。”

股肱之力

股肱:大腿和胳膊。自己的所有力量。形容做事已竭盡全力。

效忠

亦作“効忠”。竭盡忠誠。 漢 王逸 《九思·守志》:“伊我後兮不聰,焉陳誠兮効忠。”《新唐書·陸贄傳》:“接不以禮則其徇義輕,撫不以情則其效忠薄。” 唐弢 《小卒過河》:“為了效忠主子,他只能橫衝直撞,一往向前。”

朝野

[the government and the people; the court and the commonalty] 朝廷和民間,現指政府方面和非政府方面

同聲

(1) [simultaneous]∶發出聲音的時間相同

(2) [same sound]∶聲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同聲相應

(3) [(speak)at the same time]∶眾口一辭;隨聲附合

台下同聲叫起好來

(4) [same tone]∶言語腔調相同

亦須擇言而發;不與淨、醜同聲。——清· 李漁《閒情偶寄》

哀悼

[mourning;condolence] 為一個人的逝世而舉行的紀念儀式

他日

(1) [future;some other day;later on]∶將來;來日,將來的某一天或某一時期

他日見於王。——《孟子·梁惠王下》

他日驢一鳴。——《戰國策·魏策》

他日不忘老人芋。——清· 周容《芋老人傳》

願他日得志。

(2) [former days;former times;bygone days]∶以往;昔日

追思

[recollect] 回想;回憶

追思往昔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