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巾幗中人,常落落然,有儒生氣象,有豪傑襟懷,日對青史一編,迥異尋常脂粉客; 當綿惙之際,所拳拳者,在祖宗懿訓,在兒孫家法,手題穗帷數語,豈惟明白去來間。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以巾幗中人,常落落然,有儒生氣象,有豪傑襟懷,日對青史一編,迥異尋常脂粉客;
下聯:當綿惙之際,所拳拳者,在祖宗懿訓,在兒孫家法,手題穗帷數語,豈惟明白去來間。

對聯備註:

(清-俞樾《挽江小雲妻仇聯》)

參考注釋

巾幗

[women in general] 古代婦女的頭巾和髮飾。借指婦女

諸葛亮數挑戰,帝( 司馬懿)不出,因遺帝巾幗婦人之飾。——《晉書·宣帝紀》

巾幗英雄

中人

(1) [go-between;middleman]∶在兩方之間調解、做見證或介紹買賣的人

(2) [the average person]∶一般人;中等人

中人之家

(3) [eunuch]∶宦官

中人監織造者。——《明史》

(4) [average ordinary man]∶普通

才能不及中人。——漢· 賈誼《過秦論》

落然

(1).淒涼;冷落。 唐 陸龜蒙 《甫里先生傳》:“先生平居以文章自怡,雖幽憂疾病中,落然無旬日生計,未嘗暫輟。” 明 高啟 《墨翁傳》:“所製墨有定直,酬弗當輒弗予,故他肆之屨恆滿,而其門落然。”

(2).荒廢貌。《舊五代史·梁書·李思安傳》:“及 太祖 北征,以候騎之誤,落然無所具,而復壁壘荒圮,帑廩空竭, 太祖 怒,貶 柳州 司戶。”

(3).清靜,寂靜。 唐 杜牧 《唐故岐陽公主志銘》:“自是閉門,落然不聞人聲。” 明 高啟 《靜者居記》:“庭戶虛寂,落然無囂聲。”

(4).淡漠;不關心。 明 歸有光 《上瞿侍郎書》:“ 有光 年往歲徂,仕進之心落然,然猶不敢自廢罷。” 清 黃宗羲 《紫環姜公墓志銘》:“公患難之餘,落然世事,壯懷遠識,一寄之於詩酒。”

(5).坦蕩貌。 唐 羅隱 《讒書·序陸生東遊》:“一年,遇生於 靖安里 中,相其吐氣出詞,落然有正人風骨。”

(6).顯明貌。 清 吳敏樹 《<李公蓋詩>序》:“ 公蓋 之詩,五言以古風書本事,尤落然自見其為人。”

生氣

(1) [vitality]∶活力;生命

夭其稚枝,鋤其直,遏其生氣。——清· 龔自珍《病梅館記》

(2) [angry]∶發怒;因不合心意而不愉快

非常生氣

豪傑

(1) [person of outstanding talent;hero]∶才智勇力出眾的人

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史記·陳涉世家

(2) 又

三老豪傑皆曰。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安然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人中豪傑

(3) [despotic gentry]∶倚仗權勢橫行一方的人

襟懷

[bosom;mind] 胸襟;胸懷;心胸

襟懷坦白

青史

[annals of history] 古時用竹簡記事,所以後人稱史籍為青史

青史留名

垂青

迥異

[widely different] 迥然不同;完全不同

與它石迥異。——宋· 陸游《過小孤山大孤山》

性情迥異

尋常

[ordinary;usual;common] 普通,一般

不尋常的來客

岐王宅里尋常見。——唐· 杜牧《江南春絕句》

尋常巷陌。——宋· 辛棄疾《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脂粉客

油頭粉面的風流子弟。《廿載繁華夢》第三九回:“弄得那些脂粉客來來往往。那 春桂 又故意賣弄,在房子裡梳光頭髻,穿著時款的衣服。”

綿惙

[be critically ill;be terminally ill] 病勢危急

汝又慮戚吾心。阻人走報。乃至綿惙已極。——清· 袁枚《祭妹文》

拳拳

[sincere] 誠懇、深切的樣子;彎曲的樣子

拳拳報國心

祖宗

[forefathers;ancestry;ancestors forebears] 祖先

兒孫

(1)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兒子孫子

(2) [descendants]∶泛指後代

家法

(1) [domestic discipline exercised by the head of a feudal household]∶家長統治本家或本族人的法度

聖賢家法。——清· 全祖望《梅花嶺記》

(2) [a rod for punishing children or servants in a feudal household]∶家長責打家人或孩子的用具

手題

親手題識。 宋 梅堯臣 《太師杜公輓詞》之五:“見録尋常詠,親裝復手題。”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三:“每冊有前賢手題墨蹟。”

豈惟

見“ 豈唯 ”。

明白

(1) [see]∶思想上掌握

我不明白你的意思

(2) [get over]∶徹底了解

明白事理

去來

(1).往來,往返。《商君書·墾令》:“商勞則去來賫送之禮,無通於百縣,則農民不飢,行不飾。”《魏書·禮志四》:“各令騎將六人去來挑戰,步兵更進退以相拒擊。” 明 王鏊 《震澤長語·官制》:“所以皷舞群倫,曰官曰差遣曰職而已,又遷徙去來,常無虛日。”

(2).謂離去而又歸來。《史記·孝文本紀》:“與王 興居 去來,亦赦之。” 裴駰 集解引 張晏 曰:“雖始與 興居 反,今降,赦之。” 清 汪懋麟 《送高會東少司寇》詩:“鄉里卻看鬚鬢舊,行藏轉覺去來新。”

(3).離去。來,語氣助詞。 南朝 宋 鮑照 《代陳思王白馬篇》詩:“去來今何道,卑賤生所鍾。” 唐 孟郊 《古意》詩:“盪子守邊戍,佳人莫相從,去來年月多,苦愁改形容。”

(4).猶言左右,表示概數。

(5).佛教語。指過去、未來。 宋 范成大 《二偈呈似壽老》詩:“法法剎那無住,云何見在去來。”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雙樹幻鈔引上》:“﹝釋氏之﹞苦空矣,即未能頓悟,而足以亡亂於去來。” 清 黃遵憲 《己亥雜詩》:“但有去來無現在,無窮生滅看香菸。”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