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相事業,名士風裁,更清操凜然,身後只余桑八百; 斯世元勛,斯文宗主,忽前修邈矣,心喪豈止客三千。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名相事業,名士風裁,更清操凜然,身後只余桑八百;
下聯:斯世元勛,斯文宗主,忽前修邈矣,心喪豈止客三千。

對聯備註:

(清-胡庶華《挽張之洞聯》)

參考注釋

相事

(1).兩國間互相聘問。《國語·楚語上》:“春秋相事,以還軫於諸侯。” 韋昭 註:“言四時相聘問之事。”

(2).互相侍奉。《荀子·王制》:“夫兩貴之不能相事,兩賤之不能相使,是天數也。”

(3).相與從事戰爭。

(4).共同辦事。 明 劉基 《紹興崇福寺記》:“其徒 善祚 、 仁偉 、 悅儔 ,皆併力相事。”

宰相的職務。《史記·孔子世家》:“ 孔子 攝相事。”

士風

(1).士大夫的風度。《南史·江夷傳》:“稍歷軍校,容表有士風。”

(2).士大夫的風氣。 唐 白居易 《祭中書韋相公文》:“惟公世祿官業,家行士風,茂學清詞,沖襟弘度。” 宋 胡仔 《苕溪漁隱叢話前集·晏元獻》:“《西清詩話》云:‘ 元獻 初罷政事,守 亳社 ,每嘆士風彫落。’” 明 黃綰 《明道編》卷四:“使官箴日敗,風俗日壞;使君子無以自立,良善無以安生,生民日困而莫之救。士風之弊,政化之蠹,莫甚於此。”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英傑歸真》:“粵稽古昔,其設科拔擢,亦有制定章程,第名實不符,士風日下。”

清操

高尚的節操。《後漢書·尹勛傳》:“宗族多居貴位者,而 勛 獨持清操,不以地埶尚人。”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誡兵》:“得姓以來,無清操者唯此二人,皆罹禍敗。” 宋 文天祥 《正氣歌》:“或為 遼 東帽,清操厲冰雪。”《紅樓夢》第三回:“其為人謙恭厚道……故弟致書煩托,否則不但有污尊兄清操即弟亦不屑為矣。”

凜然

(1) [awe-inspiring]∶恐懼、畏懼

眾官凜然

(2) [stern]∶整肅而又可敬又可怕

凜然正氣

身後

[after one’s death] 過世之後

垂名於身後

贈謚美顯,榮於身後。——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斯世

此世,今世。《三國志·蜀志·郤正傳》:“收止足以言歸,汎皓然以容裔,欣環堵以恬娛,免咎悔於斯世。” 魯迅 《書信集·致曹聚仁》:“生丁斯世,言語道斷,為 守常先生 的遺文寫了幾句,塞責而已。”

元勛

(1) [hero of great distinction]∶首功;大功

有元勛大勞

(2) [a man of great merit]∶有極大功績的人;立大功的人

開國元勛

斯文

(1) [culture or intellectual]∶指文化或文人

帶幾個近侍官,都扮作斯文模樣,一同信步出城。——《警世通言·俞仲舉題詩遇皇上》

斯文崔魏徒,以我似 班楊。—— 唐· 杜甫《壯遊》

(2) [refined;gentle]∶溫文爾雅

俊秀,我斯文,不比師兄撒潑。——《西遊記》

宗主

(1).指宗子。一姓的繼承人。《左傳·襄公二十七年》:“ 齊 崔杼 生 成 及 彊 而寡,娶 東郭姜 ,生 明 …… 崔成 有病而廢之,而立 明 。 成 請老於 崔 , 崔子 許之, 偃 與 無咎 弗予,曰:‘ 崔 ,宗邑也,必在宗主。’” 杜預 註:“宗邑,宗廟所在。宗主,謂 崔明 。”

(2).列入宗廟的神主。《左傳·昭公十九年》:“冬, 晉 人使以幣如 鄭 。問 駟乞 之立故……大夫謀對, 子產 不待而對客曰:‘ 鄭國 不天,君之二三臣札瘥夭昏,今又喪我先大夫 偃 ,其子幼弱,其一二父兄懼隊宗主,私族於謀,而立長親。’” 孔穎達 疏引 服虔 曰:“祏主藏於宗廟,故曰宗主。”

(3).眾所景仰歸依者;某一方面的代表與權威。《三國志·魏志·傅嘏傳》“ 嘏 弱冠知名” 裴松之 注引《傅子》:“是時 何晏 以材辯顯於貴戚之間; 鄧颺 好變通,合徒黨,鬻聲名於閭閻;而 夏侯玄 以貴臣子少有重名,為之宗主,求交於 嘏 而不納也。”《晉書·羊祜傳》:“故太傅、 鉅平侯 羊祜 明德通賢,國之宗主,勛參佐命,功成平 吳 。” 唐 元稹 《上令狐相公詩啟》:“江湖間多新進小生,不知天下文有宗主,妄相倣傚,而又從而失之,遂至於支離褊淺之詞,皆目為 元和 詩體。” 宋 王應麟 《困學紀聞·評文》:“此語亦是 沉 謝 輩為儒林宗主時,好作奇語,故後生立論如此。”《西湖佳話·白堤政跡》:“ 唐 時以詩取士,有一位前輩老先生,叫做 顧況 ,大有才名。一時名士,俱推重他為詩文宗主。”

(4).本源。《雲笈七籤》卷一:“無形無名者,萬物之宗也。不溫,不涼;不宮,不商。聽之不可得而聞,視之不可得而彰,體之不可得而知,味之不可得而嘗。故其為物也,則混成;為象也,則無形;為音也,則希聲;為味也,則無呈;故能為品物之宗主,包通天地靡使不經也。”

(5).宗旨,主旨。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六年十月二十六日》:“《管子》一書,以富國強兵為宗主。然其時去 三代 未遠,其言之粹者,非盡失先王遺意也。”

前修

亦作“ 前修 ”。猶前賢。《楚辭·離騷》:“謇吾法夫前脩兮,非世俗之所服。”《後漢書·劉愷傳》:“今 愷 景仰前脩,有 伯夷 之節,宜蒙矜宥,全其先功,以增聖朝尚德之美。” 李賢 註:“前修,前賢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雜文》:“偉矣前修,學堅多飽。” 宋 陳亮 《答陳知丞啟》:“猶懷晚進,及識前脩。” 清 周亮工 《哭陳磐生》詩:“暇心開麗矚,遠致越前修。”

心喪

(1).古時謂老師去世,弟子守喪,身無喪服而心存哀悼。《禮記·檀弓上》:“事師無犯無隱,左右就養無方,服勤至死,心喪三年。” 鄭玄 註:“心喪,戚容如父而無服也。”《後漢書·方術傳上·李郃》:“門人 上黨 馮胄 獨制服,心喪三年,時人異之。” 晉 摯虞 《師服議》:“自古弟子無師服之制,故 仲尼 之喪,門人疑於所服, 子貢 曰:‘昔夫子喪 顏回 ,若喪子而無服,請喪夫子,若喪父而無服。’遂心喪三年。此則懷三年之哀,而無齊衰之制也。” 清 黃景仁 《寒夜檢邵叔宀師遺筆》詩:“三年誰與共心喪,舊物摩挲淚幾行!”

(2).泛指無服或釋服後的深切悼念,有如守喪。《晉書·傅玄傳》:“ 世祖武皇帝 雖大孝烝烝,亦從時釋服,制心喪三年。至於萬機之事,則有不遑。”《新唐書·于志寧傳》:“公主身服斬衰,服可以例除,情不可以例改。心喪成婚,非人情所忍。”《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李尚書 夫婦痛哭倍常,認作親生父母,心喪六年。” 清 梁章鉅 《退庵隨筆·家禮一》:“雖不服其服而有其實者謂之心喪。”

豈止

[more than; not merely] 何止;不僅

豈止曝光,弄不好要追究刑事責任

三千

(1).《書·呂刑》:“墨罰之屬千,劓罰之屬千,剕罰之屬五百,宮罰之屬三百,大辟之罰二百。五刑之屬三千。”後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罰。《三國志·魏志·陳群傳》:“夫三千之屬,雖未可悉復,若斯數者,時之所患,宜先施用。”《晉書·謝尚傳》:“夫無後之罪,三千所不過。”《南史·孔琳之傳》:“若三千行於叔世,必有踴貴之尤,此五帝不相循法,肉刑不可悉復者也。”

(2).泛言數目之多。 三國 魏 陳琳 《飲馬長城窟行》:“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唐 李白 《秋浦歌》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

(3).指三千大千世界。 南朝 宋 謝靈運 《與諸道人辨宗論》:“三世長於百年,三千廣於 赤縣 ;四部多於戶口,七寶妙於石沙。”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