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鑒仰掄才,倖邀通籍成名,不盡文章知己感; 花封慚出宰,勉作少年循吏,敢忘訓誨服官箴。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藻鑒仰掄才,倖邀通籍成名,不盡文章知己感;
下聯:花封慚出宰,勉作少年循吏,敢忘訓誨服官箴。

對聯備註:

(清-曹元鼎《挽張百熙聯》)

參考注釋

藻鑒

見“ 藻鑑 ”。

亦作“ 藻鑒 ”。1.品藻和鑑別(人才)。 唐 劉禹錫 《上門下武相公啟》:“藻鑒之下,難逃陋容。”《剪燈餘話·瓊奴傳》:“特召二生,仍請前輩之善藻鑑者,使潛窺之。” 清 顧炎武 《挽殷公子岳》詩:“憶昔過從日,偏承藻鑑殊。”

(2).引申為擔任品評鑑別人才的職務。 唐 杜牧 《崔璪除刑部尚書制》:“擢任藻鑑,旋職牢籠,材皆適宜,官無逋事。”

掄才

亦作“ 掄材 ”。選拔人才。 唐 劉禹錫 《史公神道碑》:“ 元和 中,太尉 愬 為 魏 帥,下令掄才於轅門。”《舊唐書·劉迺傳》:“今夫文部,既始之以掄材,終之以授位。”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趙忠定掄才》:“此先公掄才報國之一端也。”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射策》:“惟改柱張絃,掄才訪道。” 清 錢謙益 《祭趙端肅公文》:“今我銜命,掄材於 浙 。” 清 沉起鳳 《諧鐸·蘇三》:“吾寧識英雄於 孫山 之外,不敢向及第花下掄才矣。”

通籍

[be an official;secure official position] 做官。“籍”是二尺長的竹片,上寫姓名,年齡,身份等,掛在宮門外,以備出入時查對。“通籍”謂記名於門籍,可以進出宮門。因此後來便稱做官為“通籍”。

通籍後。——清· 袁枚《黃生借書說》

成名

[become famous] 因為某種成就而有了名聲

足以成名

不盡

(1)

[not completely]∶不完全

不盡合理

(2)

[endless]∶沒有盡頭;不完

感恩不盡

文章

(1) [article;essay]∶原指文辭,現指篇幅不很長而獨立成篇的文字

你看了晨報上的那篇文章了么?

(2) [literary works;writings]∶泛指著作

為文章。——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每為文章。

(3) [hidden meaning]∶比喻曲折隱蔽的含義

話里有文章

(4) [thing;program]∶事情;程式

照例文章總得做好

知己

(1) [know oneself]∶了解、賞識自己

(2) [intimate friend; bosom friend]∶親密朋友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無知己。——唐· 高適《別董大

(3) [bosom]∶彼此相互了解而關係密切的

知己話

花封

(1).封建時代賜給貴婦人的封誥。 清 蔣士銓 《冬青樹·遇婢》:“花封誰念皇宣貴, 長門 空灑懷鄉淚。” 清 李漁 《奈何天·妒遣》:“便做道顧綱常,不致奪花封,只怕你掛虛銜,也要略減些兒俸。”

(2).舊時給媒婆的酬金。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餘三十年前,選妾 姑蘇 ,所需花封甚輕,今動至數金。”

出宰

由京官外出任縣官。《後漢書·明帝紀》:“郎官上應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ze2民受其殃。” 唐 韓愈 《縣齋讀書》詩:“出宰山水縣,讀書松桂林。” 宋 梅堯臣 《送董著作知北海縣》詩:“出宰得古邑,農鉏多帶經。” 清 方苞 《巡撫福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黃公墓志銘》:“公起蔭子,厲學聞顯,未壯出宰,厥猷已遠。” 嚴復 《救亡決論》:“成貢士,入詞林,則其號愈榮,而自視也亦愈大,出宰百里,入主曹司,珥筆登朝,公卿跬步。”

少年

[early youth (from ten to sixteen)] 古稱青年男子,現在指人大約十歲到十五歲這個階段

少年兒童讀物

循吏

守法循理的官吏。《史記·太史公自序》:“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無稱,亦無過行。作《循吏列傳》第五十九。” 唐 張說 《奉和賜崔日知》詩:“明主徵循吏,何年下鳳凰?” 宋 孫奕 《履齋示兒編·文說·史體因革》:“傳之為體,大抵記公卿之行事, 遷 始傳《循吏》, 晉 曰《良吏》。”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袁隨園》:“平心而論,其為宰時,清勤明快,無愧循吏。” 章炳麟 《訄書·通法》:“一郡之吏,無慮千人,皆承流修職,故舉事易而循吏多。”

訓誨

教導。《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但傷諸女方當適人,而不漸訓誨,不聞婦禮,懼失容它門,取恥宗族。”《出曜經》卷二:“唯有明智,能除此苦,以法自將,訓誨未悟。” 聶紺弩 《諸夏有君論》:“而 錢教授 之所以如是苦口婆心,聲嘶力竭,以訓誨青年人者,亦正以今日非無君之世也。”

服官

(1).為官;做官。語本《禮記·內則》:“五十命為大夫,服官政。”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掌故·纂書改官》:“時 戴 、 邵 、 周 、 余 、 楊 皆里居,奉詔赴闕。 程 、 任 、 姚 則服官在朝者也。” 康有為 《大同書》丙部:“若夫優倡、皂隸並斥流外,原其執業太賤而身近官人,恐其轉瞬變化,即服官在上,以濁流清流,以賤人貴人耳。”

(2).官名。 漢 齊郡 臨菑 產紈縠, 陳留郡 產錦鍛,各設定服官,專掌宮廷衣著供應。在 臨菑 也稱三服官,因供應春夏冬三季衣服而得名。《漢書·元帝紀》:“罷角牴、 上林 宮館希御幸者、 齊 三服官。” 顏師古 注引 如淳 曰:“《地理志》曰 齊 冠帶天下。 胡公 曰服官主作文繡,以給袞龍之服。”

(3).泛指主制御服官員。 宋 曾鞏 《進奉熙寧八年同天節銀絹狀》:“敢薦服官,用參庭實。”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