遍聲華於四海九州,楚澤有光輝,遽隕台星天黯淡; 抱夏樂則寸衷萬物,蓬壺歸大老,頓教寒畯日悲酸。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遍聲華於四海九州,楚澤有光輝,遽隕台星天黯淡;
下聯:抱夏樂則寸衷萬物,蓬壺歸大老,頓教寒畯日悲酸。

對聯備註:

(清-李祥瀛《挽郭嵩燾聯》)

參考注釋

聲華

[good reputation] 美好的名聲;聲譽

昔為京洛聲華客,今作江湖潦倒翁。—— 唐· 白居易《晏坐閒吟》

四海九州

指全中國。《禮記·禮器》:“三牲魚臘,四海九州之美味也。” 宋 范仲淹 《上執政書》:“四海九州,必有壯士,宜設武舉,以收其遺。”《天地會詩歌選·五房插草歌》:“四海九州皆兄弟,去殺 清 朝一掃空。”參見“ 四海 ”、“ 九州 ”。

楚澤

古 楚 地有 雲夢 等七澤。後以“楚澤”泛指 楚 地或 楚 地的湖澤。 唐 劉長卿 《觀校獵上淮西相公》詩:“龍驤校獵 邵陵 東,野火初燒楚澤空。” 唐 許裳 《登凌歊台》詩:“江截 吳 山斷,天臨 楚 澤遙。” 宋 張孝祥 《望江南·贈談獻可》詞:“未試玉堂揮翰手,只今 楚 澤釣魚翁。萬事舉杯空。”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四》:“妾系本 吳 門,家僑 楚 澤。”

光輝

[brilliant;magnificent;splendid;majestic] 光明,燦爛

我們生活在一個開闢人類新歷史的光輝時代。——《土地》

台星

三台星。《晉書·天文志上》:“三台六星,兩兩而居,起文昌,列抵太微。一曰天柱,三台之位也。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主開德宣符也。”因以喻指宰輔。 唐 李白 《上崔相百憂章》:“台星再朗,天網重恢。” 宋 楊萬里 《宿牧牛亭秦太師墳庵》詩:“天極八重心未死,台星三點坼方休。”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偕計》:“秀毓山川,靈分草木,幾番焰奪台星。” 清 顧炎武 《路舍人家見東武四先歷》詩:“龍馭杳安之,台星隕衡鼐。”

黯淡

亦作“ 黯澹 ”。1.陰沉;昏暗。 唐 杜牧 《代吳興妓春初寄薛軍事》詩:“柳暗霏微雨,花愁黯淡天。” 明 何景明 《冬雨率然有二十韻》:“二儀黯澹交,百川莽迴薄。” 清 王士禛 《羚羊峽》詩:“巃嵸雲雷窟,黯澹蛟鼉宮。” 朱自清 《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黯淡的水光,像夢一般。”

(2).比喻沒有希望,不美好。 清 高鶚 《晦日送春同畢蘇橋飲長河小亭時蘇橋亦欲南歸》詩:“大別山遙情黯淡,將離花好約蹉跎。” 沙汀 《困獸記》八:“因為由於這個打趣,這個譁笑,他看出了危機,覺得前途很黯淡了。” 冰心 《寄小讀者》八:“我自己廊上凝坐,秋風侵衣,一聲聲賣棗聲牆外傳來,覺得十分黯淡無趣,正不解為何這般寂寞。”

寸衷

(1).指心。 明 葉憲祖 《鸞鎞記·仗俠》:“我寸衷匪石,肯容輕轉。”

(2).微小的心意。 清 薛福成 《分別教案治本治標之計疏》:“耿耿寸衷,略抒愚悃。” 郭沫若 《金環吟》:“慰勞寄前綫,欲以表寸衷。”

萬物

[universe;all things on earth] 宇宙間的一切事物

萬物生光輝。——《樂府詩集·長歌行

善萬物之得時。——晉· 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反側於萬物。——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萬物莫不然。——[英]赫胥黎著、 嚴復譯《天演論》

蓬壺

即 蓬萊 。古代傳說中的海中仙山。 晉 王嘉 《拾遺記·高辛》:“三 壺 則海中三山也。一曰 方壺 ,則 方丈 也;二曰 蓬壺 ,則 蓬萊 也;三曰 瀛壺 ,則 瀛洲 也。形如壺器。” 唐 沉亞之 《題海榴樹呈八叔大人》詩:“曾在 蓬壺 伴眾仙,文章枝葉五雲邊。” 清 李漁 《玉搔頭·微行》:“假俺幾日兒塵世逍遙,再來受 蓬壺 約。”

大老

(1).德高望重的老人。《孟子·離婁上》:“二老者天下之大老也。”二老指 伯夷 、 太公 。

(2).指在某一方面負有盛譽的人。 林紓 《<撒克遜劫後英雄略>序》:“西國文章大老,在 法 吾知 仲馬 父子,在 英 吾知 司各德 、 哈葛德 兩先生。”

(3).稱資深望重的大官。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刑部·乙卯闖宮》:“此皆比時大老及兩衙門無學無識,以致張皇如此。”《儒林外史》第三五回:“ 莊徵君 悄悄寫了十幾封書子,打發人進京去遍託朝里大老。” 鄒韜奮 《政府廣播革命種子》:“貴人大老們深居簡出,民間已經普遍的憤懣痛恨也許無從知道。”

(4).稱父。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八:“ 江州 村民呼父曰大老。”

(5).指排行居長的,猶言老大。《儒林外史》第五回:“他家大老那宗筆下,怎得會補起廩來的。”

(6). 元 初 湖廣 、 江西 農民起義軍對其領袖的稱呼。《元史·世祖紀十三》:“﹝ 至元 二十七年二月﹞ 江西 賊 華大老 、 黃大老 等掠 樂昌 諸郡。”《元史·世祖紀十三》:“﹝三月﹞癸亥, 建昌 賊 丘元 等稱大老,集眾千餘人掠 南豐 諸郡。”

(7).方言。稱地主、財主。《中國民間故事選·女中英雄周秀英》:“這時,鄰近村子除了小孩,男男女女都參加了義兵,只有幾戶大老人家,他們不肯參加,只肯出點米做糧草。”

頓教

(1).佛教各宗派對其教主 釋迦牟尼 一生所說的教法,有不同的“判教”。在我國如華嚴宗判為“五教”,“頓教”居第四位,指不設位次、不依言辭而頓悟教理的《維摩經》等。天台宗列為“化儀四教”之首。《景德傳燈錄·闍夜多》:“後至 羅閲城 ,敷揚頓教。”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附錄《天台宗》:“化儀四教,首先是頓教,大乘圓滿教理直下全提。”

(2).指禪宗六祖 慧能 創立的南宗法門。《壇經·付囑品》:“今生若遇頓教門,忽悟自性見世尊,若欲修行覓作佛,不知何處擬求真。” 范文瀾 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三編第七章第二節:“禪宗頓教, 慧能 是創始人。”參見“ 頓悟 ”。

寒畯

(1).出身寒微而才能傑出的人。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放孤寒》:“ 李太尉 德裕 頗為寒畯開路,及謫官南去,或有詩曰:‘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南望 李崖 州。’” 宋 趙彥衛 《雲麓漫鈔》卷七:“若本朝尚科舉,顯人魁士皆出寒畯。” 清 阮元 《小滄浪筆談》卷二:“﹝ 吳念湖 ﹞尤喜奬譽後輩,一時寒畯多倚賴之。” 康有為 《大同書》戊部第一章:“昔人禁世官,譏世卿,以伸寒畯而致之平等。”

(2).猶寒微。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馮勰》:“世之衰也,一變而為請託,更變而為賄賂,寒畯之士,遺於野矣。”

悲酸

悲痛辛酸。 晉 王羲之 《雜帖》:“無由敘哀,悲酸!” 唐 陳鴻 《長恨歌傳》:“當時謡詠有云:‘生女勿悲酸,生男勿喜歡。’” 元 黃溍 《效古詩》:“讀書莫弔古,弔古多悲酸。” 蕭紅 《生死場》十三:“一陣強烈的悲酸掠過低垂的人頭,蒼蒼藍天欲墜了!”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