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揭陽嶺東南太平洋此樓萃山海奇觀望遠登高頓生八表經營志 刺史韓昌黎衙官趙天水所學得聖賢宗旨讀書論世莫負千秋尚友心

題贈

對聯全文

上聯:西北揭陽嶺東南太平洋此樓萃山海奇觀望遠登高頓生八表經營志
下聯:刺史韓昌黎衙官趙天水所學得聖賢宗旨讀書論世莫負千秋尚友心

對聯備註:

(丘逢甲題潮州藏書樓)

參考注釋

西北

[northwest] 方位名,介於西和北之間。特指中國西北部

泰山西北。—— 清· 姚鼐《登泰山記》

揭陽

複姓。 漢 有 揭陽定 。見《漢書·景武昭宣元成功臣表》。

東南

[southeast] 介於東和南之間的方向

方是時,博雞者以義聞東南。——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太平洋

[Pacific Ocean] 水域的最大劃分單元,面積達一億六千五百萬平方公里,占海洋總面積的46%。太平洋西部以亞洲和大洋洲為界,東部以北美洲與南美洲為界

山海

(1).山與海。《史記·吳王濞列傳論》:“﹝ 吳王 ﹞能薄賦歛,使其眾,以擅山海利。” 晉 盧諶 《贈劉琨》詩:“每憑山海,庶覿高深。” 宋 曾鞏 《管榷》:“自此山海之入,征榷之筭,古禁之尚疏者皆密焉。” 清 納蘭性德 《一絡索·長城》詞:“山海幾經翻覆,女牆斜矗。看來費盡 祖龍 心,畢竟為誰家築。”

(2).喻指荒遠偏僻之處。 晉 袁宏 《後漢紀·獻帝紀四》:“且兵革之興,外患眾矣, 微 將遠蹈山海,以求免乎!” 微 , 袁微 ,《三國志·魏志·袁渙傳》作“袁徽”。《南史·隱逸傳上·漁父》:“僕山海狂人,不達世務,未辨賤貧,無論榮貴。” 唐 元結 《系樂府·古遺嘆》:“嗟嗟山海客,全獨竟何辭。”

(3).比喻高深、繁多或重大。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一披法服,已墮僧數……比諸白衣,猶不啻山海也。” 王利器 集解引 盧文弨 曰:“山海以喻比流輩為高深也。”《周書·晉盪公護傳》:“假汝貴極三公,富過山海。” 元 無名氏 《陳州糶米》第二折:“我和那權豪每結下些山海也似寃讐。”

(4).指山珍海味。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四》:“飢渴已慰而求甘旨,甘旨不已而錯山海,於是飽腹之本意亡。”

奇觀

[marvellous spectacle;wonder] 奇異的景象;奇怪而少見的事

世界七大奇觀

登高

[ascend a height] 上到高處。也特指重陽節登山的風俗

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唐· 李白《廬山遙寄盧侍御虛舟》

表經

典範,準則。《史記·秦始皇本紀》:“羣臣相與誦皇帝功德,刻於金石,以為表經。”

刺史

[feudal provincial or prefectural governor] 古代官名,自漢設立本為監察郡縣的官員,宋元以後沿用為一州長官的別稱

韓昌黎

即 唐 代文學家 韓愈 。 魏 晉 南北朝 以來,士人多重郡望。 昌黎 (今 遼寧省 義縣 ) 韓氏 於 唐 為一時望族。 韓愈 原籍 孟州 河陽 (今 河南省 孟縣 ),但常自稱 昌黎 韓愈 。後人因稱其為“韓昌黎”。

衙官

(1).刺史的屬官。《新唐書·百官志四下》:“刺史領使,則置副使、推官、衙官、州衙推、軍衙推。”

(2).泛指下屬小官。 宋 周紫芝 《竹坡詩話》:“ 張文潛 云:‘調鼎當年終有實,論花天下更無香。’此雖未及 東坡 高妙,然猶可使 和靖 作衙官。” 清 趙翼 《翰林苑有土地祠相傳祀韓昌黎》詩:“ 屈 宋 詎稱衙官職, 欒 郤 翻充皂隸戶。”參見“ 衙官屈宋 ”。

聖賢

[sage]聖人與賢人的合稱;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宗旨

[aim; purpose;object;what one is making for] 主導思想;主要旨趣

講說之日,正標宗旨。——《神僧傳》

讀書

(1) [read]∶看著書本出聲讀或默讀

(2) [study]∶正式學習一個科目或課程

她讀書很用功

論世

《孟子·萬章下》:“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後以“論世”指研究時世。 漢 東方朔 《七諫·謬諫》:“不論世而高舉兮,恐操行之不調。” 元 柳貫 《故相東平忠獻王輓歌詞》:“記功宜顯顯,論世匪區區。” 魯迅 《<且介亭雜文>序言》:“倘要知人論世,是非看編年的文集不可。”

千秋

(1) [a thousand years]∶千年

(2) [a long long time]∶歲月久遠

(3) [birthday]∶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尚友

(1).上與古人為友。《孟子·萬章下》:“以友天下之善士為未足,又尚論古之人;頌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論其世也,是尚友也。” 宋 朱熹 《陶公醉石歸去來館》詩:“予生千載後,尚友千載前。” 清 昭槤 《嘯亭雜錄·滿洲二理學之士》:“近日士大夫皆不尚友 宋 儒,雖 江 浙 文士之藪,其仕朝者無一人以理學著。”

(2).指與高於己者交遊。 明 李贄 《覆耿中丞書》:“僕尚友四方,願欲生死於友朋之手而不可得。”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