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向習陶公致富之書,幸家運方隆,繞膝兒孫爭鵲起; 我昨讀元相悼亡之作,知泉台有伴,齊眉夫婦並鸞驂。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君向習陶公致富之書,幸家運方隆,繞膝兒孫爭鵲起;
下聯:我昨讀元相悼亡之作,知泉台有伴,齊眉夫婦並鸞驂。

對聯備註:

(清-王德馨《挽李菊君封翁全英》)

參考注釋

陶公

(1).指 晉 陶侃 。《晉書·陶侃傳》:“尚書 梅陶 與親人 曹識 書曰:‘ 陶公 機神明鑒似 魏武 ,忠順勤勞似 孔明 , 陸抗 諸人不能及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 陶公 性檢厲,勤於事。” 唐 李商隱 《潭州》詩:“ 陶公 戰艦空灘雨, 賈傅 承塵破廟風。”

(2).指 陶安公 。傳說中的神仙。 漢 劉向 《列仙傳·陶安公》:“ 陶安公 者, 六安 鑄冶師也。” 唐 李白 《答杜秀才五松山見贈》詩:“ 陶公 矍鑠呵赤電,回祿睢盱揚紫煙。”

(3).指 唐 陶沔 。 唐 開元 末, 陶沔 與 李白 、 孔巢父 、 韓準 、 裴政 、 張叔明 居 泰安府 徂徠山 下之 竹溪 ,日縱酒酣歌,時號“竹溪六逸”。 唐 李白 《登單父陶少府半月台》詩:“ 陶公 有逸興,不與常人俱。築臺像半月,迥向高城隅。” 王琦 題註:“《山東通志》: 半月臺 ,在舊 單縣 城東北隅,相傳 陶沔 所築。”

(4).指 晉 陶潛 。 南朝 梁 蕭統 《十二月啟·南呂八月》:“既傳 蘇子 之書,更汎 陶公 之酌。” 唐 李白 《流夜郎至江夏陪長史叔及薛明府宴興德寺南閣》詩:“恭陪竹林宴,留醉與 陶公 。” 明 高啟 《因病不飲》詩:“斯味 禹 所惡,攝生笑無功。從此便可止,賦詩繼 陶公 。”按, 陶潛 有《止酒》詩。 清 沉德潛 《說詩晬語》卷上:“ 陶公 以名臣之後,際易代之時,欲言難言,時時寄託,不獨《詠荊軻》一章也。”

致富

[become rich] 達到富裕狀況

勤勞致富

幸家

指帝王寵幸的宦官。《新唐書·薛戎傳》:“先是, 馬揔 佐 鄭滑 府,監軍宦人誣劾之,貶 泉州 別駕。 冕 ( 柳冕 )欲除 揔 以附倖家,即使 戎 攝刺史,按置其罪。”

繞膝

[stay with one's parents in order to make them happy] 兒女圍繞在父母的跟前,引申為兒女侍奉在父母身邊,孝養父母

阿姊扶床泣,諸甥繞膝啼。——明· 李攀龍《送妻弟魏生還里》

兒孫

(1) [children and grandchildren]∶兒子孫子

(2) [descendants]∶泛指後代

鵲起

(1) [take the chance to rise]∶指趁機行動或乘勢奮起

得時則蟻行,失時則鵲起。——《莊子》

(2) [gain fame;become famous]∶比喻名聲興起、傳揚;崛起

鵲起於慶命之會。——《晉書·孫惠傳》

文名鵲起

元相

丞相。《資治通鑑·晉簡文帝鹹安二年》:“元相之重,儲傅之尊。” 胡三省 註:“元相,丞相也。” 清 錢謙益 《續得本朝二事·棋盤街》詩:“天街白月浄如掃,元相入朝銀燭早。”

悼亡

[mourn for the dead] 追念死者。晉潘岳妻死,作“悼亡詩”三首,後人固稱悼念妻亡為“悼亡”

泉台

(1).台名。 春秋 魯莊公 築。在 泉宮 中。《春秋·文公十六年》:“毀 泉臺 。”《公羊傳·文公十六年》:“ 泉臺 者何? 郎臺 也。 郎臺 則曷為謂之 泉臺 ,未成為 郎臺 ,既成為 泉臺 。”

(2).墓穴。亦指陰間。 唐 駱賓王 《樂大夫輓辭》之五:“忽見泉臺路,猶疑水鏡懸。” 元 關漢卿 《竇娥冤》第四折:“呀!這的是衙門從古向南開,就中無個不寃哉,痛殺我嬌姿弱體閉泉臺。” 清 周亮工 《哭黃濟叔》詩:“海嶼書方寄,泉臺客不回。” 陳毅 《梅嶺三章》詩之一:“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 閻羅 。”

齊眉

[respect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達到人眉毛的高度。來自“舉案齊眉”的略語。比喻夫婦相敬如賓

與同渾家王氏,年少齊眉。——《錯斬崔寧》

夫婦

(1).夫妻。《易·序卦》:“有天地然後有萬物,有萬物然後有男女,有男女然後有夫婦,有夫婦然後有父子。”《孟子·滕文公上》:“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敘,朋友有信。”《儒林外史》第二十回:“ 匡超人 紗帽圓領,金帶皂靴,先拜了給諫公夫婦;一派細樂,引進洞房。” 曹禺 《日出》第二幕:“ 陳白露 (按電鈴)你們夫婦兩人感情真好,這一會兒都離不開。”

(2).猶言匹夫匹婦,指平民男女。《管子·宙合》:“分敬而無妒則夫婦和勉矣。” 郭沫若 等集校:“此二句獨言‘夫婦’,蓋謂舉國百姓之男女也。君臣相得,故天下之男女亦和諧共勉。”《管子·君臣下》:“有道之國發號出令,而夫婦盡歸親於上矣。”《禮記·中庸》:“君子之道費而隱,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 鄭玄 註:“言匹夫匹婦愚耳,亦可以其與有所知,可以其能有所行者,以其知行之極也。” 唐 劉駕 《唐樂府》序:“獲見明天子以德歸 河 湟 地,臣得與天下夫婦復為太平人。”

鸞驂

仙人的車乘。 唐 王勃 《八仙徑》詩:“ 代 北鸞驂至, 遼 西鶴騎旋。” 前蜀 杜光庭 《青城鄭瑱尚書本命醮詞》:“伏惟少駐鸞驂,下臨塵壤,愍其歉迫,假以恩休。” 明 無名氏 《四賢記·賜胤》:“縹緲仙風,鸞驂鶴乘。”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