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全文
上聯:仗節鎮危疆當軍事土崩瓦解不可收拾之時視城中無固志視城外無援兵糜頂踵以報君恩婦豎輿台同授命
下聯:結纓完大義與諡法履正志和使民悲傷有合在吳會為名臣在吳興為先達節春秋而修祀典日星河嶽共昭垂
對聯備註:
(俞樾題蘇州徐莊愍公祠)
參考注釋
仗節
(1).手執符節。古代大臣出使或大將出師,皇帝授予符節,作為憑證及權力的象徵。《漢書·敘傳下》:“ 博望 仗節,收功 大夏 ;貳師秉鉞,身釁 胡 社。” 唐 裴鉶 《趙合》:“但當時時相使余不得仗節出此城,空加一貂蟬耳。” 唐 康駢 《劇談錄·鳳翔府舉兵討賊》:“相國仗節訓兵,援旗誓眾。”
(2).堅守節操。《後漢書·吳漢傳》:“賊眾雖多,非有仗節死誼者也。” 宋 曾鞏 《與孫司封書》:“比見朝廷所寵贈南兵以來仗節死難之臣, 宗旦 乃獨不與。”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獻三·馬文肅家書》:“慷慨仗節易,從容就義難。吾輩將為其難乎?抑為其易乎?”
軍事
[military affairs] 與軍隊或戰爭有關的事情
曉暢軍事。——諸葛亮《出師表》
軍事演習
土崩瓦解
[crumble;disintegrate;collapse like a house of cards;fall apart;fall to pieces;go to hell in a hack] 如土之崩墜、瓦之破碎。比喻徹底崩潰、不可收拾
封建帝制不是早就土崩瓦解了嗎
不可收拾
[be hopeless;be impossible to pull back;get out of hand] 形容事態嚴重到無法挽回的地步
固志
(1).堅定心志,穩定情緒。《易·遁》:“《象》曰:執用黃牛,固志也。” 孔穎達 疏:“固志者,堅固遯者之志,使不去已也。”
(2).指穩定的情緒,堅定的主張。《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奐傳》:“眾叛親離,莫有固志。” 清 夏燮 《中西紀事·庚申換約之役》:“京城內外,傳説紛紛,閭井驚皇,人無固志。”
援兵
[reinforcement] 增援的部隊
頂踵
(1) [crown and heel]∶頭頂和腳踵
(2) [from crown to heel]∶頭頂至足踵,比喻全身
婦豎
猶婦孺。《明史·石璞傳》:“在 江西 數年,風紀整肅,雖婦豎無不知 石憲使 者。” 清 俞樾 《春在堂隨筆·小浮梅閒話》:“因論 宋 人之最著者,曰 包龍圖 ,幾於婦豎皆知。”
輿台
[lower-rank person] 輿和台是古代奴隸社會中兩個低的等級的名稱,後來泛指奴僕及地位低下的人
授命
授命組閣
(2) [devote one's life to]∶貢獻生命
臨危授命
結纓
[die a martyr;meet one's death like a hero] 從容就義
子路曰:“君子死,冠不免,結纓而死。”——《左傳·哀公十五年》
大義
(1) [righteous cause;cardinal principles of righteousness]∶代表正義的道理
深明大義
(2) [Women's marriage]∶夫婦之義,謂婚姻
既欲結大義,故遣來貴門。——《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3) [gist]∶文章、論著或理論的精要之處
諡法
(1).評定諡號的法則。上古有號無謚, 周 初始制諡法,至 秦 廢。 漢 復其舊,歷代因之,至 清 止。《史記·秦始皇本紀》:“自今已來,除謚法。朕為 始皇帝 。”參閱《逸周書·諡法》、《通志·謚略》、 明 吳訥 《文章辨體序題·諡法》、《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史部·政書類》。
(2).稱號。 唐 道宣 《續高僧傳·譯經四·玄奘》:“言 戒日 者,謚法之名。此方薨後,量德以贈;彼土初登,即先薦號,以滅後美之徒虛名耳。” 魯迅 《偽自由書·文章與題目》:“所以再要出新花樣,就使人會覺得不是人話,用現在最流行的諡法來說,就是大有‘漢奸’的嫌疑。”
正志
(1).正確的思想。《荀子·解蔽》:“壹於道則正,以贊稽物則察;以正志行察論,則萬物官矣。”
(2).正當的志向。《漢武帝內傳》:“此子勤心已久,而不遇良師,遂欲毀其正志。” 元 袁裒 《求志賦》:“求正志之所藴兮,庶無忝於祖武。”
(3).端正志向。 宋 張載 《正蒙·三十》:“以 孔子 之聖而下學於困,則其蒙難正志,聖德日躋,必有人所不及知而天獨知之者矣。”
使民
(1).統治人民,使其服從自己。《管子·權修》:“故曰察能授官,班祿賜予,使民之機也。”《國語·周語上》:“然則長眾使民之道,非精不和,非忠不立,非禮不順,非信不行。”
(2).使用民力。《論語·學而》:“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悲傷
[sad;sorrowful] 哀痛憂傷
悲傷的思緒
令人悲傷的訊息
吳會
(1). 秦 漢 會稽 郡治在 吳縣 ,郡縣連稱為 吳會 。 清 趙翼 《陔餘叢考·吳會》:“ 西漢 時 會稽 郡治本在 吳縣 ,時俗以郡縣連稱,故云 吳會 。”
(2). 東漢 分 會稽郡 為 吳 會稽 二郡,並稱 吳 會 。後亦泛稱此兩郡故地為 吳會 。《後漢書·蔡邕傳》:“ 邕 慮卒不免,乃亡命江海,遠跡 吳 會 。”《三國志·吳志·孫賁傳》:“時 策 已平 吳 會 二郡。” 宋 蘇軾 《喜劉景文至》詩:“平生所樂在 吳 會 ,老死欲葬 杭 與 蘇 。”《金史·完顏綱傳》:“僭稱位號,偷生 吳 會 。”
唐 以後,俗亦稱 平江府 (今 江蘇 蘇州 )為 吳會 。 元 陸友仁 《吳中舊事》:“府署之南名 吳會坊 。” 清 納蘭性德 《淥水亭雜識》卷一:“世多稱 平江 為 吳會 ,意謂 吳 為東南一都會也。自 唐 以來如此,今郡中有 吳會亭 ,府治前有 吳會坊 。”
名臣
有名的賢臣。《史記·張釋之馮唐列傳》:“ 張廷尉 方今天下名臣。”《文選·袁宏<三國名臣序贊>》 唐 呂延濟 題註:“名臣,謂有賢才,立功業,垂名於後代者也。” 宋 梅堯臣 《謹賦》詩:“往往得遺逸,烜赫見名臣。” 清 張穆 《與陳頌南書》:“古今必無徼倖之名臣循吏也。” 魯迅 《墳·論“ta5媽5的!”》:“身分也高了,家譜也修了,還要尋一個始祖,不是名儒便是名臣。”
吳興
(1).指 元 代書畫家 趙孟頫 。 趙 為 吳興 人,故稱。 明 董其昌 《畫禪室隨筆·跋趙子昂書<過秦論>》:“ 吳興 此書學《黃庭內景經》,時年三十八歲。”
(2).郡名。 三國 吳寶鼎 元年(公元266年)置。治所在 烏程縣 (今 浙江 吳興縣 南)。
(3).縣名。屬 浙江省 ,位於 苕溪 下游,濱臨 太湖 。
先達
[the famous ancestors who have both ability and political integrity] 德行高、學問深的知名先輩
鄉之先達。——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先達德隆望尊
春秋
(1) [a year]∶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詩·魯頌·閟宮》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
(2) [age]∶年齡
(3)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我國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國各諸侯國爭霸的時代
(4)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史書名。儒家經典之一,相傳孔子根據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修祀
祭祀。《漢書·郊祀志下》:“蓋聞天子尊事天地,修祀山川,古今通禮也。”
河嶽
亦作“ 河嶽 ”。 黃河 和五嶽的並稱。語本《詩·周頌·時邁》:“懷柔百神,及 河 喬嶽。” 毛 傳:“喬,高也。高岳, 岱宗 也。” 孔穎達 疏:“言高岳 岱宗 者,以巡守之禮必始於東方,故以 岱宗 言之,其實理兼四岳。”後泛指山川。 南朝 齊 謝朓 《為宣成公拜章》:“惟天為大,日星度其象;謂地蓋厚,河嶽宣其氣。” 宋 文天祥 《正氣歌》:“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
見“ 河嶽 ”。
昭垂
昭示,垂示。 明 宋濂 《送錢允一還天台》詩:“龍劍一揮赴水死,大勛星日同昭垂。” 明 葉盛 《水東日記·黎恬記何忠詩並和》:“聖恩優渥褒何重,君道昭垂慰所期。” 林林 《滿江紅·懷念周總理》詞:“嘆昭垂天地,幾多功績。”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
對聯推薦
對聯:春工遇物初不擇; 酒聖於吾亦庶幾。
名人名家,集句,8字對聯對聯:魂兮歸來海上蓬萊湘上麓
輓聯,名人名家,11字對聯對聯:物華天寶 人傑地靈
門聯,4字對聯對聯:欺人如欺天,毋自欺也;
名人名家,11字對聯對聯:四千年坤綱不開,劇憐園裡春秋,黑暗獄間窺日月;
名人名家對聯:孰能為之鵬背扶搖幾萬里
名勝,湖南,11字對聯對聯:雞為有聲行不動 花因無影笑難窺
名勝,雞足山,7字對聯對聯:春露滋培連理樹 春風吹放合歡花
婚聯,春天,7字婚聯對聯:觀書要能自出見解 處世無過善體人情
名勝,8字對聯對聯:妙蓮花開彌勒壇高瑤草千春光佛剎
名勝,佛教,彌勒殿,15字對聯對聯:凌萬頃以茫然 障百川而東之
名勝,長江,6字對聯對聯:法緣廣結自蒙地布金磚人天擁護
名勝,福州,14字對聯對聯:寫詩寫文章亦莊亦諧如口出
壽聯,分齡男壽,六十壽,12字壽聯對聯:當看山河今宛在 誰言七十古來稀
壽聯,分齡男壽,七十男壽,7字壽聯對聯:北斗泰階平,儀鳳祥雲環錦幄;
名人名家,14字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