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處不離學問,存舊果,證新因,共喻苦衷,江海茫茫資砥柱; 經綸盡屬老成,彌內憂,息外患,枯殘熱血,日星炳炳耀忠魂。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出處不離學問,存舊果,證新因,共喻苦衷,江海茫茫資砥柱;
下聯:經綸盡屬老成,彌內憂,息外患,枯殘熱血,日星炳炳耀忠魂。

對聯備註:

(清-丁維椽《挽張之洞聯》)

參考注釋

不離

(1).不失;不失為。《莊子·馬蹄》:“同乎無知,其德不離;同乎無欲,是謂樸素。”《禮記·曲禮上》:“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

(2).不離開;不離去。 漢 焦贛 《易林·鼎之需》:“容民畜眾,不離其居。”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小翠》:“一物大於貓,來伏身下,展轉不離。”

(3).差不多;還不錯。《紅樓夢》第一○八回:“ 湘雲 道:‘別人還不離,獨有 璉二嫂子 ,連模樣兒都改了,説話不伶俐了。’” 老舍駱駝祥子》四:“老頭子看了車一眼,點了點頭:‘不離!’”

學問

(1) [learning;knowledge;scholarship]

(2) 系統知識

(3) 泛指知識

共喻

大家明白。 嚴復 《譯<天演論>例言》:“至原文詞理本深,難於共喻,則當前後引襯,以顯其意。”

苦衷

[difficulties;feeling of pain or embarrassment] 說不出來的痛苦或為難的心情

你應該體諒他的苦衷

江海

(1).江和海。《荀子·勸學》:“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三國 魏 曹植 《求通親親表》:“江海稱其大者,以無所不容。” 唐 岑參 《送張秘書充劉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覲省》詩:“萬里江海通,九州天地寬。” 蘇曼殊本事詩》之三:“ 丹頓 拜倫 是我師,才如江海命如絲。”

(2).舊時指隱士的居處。《莊子·刻意》:“就藪澤,處閒曠,釣魚閒處,無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後漢書·逸民傳序》:“然觀其甘心畎畝之中,憔悴江海之上,豈必親魚鳥樂林草哉。” 宋 蘇軾 《臨江仙》詞:“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

(3).引申為退隱。 南朝 齊 謝朓 《和王中丞聞琴》:“無為澹容與,蹉跎江海心。” 唐 楊炯 《原州百泉縣令李君神道碑》:“於時 魏特進 、 房僕射 、 杜相州 等,並以江海相期,煙霞相許。” 宋 蘇軾 《書諸公送周梓州詩後》:“予既有江海之意,而 正孺 亦慨然有歸歟之嘆。”

(4).泛指四方各地。《後漢書·蔡邕傳》:“ 邕 慮卒不免,乃亡命江海,遠跡 吳會 。” 唐 杜甫 《草堂》詩:“弧矢暗江海,難為游五湖。”《資治通鑑·梁武帝太清二年》:“江海未蘇,干戈暫止。”

茫茫

[boundless and indistinct;vast] 遼闊曠遠的樣子;模糊清楚

長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傳》

野茫茫。——《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顧炎武《復庵記》

茫茫的前景

別時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砥柱

[DiZhu,Mountain] 山名,位於河南三門峽以東黃河急流中,形象像柱

經綸

(1) [combed and arranged silk threads]∶整理過的蠶絲

(2) [statecraft; statesmanship]∶比喻籌劃治理國家大事

經綸世務者,窺谷忘反。——《藝文類聚·吳均·與朱元思書》

大展經綸

滿腹經綸

(3) [ambition and ability]∶借指抱負與才幹

老成

[experienced;steady; mature; mellowing] 老練成熟;閱歷多而練達世事

幼年喪父使他變得少年老成

內憂

(1).內部的憂患。多指國家內部不安定。對外患而言。《左傳·成公十六年》:“自非聖人,外寧必有內憂。”《史記·秦本紀》:“國家內憂,未遑外事。”

(2).心中憂慮。《漢書·張安世傳》:“ 禹 謀反,夷宗族, 安世 素小心畏忌,已內憂矣。”

(3).指母喪。 唐 楊炯 《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 顯慶 二年,以內憂解職。” 唐 張說 《故洛陽尉贈朝散大夫馬府君碑》:“入太學,舉明經,補 巴西 尉,內憂去職。” 宋 王安石 《與孟逸秘校手書》之九:“然 元規 方內憂,暇議此否?”

外患

[foreign aggression] 指外國的干涉侵略

內憂外患交迫

熱血

(1) [righteous indignation]比喻甘為正義而獻身的豪情壯志

熱血青年

(2) [blood] 鮮血

炳炳

(1).光彩照耀貌。《漢書·司馬相如傳下》:“宛宛黃龍,興德而升,采色玄耀,炳炳輝煌。” 唐 鄭處誨 《明皇雜錄》卷下:“共會於 國忠 宅,將同入禁中,炳炳照灼,觀者如堵。”《說岳全傳》第六回:“五星炳炳聚奎邊,多士昂昂氣象鮮。”

(2).昭明貌。 唐 孫樵 《寓汴州觀察判官書》:“執事三從事 盧公 ,其所以佐 盧公 使炳炳不磨於世者, 襄陽 南渡之民,皆能道之。” 宋 陳亮 《祭宗式之文》:“我脫囚繫,理亦炳炳。” 清 龔自珍 《武顯將軍福建海壇鎮總兵官丁公神道碑銘》:“再告下車者曰:是百戰百克而無炳炳於時者。”

(3).指文采鮮明。 唐 張說 《處士元公碣銘》:“嗟我處士,炳炳其文。” 明 宋濂 《國朝名臣序頌·竇文正公默》:“有卓 竇公 ,誾誾而馴,雍雍而惇,炳炳而文。”

忠魂

[loyal soul] 忠勇志士的英魂

萬里長空且為忠魂舞。——mao33東《答李淑一》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