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二年碌碌無奇,安得出人頭地; 三百六日孳孳為利,何堪昧我性天。

名人名家14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四十二年碌碌無奇,安得出人頭地;
下聯:三百六日孳孳為利,何堪昧我性天。

對聯備註:

(清-連攀桂《對聯》)

參考注釋

十二

(1).十分之二。《史記·高祖本紀》:“地方二千里,持戟百萬,縣隔千里之外, 齊 得十二焉。” 裴駰 集解引 蘇林 曰:“十二,得十中之二。”

(2).特指稅率或利率十分之二。《周禮·地官·載師》:“凡任地……甸稍縣都,皆無過十二。” 賈公彥 疏:“皆無過十二者……皆無過十而稅二。”《漢書·貢禹傳》:“商賈求利,東西南北各用智巧,好衣美食,歲有十二之利,而不出租稅。” 顏師古 註:“若有萬錢為賈,則獲二千之利。”

(3).形容數量多或程度深。 南朝 齊 王融 《望成行》:“金城十二重,雲氣出表里。”參見“十二分。”

碌碌無奇

平凡,無特殊才能。《平山冷燕》第十八回:“但聞負天下之大名,必有高天下之大才,方足以當之。若碌碌無奇,未免取天下之笑。”《歸田瑣記·楹聯賸話》引 清 王叔蘭 《避暑鈔》:“ 侯官 連梅耦 明經 攀桂 所作楹聯多可採,如雲……四十二年碌碌無奇,安得出人頭地;三百六日孳孳為利,何堪昧我性天。”

出人頭地

[pinnacle] 才學或地位高出眾人,顯於當世,高人一等

他不想出人頭地,只想藏匿在民眾之中

三百

《論語·為政》:“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刑昺 疏:“按今《毛詩序》凡三百一十一篇,內六篇亡,今其存者有三百五篇,今但言三百篇,故曰篇之大數。”後以“三百”指代《詩經》。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三百之蔽,義歸無邪。” 清 姚鼐 《<敦拙堂詩集>序》:“文士得三百之義者,莫如 杜子美 。”參見“ 三百篇 ”。

孳孳

[diligent;industrious;diligent] 勤勉的;孜孜

何堪

(1).怎能忍受。 唐 李肇 《唐國史補》卷上:“ 盧 相 邁 不食鹽醋,同列問之:‘足下不食鹽醋,何堪?’” 清 呂大器 《鎮羌道上有感》詩:“鷹眼何堪秋草枯? 姑臧 清節至今無。”

(2).豈可;哪裡能。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可。 宋 歐陽修 《筆說·峽州詩說》:“‘春風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見花。’若無下句,則上句何堪?既見下句,則上句頗工。” 清 潘陸 《彭澤縣》詩:“地借 陶潛 著,人思 狄相 賢。何堪尋廢縣?沙草浸寒泉。” 葉聖陶 《窮愁》:“阿母一襖,春間已敝,不與補綴,何堪著體?”

性天

(1).猶天性。謂人得之於自然的本性。語本《禮記·中庸》:“天命之謂性。”《隸續·漢冀州從事郭君碑》:“資於父母,忠以事君,性天自然。” 宋 張世南 《<遊宦紀聞>序》:“聞見雖稍廣,性天不靈,隨即廢忘。” 清 劉獻廷 《廣陽雜記》卷二:“余觀世之小人,未有不好唱歌看戲者,此性天中之詩與樂也。”

(2).指人性和天命。為理學研討的命題。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方辨論性天,剖析理欲,嚴詞正色,如對聖賢。”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