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名德半凋零,公如魯殿靈光,垂老更教巋望集; 四海人才歸巨壑,我亦蘇門後學,朝宗空有瓣心香。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同時名德半凋零,公如魯殿靈光,垂老更教巋望集;
下聯:四海人才歸巨壑,我亦蘇門後學,朝宗空有瓣心香。

對聯備註:

(清-劉焜《挽張之洞聯》)

參考注釋

時名

指當時的聲名或聲望。 唐 韓愈 《舉錢徽自代狀》:“可以專刑憲之司,參輕重之議,況時名年輩俱在臣前,擢以代臣,必允眾望。” 金 元好問 《自題寫真》詩:“東塗西抹竊時名,一線微官誤半生。” 清 周亮工 《悼元御兼懷仲侍》詩:“看盡飛鳶驚往事,好乘欵段謝時名。”

凋零

(1) [on the wane]∶衰敗,不振

(2) [pass away]∶用來喻人的死傷離散

魯殿靈光

漢 代 魯恭王 建有 靈光殿 ,屢經戰亂而巋然獨存。後因以“魯殿靈光”稱碩果僅存的人或事物。 柳亞子 《六月一日初謁白石老人齊璜於快車胡同賦呈一首時老人年八十有九矣》:“缶廬不作茫夫逝, 魯 殿 靈光 白石翁 。” 李致忠 《略談建國以來北京圖書館入藏的善本書》:“ 遼 金 書禁甚嚴,能流傳至今者屈指可數,《趙城金藏》的傳世,於保存 金 代刻書的標本方面,亦有 魯 殿 靈光 之耀。”亦省作“ 魯靈光 ”。 宋 陸游 《跋<蘭亭樂毅論並趙岐王帖>》:“今 周 器 漢 札雖不可復見,而《修禊序》、《樂毅論》如 魯 靈光 巋然獨存,意有神物護持,非適然也。” 金 元好問 《應州寶宮寺大殿》詩:“竭國想從 遼 盛日,閲人真是 魯 靈光 。” 元 繆鑒 《題悟空寺》詩:“不到招提二十霜,眼明還識 魯 靈光 。” 清 錢謙益 《<蔡大美集>序》:“以詞賦家推之, 大美 亦今之 魯 靈光 矣。” 柳亞子 《dong77先生六十壽詩》:“鬚眉 文潞國 ,壇坫 魯 靈光 。”參見“ 魯靈光殿 ”。

垂老

[approaching old age] 年將至老

巋望

崇高的聲望。亦指有聲望的人。《明史·吳山等傳贊》:“ 吳山 等雍容館閣,敭歷臺省,固所謂詞苑之鴻儒,廟堂之巋望也。”

四海

(1) [the whole country]∶指全國各地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the whole world]∶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準

(3) [unconstrained]∶豪放、豁達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

人才

(1) [talent]∶在某一方面有才能或本事的人

爭奪高科技人才

(2) [beautiful]∶指美麗的容貌

頗有幾分人才

(3) 也作“人材”

巨壑

(1).指大海。 三國 魏 曹植 《與吳季重書》:“食若填巨壑,飲若灌漏巵。” 北齊 祖珽 《望海》詩:“登高臨巨壑,不知萬里。” 唐 岑參 《精衛》詩:“西山木石盡,巨壑何時平。”

(2).深溝大谷。 唐 王勃 《深灣夜宿》詩:“津塗臨巨壑,村宇架危岑。” 宋 朱熹 《臥龍之游》詩:“邀君 康山 游,聽此巨壑淙。” 清 顧炎武 《五台山記》:“其山雨夜時吐火燄。《易》曰:‘澤中有火革。’深山巨壑無佛處亦往往有之,不足辨。”

蘇門

山名。在 河南省 輝縣 西北。又名 蘇嶺 、 百門山 。 晉 孫登 曾隱居於此。後因用以借指 孫登 。 唐 楊炯 《群官尋楊隱居詩序》:“ 阮籍 之見 蘇門 ,止聞鸞嘯。” 唐 龐德公 《與鹿門少年馬紹隆冥游》詩:“唯有 峴亭 清夜月,與君長嘯學 蘇門 。”參見“ 蘇門嘯 ”。

後學

[I;your pupil;a scholar of younger age] 學問居於人後的學者、讀書人(多作謙詞)

宜為章句,以悟後學。——《後漢書·徐防傳》

朝宗

(1).古代諸侯春、夏朝見天子。後泛稱臣下朝見帝王。《周禮·春官·大宗伯》:“春見曰朝,夏見曰宗,秋見曰覲,冬見曰遇。” 唐 李舟 《為崔大夫請入奏表》:“將臨元會之期,倍切朝宗之戀。” 宋 陸游 《福建到任謝表》:“鹹造在廷,甫遂朝宗之願。” 明 李攀龍 《上朱大司空》詩:“轉餉十年軍國壯,朝宗萬里帝圖雄。”

(2).指下屬進見長官。 晉 陶潛 《晉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太傅 河南 褚裒 ,簡穆有器識,時為 豫章 太守,出朝宗 亮 ( 庾亮 )。”

(3).比喻小水流注大水。《書·禹貢》:“ 江 漢 朝宗于海。” 孔穎達 疏:“朝宗是人事之名,水無性識,非有此義。以海水大而 江 漢 小,以小就大,似諸侯歸於天子,假人事而言之也。” 唐 張九齡 《餞王司馬入計同用洲字》詩:“獨嘆 湘江 水,朝宗向北流。” 清 李漁 《奈何天·崖略》:“造物從來不好色,磨滅佳人,使盡罡風力。萬淚朝宗 江 海溢,天公只當潮和汐。” 黃藥眠 《我夢》詩:“我夢作羽薄的白雲,飄流光海無蹤--但我終是江波一滴,向著大海朝宗!”

空有

(1).佛教語。空,指法性;有,指幻相。謂相反相成的真俗兩諦。《佛地經論》卷四:“菩薩藏,千載已前,清淨一味,無有乖諍;千載已後,乃興空有二種異論。”《後漢書·西域傳論》:“詳其清心釋累之訓,空有兼遣之宗,道書之流也。” 李賢 註:“不執著為空,執著為有;兼遣謂不空不有,虛實兩忘也。” 南朝 梁簡文帝 《da7法頌》:“二諦現空有之津,二智包權實之底。” 宋 王安石 《望江南·歸依三寶贊》詞:“普願眾生同我願,能於空有善思惟。”

(2).徒有;只有。 後蜀 歐陽炯 《江城子》詞:“空有 姑蘇臺 上月,如 西子 鏡,照江城。”

心香

(1).佛教語。謂中心虔誠,如供佛之焚香。 南朝 梁簡文帝 《相宮寺碑銘》:“窗舒意蕊,室度心香。” 唐 韓偓 《仙山》詩:“一炷心香洞府開,偃松皺澀半莓苔。” 郭沫若 《蘇聯紀行·六月十一日》:“假如當天便能夠起飛,我倒是心香禱祝的。”

(2).指真誠的心意。 清 龔自珍 《南歌子》詞:“紅淚彈前恨,心香警舊盟。”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