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溢重闈,看幾輩玉樹瓊枝,盡涵育太和氣象; 筵開壽母,借一闋燕歌趙舞,好報答九十春光。

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喜溢重闈,看幾輩玉樹瓊枝,盡涵育太和氣象;
下聯:筵開壽母,借一闋燕歌趙舞,好報答九十春光。

對聯備註:

(清-蔣挹浮《史夢蘭繼室田太夫人九十大壽》)

參考注釋

重闈

(1).重重宮門。指深宮。《三國志·吳志·賀邵傳》:“古之聖王,所以潛處重闈之內而知萬里之情……任賢之功也。” 唐 張說 《奉和聖制春中興慶宮酬宴應制》:“御樓橫廣路,天樂下重闈。”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上:“聖明纂緒,宗社又安,怡愉重闈,共享天下養。”

(2).閨門。《古詩十九首·凜凜歲雲暮》:“既來不須臾,又不處重闈。”

(3).舊稱父母或祖父母。 宋 岳珂 《桯史·周益公降官》:“尊重闈而濡浹於慶施。” 明 何景明 《壽羅山胡侍御》詩:“更喜繡衣經故里,遙看綵服拜重闈。” 清 趙翼 《蔣心餘孫立中來謁感賦》詩:“報 劉 更聽重闈老,存歿相關淚滿巾。”

玉樹瓊枝

(1).形容樹木華美。 南唐 李煜 《破陣子》詞:“鳳闕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幾曾識干戈。” 冰心 《集外·莊鴻的姊姊》:“他便走到窗下,掀起窗簾,看了一看,回頭笑說:‘是不是庭院裡的玉樹瓊枝?’”

(2).喻貴家子弟。 明 楊珽 《龍膏記·砥節》:“愁腸種種,種種難消受。我是玉樹瓊枝,到做風中飛柳,堪憂。”

涵育

涵養化育。《宋書·顧覬之傳》:“夫聖人懷虛以涵育,凝明以洞照。” 唐 王維 《送秘書晁監還日本國》詩序:“乾元廣運,涵育無垠。”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國日記·光緒十七年正月十六日》:“蓋我國家列聖相承,德威所暨,罔間內外,煦濡涵育,澤及羣萌。”

太和

見“ 太和 ”。

亦作“ 大和 ”。1.天地間沖和之氣。《易·乾》:“保合大和,乃利貞。”大,一本作“ 太 ”。 朱熹 本義:“太和,陰陽會合沖和之氣也。”《漢書·敘傳上》:“沐浴玄德,稟卬太和。”《文選》作“太龢”。 唐 元稹 《競渡》詩:“數極鬭心息,大和蒸混元。” 清 陳夢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神人之怨恫俱消,太和積為豐登之慶。”

(2).人的精神、元氣;平和的心理狀態。 唐 劉長卿 《同姜濬題裴式微餘干東齋》詩:“藜杖全吾道榴花養太和。” 宋 司馬光 《論燕飲狀》:“伏望陛下當此之際,悉罷燕飲,安神養氣……無益奉養者,皆不宜數御以傷大和。” 宋 陸游 《蓬戶》詩:“白頭萬事都經遍,莫為悲傷損太和。”

(3).謂太平。 三國 魏 曹植 《七啟》:“吾子為太和之民,不欲仕 陶唐 之世乎。”《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太和既融,收華委世。” 李善 註:“太和,謂太平也。” 唐 陸贄 《貞元九年冬至大禮大赦制》:“思與海內同臻大和。” 宋 宋祁 《宋景文公筆記·考古》:“天下太和,兵革不興。” 清 唐孫華 《國學進士題名碑》詩:“昔聞有 明 全盛日,長養宇宙登太和。”

(4).和睦。 清 惲敬 《答陳雲渠書》:“然家庭大和,文史足用,仰不愧古,俯不愧今,吾弟固有以自樂矣。”

(5). 魏 鼓吹曲名。《晉書·樂志下》:“改《上邪》為《太和》,言 明帝 繼體承統, 太和 改元,德澤流布也。”

(6).雅樂名。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雅樂部》:“郊天及諸壇祭祀,即奏太和、沖和、舒和三曲。”《金史·樂志上》:“乃取大樂與天地同和之義,名之曰‘太和’。”

氣象

(1) [meteorology]

(2) 氣候;天象。後多指大氣的狀態和現象。如:颳風、下雨、閃電、打雷等等

氣象萬變

(3) 指能預示吉凶的雲氣變化

(4) “氣象學”的俗稱

(5) [atmosphere]∶事物的情況、態勢

生氣勃勃的新氣象

(6) [scenary]∶景色,景象

氣象萬千。——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江山氣象

(7) [sign;indication]∶指跡象

見是伏兵氣象

壽母

(1).祝母長壽。《詩·魯頌·閟宮》:“ 魯侯 燕喜,令妻壽母。” 鄭玄 箋:“ 喜公 燕飲於內寢,則善其妻、壽其母,謂為之祝慶也。” 清 黃遵憲 《歲暮懷人詩》:“一家壽母紅氍拜,最羨君家家慶圖!”

(2).使母長壽。 漢 焦贛 《易林·姤之無妄》:“《關雎》淑女,賢妃聖偶;宜家壽母,福祿長久。”

(3).長壽的母親;對老母的尊稱。 宋 蘇舜欽 《寄富彥國》詩:“歸來堂上拜壽母,賓車塞破 甘泉坊 。”《宋史·樂志十三》:“既尊聖父,亦燕壽母。” 明 劉基 《壽萱堂記》:“ 余君 豐於家而得壽母以養之。”

一闋

(1).猶言一任(官職)。 漢 王符 《潛夫論·邊議》:“且凡四海之內者,聖人之所以遺子孫也;官位職事者,羣臣之所以寄其身也。傳子孫者,思安萬世;寄其身者,各取一闋。” 汪繼培 箋:“一闋,猶今言一任。”

(2).一度樂終,亦謂一曲。 宋 歐陽修 《晚泊岳陽》詩:“一闋聲長聽不盡,輕舟短楫去如飛。”《元史·禮樂志五》:“齊聲舞前曲一闋,樂止。”

燕歌趙舞

(1).古 燕 趙 人善歌舞,後以“燕歌趙舞”泛指美妙的歌舞。 唐 盧照鄰 《長安古意》詩:“羅襦寳帶為君解, 燕 歌 趙 舞為君開。”

(2).用以形容文辭美妙。《新唐書·文藝傳上·駱賓王》:“ 開元 中, 説 與 徐堅 論近世文章, 説 曰:‘…… 閻朝隱 如麗服靚粧, 燕 歌 趙 舞,觀者忘疲,若類之《風》《雅》,則罪人矣。’”

報答

(1).猶答覆。 晉 袁宏 《後漢紀·光武帝紀四》:“上甚悅。素聞其聲,虛心相待,每報答之,常手書稱字。”《周書·盧柔傳》:“書翰往反,日百餘牒。 柔 隨機報答,皆合事宜。” 唐 元稹 《酬樂天餘思不盡》詩:“次韻千言曾報答,直詞三道共經綸。” 宋 曾鞏 《答袁陟書》:“辱足下愛之深,處之重,不敢不報答。”

(2).酬報。《宋書·孝義傳·吳逵》:“ 逵 時逆取鄰人夫直,葬畢,眾悉以施之, 逵 一無所受,皆傭力報答焉。”《南史·齊南康王子琳傳》:“羣臣奉寶物名好,盡直數百金, 武帝 為之報答亦如此。”

(3).報謝恩惠。今多指用實際行動來表示感謝。《南史·江革傳》:“卿荷國厚恩,已無報答,乃為虜立銘,孤負朝廷。” 元 無名氏 《桃花女》第一折:“我當口中銜鐵,背上披鞍,報答你也。” 巴金 《朋友》:“你們待我太好了,我簡直沒法報答你們。”如:我們決心以更大的成績來報答黨的關懷

(4).報聘。《後漢書·鄭眾傳》:“今幸有度 遼 之眾揚威北垂,雖勿報答,不敢為患。”

九十

(1).泛指多數。《詩·豳風·東山》:“親結其縭,九十其儀。” 鄭玄 箋:“女嫁,父母既戒之,庶母又申之,九十喻丁寧之多。”《詩·小雅·無羊》:“九十其犉。” 鄭玄 箋:“今乃犉者九十頭,言其多矣。”

(2).指九十歲。《禮記·曲禮上》:“八十九十曰耄。” 晉 陶潛 《飲酒》詩之二:“九十行帶索,飢寒況當年。” 唐 皮日休 《魯望以花翁之什見招因次韻酬之》:“九十攜鋤傴僂翁,小園幽事盡能通。”

(3).謂一季。一季九十日。 唐 陳陶 《春歸去》詩:“九十春光在何處,古人今人留不住。” 陳世宜 《得天梅書卻寄》詩:“九十春光一夢醒,江南無數亂峯青。”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