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數鰲頭朱墨千秋崇虎榜 題名附驥尾浮屠七級幻龍門

名勝西安12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歷代數鰲頭朱墨千秋崇虎榜
下聯:題名附驥尾浮屠七級幻龍門

對聯備註:

(西安:大雁塔,位於和平門外慈恩寺內)

參考注釋

歷代

(1) [past dynasties]∶以往各代

歷代王朝

(2) [through the ages]∶過去的整個年代

歷代名畫

鰲頭

[the first place] 指皇宮大殿前石階上刻的鰲的頭,考上狀元的人可以踏上。後來用“獨占鰲頭”比喻占首位或取得第一名

朱墨

(1) [red and black]∶紅黑兩色

朱墨套印

(2) [cinnabar ink]∶用硃砂製成的墨錠

千秋

(1) [a thousand years]∶千年

(2) [a long long time]∶歲月久遠

(3) [birthday]∶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虎榜

(1).龍虎榜的簡稱。即進士榜。 元 薩都剌 《丁卯年及第謝恩崇天門》詩:“虎榜姓名書勑紙,羽林冠帶竪旌旄。” 明 沉鯨 《雙珠記·刑逼成招》:“下官 荊湖道 鄖縣 縣令 周文 是也。芹宮脫跡,忝登虎榜之名;楓陛傳臚,曾沐鳳池之寵。”

(2). 清 代則專稱武科進士榜曰“虎榜”。參見“ 龍虎榜 ”。

題名

(1) [title;subject]∶題目名稱,寫作、印刷品、講述或影印作品名稱

(2) [autograph;inscribe one's name]∶寫上姓名作為標記

對聯、題名。——明· 魏學洢《核舟記》

請題名留念

附驥尾

[put oneself under the patronage of a bigwig] 附在千里馬的尾巴上。比喻仰仗他人而成名。一般用作謙詞

附驥尾則涉千里,攀鴻翮則翔四海。——王褒《四子講德淪》

浮屠

亦作“ 浮圖 ”。1.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佛陀,佛。《後漢書·西域傳·天竺》:“其人弱於 月氏 ,脩浮圖道,不殺伐,遂以成俗。” 李賢 註:“浮圖,即佛也。” 晉 袁宏 《後漢紀·明帝紀上》:“浮屠者,佛也。 西域 天竺 有佛道焉。佛者, 漢 言覺。將悟羣生也。”《新唐書·狄仁傑傳》:“後將造浮屠大像,度費數百萬。”

(2).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指佛教。 南朝 梁 范縝 《神滅論》:“浮屠害政,桑門蠹俗。風驚霧起,馳盪不休。”《新唐書·李夷簡傳》:“﹝ 夷簡 ﹞將終,戒毋厚葬,毋事浮屠。” 清 惲敬 《香山先生家傳》:“論曰:先生之學,雜於浮圖、老氏。”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一:“﹝喇嘛﹞則又似與浮屠同出,其髠首不蓄髮亦同。”

(3).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指和尚。 唐 韓愈 《送浮屠文暢師序》:“夫 文暢 ,浮屠也。” 宋 王禹偁 《柳贊善寫真贊》序:“﹝ 柳宜 ﹞堂有母,思見其面而不得歸,浮圖 神秀 為寫其真,使其弟持還,以慰倚門之望。” 清 劉大櫆 《游黃山記》:“若有浮屠,持鉢而倚於門閭,是曰空相之廬。”

(4).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指佛塔。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河水一》:“ 阿育王 起浮屠於佛泥洹處,雙樹及塔今無復有也。” 宋 蘇軾 《薦城禪院五百羅漢記》:“且造鐵浮屠十有san1級,高百二十尺。” 清 李漁 《蜃中樓·傳書》:“你慈悲救苦,俺稽首皈依,勝造個七級浮屠。”

(5).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舊時稱傘或旗的頂子。因其形似塔頂,故名。《金史·儀衛志下》:“傘制,皇太子三位妃皆青羅表紫里、金浮圖。”《明史·流賊傳·李自成》:“標營白幟黑纛, 自成 獨白鬃大纛銀浮屠。”

(6).佛教語。梵語Buddha的音譯。博戲中擲骰子所成的一種貴彩。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神仙鬼怪》:“ 章郇公 守 洪州 ,嘗因晏客,擲骰賭酒。乃自默占,如異日登台輔,即成貴采。一擲得佛面浮圖,遂緘秘其骰,至為相猶在。” 宋 袁文 《瓮牖閒評》卷六:“又博家以一二三四五六投子為浮圖……藉此名以名投子者,豈以一二三四五六為自細至粗如浮圖之狀也歟?”

龍門

[the east city gate of the capital of Chu State in Warring States Period of 475-221 B.C.] 楚國都城郢城(現在在湖北省江陵縣西北)的東門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