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別峙龜蒙之秀千岩萬壑擁五嶽以紛羅惟嶂嶺孤標真作道峰砥柱 漢水分洙泗之源三湘七澤匯百川而爭逝信紫陽一派能回學海狂瀾
對聯全文
上聯:大別峙龜蒙之秀千岩萬壑擁五嶽以紛羅惟嶂嶺孤標真作道峰砥柱
下聯:漢水分洙泗之源三湘七澤匯百川而爭逝信紫陽一派能回學海狂瀾
對聯備註:
(江皋題湖北紫陽書院)
參考注釋
大別
(1).長別。 三國 魏 曹植 《贈白馬王彪》詩序:“蓋以大別在數日,是用自剖,與王辭焉。”
(2).大略,大致。 清 戴震 《原善》卷下:“人之性相近,習然後相遠,大別言之也。”
(3).從大類上區分。 朱自清 《中國歌謠》四:“《吳歌甲集》里所收的歌謠,大別為兒歌、民歌二類。” 郭沫若 《屈原研究》:“ 周 秦 諸子同是主張大一統的,但大別也可分為兩派。”
(4).山名。《書·禹貢》:“ 內方 ,至於 大別 。”參見“ 大別山 ”。
龜蒙
龜山 和 蒙山 的並稱。均在 山東省 境內。二山連續,長約八十餘里,其西北一段名 龜山 ,東南名 蒙山 。《詩·魯頌·閟宮》:“奄有 龜 蒙 。” 毛 傳:“ 龜 ,山也; 蒙 ,山也。” 北周 庾信 《周袞州刺史廣饒公宇文公神道碑》:“建旟 濟 漯 ,擁節 龜 蒙 。” 唐 劉得仁 《送雍陶侍御赴兗州裴尚書命》詩:“ 洙 泗 秋微動, 龜 蒙 月正圓。”
千岩萬壑
語出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言語》:“ 顧長康 從 會稽 還,人問山川之美。 顧 云:‘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其上,若雲興霞蔚。’”後用以形容峰巒與山谷極多。 唐 穀神子 《博異志·陰隱客》:“正立而視,乃別一天地日月世界,其山傍向萬仞,千巖萬壑,莫非靈景,石盡碧琉璃色。” 清 龔自珍 《摸魚兒》詞:“數東南千巖萬壑,君家第一奇秀。” 葉聖陶 《我們的驕傲》:“他說 桂林 的山好象盆景,一座座地拔地而起,形狀盡有奇怪的,可是沒有千巖萬壑茫茫蒼蒼的氣概。”
五嶽
[the Five Famous Mountains in China] 中國的五大名山,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和中嶽嵩山
紛羅
雜然羅列。 唐 韓愈 《施先生墓銘》:“古聖人言,其旨密微。箋注紛羅,顛倒是非。” 唐 元稹 《有酒》詩之三:“念萬古之紛羅,我獨慨然而浩歌。”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元少先生》:“既就館,酒炙紛羅,勸客自進,並無主人。”
孤標
(1).指山、樹等特出的頂端。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涑水》:“東側磻溪萬仞,方嶺雲迥,奇峯霞舉,孤標秀出,罩絡羣山之表。” 唐 李山甫 《松》詩:“孤標百尺雪中見,長嘯一聲風裡聞。”
(2).形容人品行高潔。《舊唐書·杜審權傳》:“沖粹孕靈岳之秀,精明涵列宿之光,塵外孤標,雲間獨步。”《紅樓夢》第三八回:“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開花為底遲?” 郭沫若 《今昔集·題畫記》:“問余何所愛,二子皆孤標。”
砥柱
[DiZhu,Mountain] 山名,位於河南三門峽以東黃河急流中,形象像柱
水分
(1) [moisture content]∶含在物體內部的水
水分充足
新鮮蔬菜中含有大量水分
(2) [surplus exaggeration]∶比喻敘述中不切實、虛誇的成分
這個材料水分太多,需要核實
當然,也有長而優,非長不可的,但大多數不必那么長,確有“水分”可擠的。——《簡筆與繁筆》
洙泗
洙水 和 泗水 。古時二水自今 山東省 泗水縣 北合流而下,至 曲阜 北,又分為二水, 洙水 在北, 泗水 在南。 春秋 時屬 魯國 地。 孔子 在 洙 泗 之間聚徒講學。《禮記·檀弓上》:“吾與女事夫子於 洙 泗 之間。”後因以“洙泗”代稱 孔子 及儒家。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弘 洙 泗 之風,闡 迦維 之化。” 唐 盧象 《贈廣川馬先生》詩:“人歸 洙 泗 學,歌盛舞雩風。” 宋 葉適 《宋廄父墓志銘》:“余嘗考次 洙 泗 之門,不學而任材者, 求 也。” 明 陳汝元 《金蓮記·構釁》:“接 洙 泗 之淵源,擬荷千秋之擔。” 清 譚嗣同 《仁學》一:“其在上者,亦莫不極崇 宋 儒,號為 洙 泗 之正傳。”
三湘
(1). 湖南 湘鄉 、 湘潭 、 湘陰 (或 湘源 ),合稱 三湘 。見《太平寰宇記·江南西道十四·全州》。但古人詩文中的 三湘 ,多泛指 湘江 流域及 洞庭湖 地區。 唐 李白 《江夏使君叔席上贈史郎中》詩:“昔放 三湘 去,今還萬死餘。” 清 吳偉業 《送聖符弟之任蘄水丞》詩之四:“廿載流移復, 三湘 轉運長。”
(2).指 沅湘 、 瀟湘 、 資湘 。 晉 陶潛 《贈長沙公族祖》詩:“遙遙三 湘 ,滔滔九江。” 陶澍 集註:“ 湘水 發源會 瀟水 ,謂之 瀟湘 ;及至 洞庭 陵子口 ,會 資江 謂之 資湘 ;又北與 沅水 會於湖中,謂之 沅湘 。” 明 徐楨卿 《送盛斯徵赴長沙》詩:“蠻中瘴遠三 湘 水,江畔春逢十月花。”
(3).指 湖南 。 陳毅 《嶽麓山頂眺望》詩:“ 嶽麓山 頭任我行, 三湘 眼底絶風神。”
七澤
相傳古時 楚 有七處沼澤。後以“七澤”泛稱 楚 地諸湖泊。 漢 司馬相如 《子虛賦》:“臣聞 楚 有七澤,嘗見其一,未覩其餘也。臣之所見,蓋特其小小者耳,名曰 雲夢 。” 南朝 宋 顏延之 《始安郡還都與張湘州登巴陵城樓作》詩:“三 湘 淪 洞庭 ,七澤藹 荊 牧。” 宋 司馬光 《再和伯常見寄》:“徧游七澤身忘倦,更賦千篇意轉新。” 明 何景明 《吳偉江山圖歌》:“去鴈遙知七澤中,落花誤認 桃源 口。”
百川
江河湖澤的總稱。《詩·小雅·十月之交》:“百川沸騰,山冢崒崩。” 晉 成公綏 《大河賦》:“覽百川之弘壯兮,莫尚美於 黃河 。” 唐 李白 《公無渡河》詩:“ 大禹 理百川,兒啼不窺家。” 宋 龔鼎臣 《東原錄》:“四瀆尊於百川,謂其發源而東,不假他水,直注於海也。” 清 馮桂芬 《致李伯相書》:“河名 大清 ,百川朝宗,美瑞也。”
紫陽
(1). 宋 代理學家 朱熹 的別稱。 朱熹 之父 朱松 曾在 紫陽山 (在 安徽省 歙縣 )讀書。 朱熹 後居 福建 崇安 ,題廳事曰 紫陽書室 ,以示不忘。後人因以“紫陽”為 朱熹 的別稱。
(2).傳說中古代神仙常以紫陽為稱號。如 周穆王 時 李八百 號 紫陽真君 , 漢 周義山 、 宋 張伯端 俱號 紫陽真人 。亦用以泛指道士。 唐 吳筠 《遊仙》詩之十五:“招攜紫陽友,合宴玉清臺。” 唐 錢起 《省中春暮酬嵩陽焦道士見招》詩:“多慚紫陽客,相憶白雲深。”
一派
(1) [tributary]∶一條支流;一條水流
一派死水
(2) [school]∶一個流派;一個派別
中立的一派
(3) [a crop of]∶一片;一陣
一派謊言
學海
(1). 漢 揚雄 《法言·學行》:“百川學海而至於海,丘陵學山不至於山,是故惡夫畫也。”言百川流行不息,所以至海;丘陵止而不動,所以不至於山。謂做學問當如河川流向大海,日進不已。 北齊 邢卲 《廣平王碑》:“志猶學海,業比登山。”
(2).謂學問淵博。亦指學問淵博的人。 晉 王嘉 《拾遺記·後漢》:“ 何休 木訥多智,三墳五典、陰陽算術、河洛讖緯及遠年古諺、歷代圖籍,莫不成誦也……京師謂 康成 為‘經神’、 何休 為‘學海’。” 宋 司馬光 《送導江李主簿君俞》詩:“學海無涯富,辭鋒一戰勛。” 清 王晫 《今世說·賞譽》:“ 朱 名 鶴齡 , 江 南 吳江 人,貫穿六籍,折衷百氏,著書滿家,群推學海。”
(3).喻指學術界。 唐 崔珏 《哭李商隱》詩:“詞林枝葉三春盡,學海波瀾一夜乾。” 宋 陸游 《答發解進士啟》:“將鴻漸於天庭,姑龍驤於學海。” 明 吳承恩 《賀少岩傅公晉秋卿障詞序》:“學海文龍,仕途威鳳。”
(4).比喻廣闊無邊的學問領域。 清 趙翼 《上元後三日芷堂過訪草堂》詩:“學海迷茫未有涯,何來捷徑指 褒斜 。”
狂瀾
(1) [raging waves]∶巨大的波浪
八戒見了道;“果是狂瀾,無舟可渡。”——《西遊記》
(2) [a critical situation;a desperate situation]∶比喻動盪不定的局勢或猛烈的潮流
力挽狂瀾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
對聯推薦
對聯:樂享昇平安居盛世 風拂綠柳雪綻紅梅
國慶節,8字對聯對聯:詞吟慈閣千秋月 聯綻蓮池萬頃花
題贈,7字對聯對聯:千秋寶錄傳金鑒; 一片冰心在玉壺。
輓聯,名人名家,8字對聯對聯:礦石成煤風吹大塊 陰陽為炭火化烘爐
煤柴店,8字對聯對聯:綠竹生新筍 紅梅發嫩枝
生育,5字對聯對聯:步自東極至於西極 居長壽天游化樂天
壽聯,名人名家,8字壽聯對聯:把盞裝明月 吟詩唱古風
心情,5字對聯對聯:別家過年二上八下 我家賀歲九外一中
集句,清末民國諷喻聯集,8字對聯對聯:關東黑土富遼海 塞外豪情壯滿鄉
名勝,雲南,世博園,7字對聯對聯:五大洲開新學界; 四千年見此文臣。
輓聯,名人名家,8字對聯對聯:集資金儲銀行行行錦繡 開富路支農業業業輝煌
銀行,10字對聯對聯:天倪超萬象 神氣領三元
名勝,北京,乾隆,5字對聯對聯:酒地花天,幻境夢回人影少;
名人名家,13字對聯對聯:一亭盡攬山中趣 幽室能觀世外天
集句,蘭亭序,7字對聯對聯:慶三八佳節 繪十五宏圖
婦女節,5字對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