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大成於往聖觀海難言卻就這江永流廣分泗水之支流益信此中涉川有自 留微緒於來賢指迷未遠請都向義路禮門范考亭之正軌不須他處問道所由

長聯書院

對聯全文

上聯:仰大成於往聖觀海難言卻就這江永流廣分泗水之支流益信此中涉川有自
下聯:留微緒於來賢指迷未遠請都向義路禮門范考亭之正軌不須他處問道所由

對聯備註:

(夏力恕題湖北紫陽書院)

參考注釋

大成

(1).大的成就。指事功。《易·井》:“元吉在上,大成也。” 孔穎達 疏:“上六所以能獲元吉者,只為居井之上,井功大成者也。”《詩·小雅·車攻》:“允矣君子,展也大成。” 鄭玄 箋:“大成,謂致太平也。”

(2).大的成就。指學問。《禮記·學記》:“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

(3).大的成就。指道德。《孟子·萬章下》:“ 孔子 之謂集大成。集大成也者,金聲而玉振之也。” 趙岐 註:“ 孔子 集先聖之大道,以成己之聖德者也。” 明 方孝孺 《崔浩》:“若聖賢之大成,則豈如斯而止哉。”

(4).完備。《老子》:“大成若缺,其用不弊。”

(5).特指某類事物的各個方面相當完備。 宋 秦觀 《韓愈論》:“ 杜 氏、 韓 氏亦集詩文之大成者歟!” 陳垣 《<史諱舉例>序》:“ 海寧 周廣業 ……著《經史避名滙攷》四十六卷,可謂避諱史料之大成也。”

(6).複姓。古代有 大成執 。見 漢 劉向 《新序·雜事五》。

海難

(1) [marine perils]∶航海時發生的各種災難。如:船擱淺、碰撞、沉沒等事故

(2) [perils of the sea]∶海損,貨物在海運中受到的損失

支流

(1) [branch]∶流入幹流的水流

(2) [minor aspects]∶比喻事物的非主要方面

支流末節

有自

(1).有其原因。《莊子·寓言》:“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 陳鼓應 今註:“有自也,有所由來,即有它的原因。” 宋 歐陽修 《瀧岡阡表》:“俾知夫小子 修 之德薄能鮮,遭時竊位,而幸全大節,不辱其先者,其來有自。”

(2).有其來處。《元史·后妃傳二·顯宗宣懿淑聖皇后》:“陰功久積,衍聖緒於無疆;神器攸歸,知慶源之有自。” 茅盾 《子夜》十一:“ 劉玉英 是一個聰明的女子。十七歲前讀過幾年書……對於交易所證券市場的經絡,那她更是‘淵源有自’。”

指迷

猶解惑。謂指點使不迷惑。 宋 歐陽修 《再和聖俞見答》:“嗟哉我豈敢知子,論詩賴子初指迷。”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八:“非吾師指迷,實不悟此。” 明 袁慶麟 《<朱子晚年定論>跋》:“是編特為之指迷耳。” 清 陸以湉 《冷廬雜識·朱笠亭說詩》:“弁言一則,尤足為後學指迷。”

向義

歸附正義。《宋書·劉康祖傳》:“上以 河北 義徒並起,若頓兵一周,沮向義之志,不許。”《南史·齊紀下·和帝》:“夏四月戊辰,詔凡東討眾軍及諸向義之眾,普復除五年。”

禮門

(1).謂君子循行的禮儀之道。語本《孟子·萬章下》:“夫義,路也;禮,門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門也。” 明 楊柔勝 《玉環記·富童譖非》:“你與他夫婦之情,當勸他由行義路,出入禮門,莫作無益,休為嬉戲。”

(2).指孝友的門族。 魯迅 《華蓋集·補白》:“又有許多好看的古典:五世同堂呀,禮門呀,義宗呀。”

考亭

在今 福建 建陽 西南。相傳 五代 南唐 時 黃子稜 築以望其父(考)墓,因名 望考亭 ,簡稱 考亭 。 南宋 朱熹 晚年居此,建滄洲精舍。 宋理宗 為崇祀 朱熹 ,於 淳祐 四年(公元1244年)賜名考亭書院。此後因以“考亭”稱 朱熹 。 明 方孝孺 《先府君行狀》:“先君之學,明白純正,以紹述 考亭 為己責,所志益深且遠。” 清 黃宗羲 《清谿錢先生志銘》:“ 考亭 於釋老之學,亦必究其歸趣,訂其是非。” 姚瑩 《論詩絕句》之十二:“ 考亭 異代真知己,特識曾推《感遇》工。”

正軌

[the right way;the correct path] 正常的發展途徑

步步走在人生的正軌上

不須

不用;不必。《後漢書·逸民傳·周黨》:“臣聞 堯 不須 許由 、 巢父 ,而建號天下; 周 不待 伯夷 、 叔齊 ,而王道以成。” 唐 張志和 《漁父歌》:“青篛笠,緑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警世通言·萬秀娘仇報山亭兒》:“哥哥若到 襄陽府 ,怕你不須見我爹爹媽媽。”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養著四大盆石榴,兩盆夾竹桃,和許多不須費力而能開花的小植物。”

他處

別處。 唐 韓愈 《張中丞傳後敘》:“苟此不能守,雖避之他處何益?” 唐 薛能 《望蜀亭》詩:“前軒一望無他處,從此 西川 只在心。” 魯迅 《書信集·致臺靜農》:“ 上海 學校,亦不復有乾淨土;尚當向他處一打聽也。”

問道

(1).請教道理、道術。《晏子春秋·問上十一》:“臣聞問道者更正,聞道者更容。” 晉 葛洪 《抱朴子·崇教》:“蓋聞帝之元儲,必入太學,承師問道。”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睢水》:“ 先 ( 寇先 )好釣,居 睢水 旁, 宋景公 問道不告,殺之。” 北周 庾信 《賀傳位於皇太子表》:“皇帝邈然 姑射 ,正當乘雲馭龍,問道 崆峒 。”

(2).猶問路。《二刻拍案驚奇》卷三:“﹝翰林﹞結束整齊,一直問道 徐 家來。”

(3).問,詢問。道,語助詞。 元 李行道 《灰闌記》第二折:“俺孩兒未經滿月,蚤問道我十數遭,今日個浪包婁到公庭混賴著。”

所由

(1).所經歷的道路。《論語·為政》:“子曰:‘視其所以,觀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 楊樹達 疏證:“由,行也。所由謂其所由行之徑路。” 漢 班固 《東都賦》:“今論者……罕能精古今之清濁,究 漢 德之所由。”

(2).所自,所從來。 晉 陸機 《文賦》序:“故作《文賦》,以述先士之盛藻,因論作文之利害所由。” mao1~11*1東 《矛盾論》三:“他分析了列寧主義所由產生的國際環境。”

(3).見“ 所由官 ”。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