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島久蜚聲,自珠海歸來,又誰知賦未終篇,又成絕筆; 梓鄉齊隕涕,想玉樓召去,最難忘堂前老母,膝下孤兒。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蓬島久蜚聲,自珠海歸來,又誰知賦未終篇,又成絕筆;
下聯:梓鄉齊隕涕,想玉樓召去,最難忘堂前老母,膝下孤兒。

對聯備註:

(清-劉溎年《挽王浵聯》)

參考注釋

蓬島

即 蓬萊山 。 唐 李白 《古風》之四八:“但求 蓬島 藥,豈思農鳸春?” 清 唐孫華 《同年沉昭嗣明府談杭州西溪之勝》詩:“ 桃源 與 蓬島 ,仙界疑未遙。”參見“ 蓬萊 ”。

蜚聲

[become famous;make a name] 聞名

桃源桃源獨蜚聲,千載誰是親兄弟。——李贄《過桃源謁三義詞》

蜚聲樂壇

珠海

(1).產珠之海,喻富庶地區。《宋書·良吏傳·陸徽》:“ 廣州 別駕從事史 朱萬嗣 ……歷宰金山,家無寶鏤之飾;連組珠海,室靡璫珥之珍。” 清 鈕琇 《<觚賸>自序》:“今則仍綰銀章,更臨珠海。”

(2).泛指我國南部海疆。 柳亞子 《聞上海解放有作寄陳毅將軍》詩:“追師應早收珠海,漏網休教渡 美洲 。”

(3).市名。在 廣東省 珠江 入海口的西側,1953年設縣,1979年改為省轄市,為我國對外貿易的主要基地之一。現已成為經濟特區。

歸來

[return] 返回原來的地方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宋· 張俞《蠶婦》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唐· 杜甫《兵車行》

終篇

(1).篇末。 漢 賈誼 《吊屈原文》:“ 屈原 , 楚 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其終篇曰:‘已矣哉!國無人兮,莫我知也。’”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上·結構》:“想入雲霄之際,作者神魂飛越,如在夢中,不至終篇,不能返魂收魄。”

(2).終竟全篇。 晉 陸機 《文賦》:“恆遺恨以終篇,豈懷盈而自足。”

絕筆

(1) [last words written before one’s death]∶死前最後所寫的文字或所作的字畫

(2) [the last work of an author or painter]∶作者或畫家的最後的作品

(3) [stop]∶停筆不再寫下去

《春秋》絕筆於魯哀公十四年

梓鄉

故鄉。 清 馮桂芬 《復應方伯論清丈第二書》:“如竟以經造冊充數,則流毒梓鄉,百世無已。”《花月痕》第四四回:“梓鄉極目黯飛雲,可憐倚枕彌留,猶自傷心南望。”《“五四”愛國運動資料·上海罷市實錄》:“一俟風潮平靜,自當各返梓鄉也。”參見“ 桑梓 ”。

隕涕

流淚。《韓非子·外儲說右上》:“於是公有所愛者曰 顛頡 後期,吏請其罪, 文公 隕涕而憂。”《漢書·元後傳》:“行道之人為之隕涕,況於陛下,時登高遠望,獨不慙於 延陵 乎!” 唐 韓愈 《祭鄭夫人文》:“感傷懷歸,隕涕薰心。” 葉聖陶北上日記·一九四九年三月二十一日》:“至 佩弦 夫人家,觀 佩弦 書室,物在人亡,幾欲隕涕。”

玉樓

(1).華麗的樓。 唐 宗楚客奉和幸安樂公主山莊應制》:“玉樓銀榜枕嚴城,翠蓋紅旂列禁營。” 宋 辛棄疾 《蘇武慢·雪》詞:“歌竹傳觴,探梅得句,人在玉樓。” 明 葉憲祖 《素梅玉蟾》第二折:“玉樓深鎖薄情種,清夜悠悠誰共。” 清 納蘭性德 《菩薩鬘》詞:“春雲吹散湘簾雨,絮粘蝴蝶飛還住。人在玉樓中,樓高四面風。”

(2).傳說中天帝或仙人的居所。《十洲記·崑崙》:“天墉城,面方千里,城上安金臺五所,玉樓十二所。” 前蜀 杜光庭 《莫庭乂青城本命醮詞》:“洞裡之玉樓金闕,塵俗難窺。” 宋 張耒 《歲暮福昌懷古》詩:“天上玉樓終恍惚,人間遺事已埃塵。” 黃懺華 《亡友恩仲穆哀辭》:“玉樓應有記,走筆動仙曹。”參見“ 玉樓受召 ”。

(3).指妓樓。 唐 白居易 《聽崔七妓人箏》詩:“花臉雲鬟坐玉樓,十三弦里一時愁。” 宋 柳永 《歸朝歡》詞:“歸去來,玉樓深處,有箇人相憶。” 郁達夫 《日暮舟中口占再迭前韻》:“玉樓歌舞人初醉,曲岸牛羊路欲迷。”自註:“北岸多妓樓,南岸多牧場。”

(4).道教語。指肩。 宋 蘇軾 《雪後書北台壁》詩之二:“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一載 王安石 論此詩云:“道家以肋肩為玉樓,以目為銀海。” 元 無名氏 《醉寫赤壁賦》第二折:“我則見銀海凍花生的這眼底,玉樓寒聳起肩頭,搖鞭袖裊深藏手。” 明 陳汝元 《金蓮記·焚券》:“銀海生花,玉樓起粟,竹爐相對添僝僽。”

(5).亦稱“ 玉樓子 ”。牡丹花的一種。 宋 陸游 《天彭牡丹譜·花釋名》:“玉樓子者,白花,起樓,高標逸韻,自然風塵外物。” 清 趙翼 《牡丹將開作布幔護之》詩:“改砌花臺作幕遮,玉樓春色倍穠華。”自註:“玉樓,花名。”

難忘

(1) [unforgettable]∶無法忘記

難忘的時刻

(2) [ever lasting]∶永遠留在腦海里

一個具有政治膽識的難忘行動

(3) [memorable]∶值得記憶的

難忘的歲月

堂前

(1).正房前面。 漢 無名氏 《艷歌行》:“翩翩堂前燕,冬藏夏來見。” 晉 陶潛 《歸園田居》詩之一:“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 唐 杜甫 《又呈吳郎》詩:“堂前撲棗任西鄰,無食無兒一婦人。”

(2).正廳。 唐 朱慶餘 《近試上張籍水部》詩:“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清平山堂話本·快嘴李翠蓮記》:“﹝ 翠蓮 ﹞泡了一盤茶,托至堂前,擺下椅子,走到公婆面前,道:‘請公公、婆婆堂前吃茶。’” 魯迅 《故事新編·奔月》:“ 羿 又在房裡轉了幾個圈子,走到堂前,坐下,仰頭看著對面壁上的彤弓、彤矢、盧弓、盧矢、弩機、長劍、短劍。”

(3).代指母親。《宋史·列女傳·陳堂前》:“ 陳堂前 , 漢州 雒縣 王氏 女,節操行義為鄉人所敬,但呼曰堂前,猶私家尊其母也。”

老母

(1).年老的母親。《戰國策·齊策四》:“ 孟嘗君 問:‘ 馮公 有親乎?’對曰:‘有老母。’” 宋 曾鞏 《福州上執政書》:“誠以 鞏 年六十,老母年八十有八。老母寓食京師,而 鞏 守 閩 越 。” 元 耶律楚材 《思親》詩之二:“故園屈指八千里,老母行年六十餘。”《水滸傳》第四二回:“老母平生只愛清幽,吃不得驚諕,因此不敢取來。”

(2).泛指老婦。《百喻經·老母捉熊喻》:“昔有一老母在樹下臥,熊欲來搏,爾時老母遶樹走避。”《魏書·張讜傳》:“ 高宗 曰:‘南人奇好,能重室家之義,此老母復何所任,乃能如此致費也。’”

膝下

(1) [children]∶子女幼時常依於父母膝下,故借指幼兒

親生之膝下。——《孝經》

膝下猶虛

(2) [(in letters)address to one's parents]∶在與父母通信時,用作敬辭,表示對父母的愛慕

違離膝下,三十五年。——守文護《報父母》

父親大人膝下

孤兒

(1) [orphan]

(2) 年幼無父的孩童

(3) 失去父母的兒童

孤兒院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