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豪傑難免過差,願諸君讜論忠言,常攻吾短; 凡堂屬略同師弟,使僚友行修名立,方盡我心。

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雖豪傑難免過差,願諸君讜論忠言,常攻吾短;
下聯:凡堂屬略同師弟,使僚友行修名立,方盡我心。

對聯備註:

(清-曾國藩《兩江督署廳事聯》)

參考注釋

豪傑

(1) [person of outstanding talent;hero]∶才智勇力出眾的人

數日,號令召三老、豪傑與皆來會計事。——《史記·陳涉世家

(2) 又

三老豪傑皆曰。

自董卓已來豪傑並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安然屈豪傑之流,扼腕墓道…——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人中豪傑

(3) [despotic gentry]∶倚仗權勢橫行一方的人

難免

[hard to avoid;ineluctable;be pretty sure to] 不容易避免,免不了

他年紀還小,難免幼稚一點

過差

過分;失度。《書·胤征》“ 羲和 湎淫,廢時亂日” 孔 傳:“沉湎於酒,過差非度。”《三國志·蜀志·張飛傳》:“ 飛 愛敬君子而不恤小人。 先主 常戒之曰:‘卿刑殺既過差,又日鞭撾健兒,而令在左右,此取禍之道也。’”

過失;差錯。 戰國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賦》:“目欲其顏,心顧其義,揚詩守禮,終不過差,故足稱也。”《陳書·陸山才傳》:“坐侍宴與 蔡景歷 言語過差,為有司所奏,免官。” 宋 司馬光 《進士策問》之二:“夫 唐堯 聖人之盛者,舉事興為,豈容過差,顧後之學者不能辨明耳。” 清 曾國藩 《箴言書院記》:“或有過差,方圖蓋覆,譴亦及之,曰:‘此猶小眚,過是,誅罰重矣。’”

過往的差役。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定買辦》:“遇衝途供應過差,用印票發買。”

諸君

(1) [ladies and gentlemen] 各位

諸君!敵人遠我,欲以火器困我也。——清· 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2) 又

諸君無意則已。

讜論

正直之言,直言。 宋 歐陽修 《為君難論》:“忠言讜論,皆沮屈而去。” 明 張居正 《答銓部李石塘書》:“惟公往在西臺,屢聞讜論。比奉翰札,率多溢美之詞。” 續範亭 《延安五老》詩:“讜論一發四座驚,各黨各派齊擁護。”

忠言

[earnest (sincere) advice] 忠直之話

盡忠言。——諸葛亮《出師表》

忠言逆耳。——明·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

堂屬

堂官和屬員;下屬成員。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一·贈禮部尚書》:“其子故選君 繼疎 ( 仁度 )方起清卿嚮用,而 孫富平 掌銓,又舊堂屬相知。”《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十回:“我和 焦老頭子 有堂屬之分,彀不上去説這些事,所以未曾提及。”《官場現形記》第三七回:“官場的規矩,從前把兄弟,一朝作了堂屬,是要繳帖的。”

略同

亦作“畧同”。大致相同。《漢書·平當傳》:“﹝ 平當 ﹞文雅雖不能及 蕭望之 、 匡衡 ,然指意略同。”《三國志·蜀志·龐統傳》“ 徽 甚異之,稱 統 當為 南州 士之冠冕”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 淄青 、 恆冀 兩道,與 蔡州 氣類略同。” 明 葉盛 《水東日記·黃少保才識》:“公所對與其所預計畧同,以是尤敬服之。”

師弟

(1) [junior fellow apprentice]∶稱後於自己從同一個師父學習的人

(2) [the son of one's master]∶師父的兒子中年齡比自己小的人

(3) [father's apprentice (younger than oneself)]∶父親的徒弟中年齡比自己小的人

(4) [teacher and pupil]∶老師和弟子

僚友

[colleague] 官職相同的人

僚友稱其弟也。——《禮記·曲禮上》

行修

亦作“ 行脩 ”。品行端正。《荀子·致士》:“禮及身而行修,義及國而政明。”《漢書·王吉傳》:“左曹 陳鹹 薦 駿 ( 王駿 )賢父子,經明行修,宜顯以厲俗。” 宋 曾鞏 《宜黃縣縣學記》:“使一人之行脩,移之於一家,一家之行修,移之於鄉鄰族黨,則一縣之風俗成,人材出矣。” 清 戴震 《原善》:“君子體仁以修身,則行修也。”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