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揚州千百人,合成節孝崇坊,質聖賢以彰風化; 逢大清億萬載,恩許春秋典祀,感天地而動鬼神。

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稽揚州千百人,合成節孝崇坊,質聖賢以彰風化;
下聯:逢大清億萬載,恩許春秋典祀,感天地而動鬼神。

對聯備註:

(清-阮元《揚州節孝祠總坊聯》)

參考注釋

千百

極言其多。 晉 左思 《吳都賦》:“締交翩翩,儐客弈弈。出躡珠履,動以千百。”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殊不知戲場腳色,止此數人,便換千百個姓名,也只此數人裝扮。” 茅盾 《子夜》十四:“他覺得四面八方有千百條毒眼光射到他身上。”

合成

[compose;compound] 由部分組成整體

由兩部分合成

節孝

貞節和孝順。 清 劉大櫆 《方節母傳》:“余觀女婦之以節孝著聞,惟 新安 為尤。”《儒林外史》第三六回:“這 武相公 老太太節孝的事,你作速辦妥了,以便備文申詳。”

聖賢

[sage]聖人與賢人的合稱;亦指品德高尚,有超凡才智的人

既加冠,益慕聖賢之道。——明· 宋濂《送東陽馬生序》

風化

(1) [decency;morals and manners]∶教育感化;風俗教育

盛揖攘之容,以風化天下。——《漢書·禮樂志》

至今民有骨肉爭訟,既傷風化,重使賢長吏,嗇夫、三老、孝弟受其恥。——《漢書·韓延壽傳》

(2) [efflorescence;weathering]∶岩石或建築物等因日曬雨淋而受到侵蝕

大清

(1).謂大道。《管子·內業》:“乃能戴大圜,而履大方,鑑於大清,視於大明。” 尹知章 註:“大清,道也。”

(2).指政治清明。《隸釋·漢太尉楊震碑》:“立朝正色,恪勤竭忠,無德不旌,靡惡不形,將訓品物,以濟大清。”

億萬

[millions upon willions;hundreds of millions] 極言其數之多

億萬人民

春秋

(1) [a year]∶一年,四季

春秋匪解,享祀不忒。——《詩·魯頌·閟宮》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

(2) [age]∶年齡

(3)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我國古代名,指公元前770—前476年中國諸侯國爭霸的時代

(4)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史書名。儒家經典之一,相傳孔子根據魯國的編年史修訂而成

本之《春秋》以求其斷。——柳宗元《答韋中立論師道書》

典祀

按常禮舉行的祭祀。《書·高宗肜日》:“典祀無豐於昵?” 孔 傳:“祭祀有常,不當特豐於近廟。”《國語·魯語上》:“凡禘、郊、祖、宗、報,此五者,國之典祀也。” 宋 范成大 《祭灶詞》:“雲車風馬小留連,家有盃盤豐典祀。”

天地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鬼神

(1).鬼與神的合稱。《易·謙》:“鬼神害盈而福謙,人道惡盈而好謙。”《禮記·仲尼燕居》:“鬼神得其饗,喪紀得其哀。” 孔穎達 疏:“鬼神得其饗者,謂天神人鬼各得其饗食也。” 唐 韓愈 《原鬼》:“無聲與形者,鬼神是也。”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夫古人作書垂後……亦鑒及後人之無賴,故徐引其機,以待有心者之自為覺悟,庶不蹈妄傳之戒,為鬼神所忌耳。”

(2).泛指神靈、精氣。《史記·五帝本紀》:“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 張守節 正義:“鬼之靈者曰神也。鬼神曰山川之神也。”《史記·五帝本紀》:“曆日月而迎送之,明鬼神而敬事之。” 張守節 正義:“天神曰神,人神曰鬼。又雲聖人之精氣謂之神,賢人之精氣謂之鬼。”

(3).偏指鬼;死去的祖先。《左傳·昭公七年》:“今君若步玉趾,辱見寡君……致君之嘉惠,是寡君既受貺矣,何 蜀 之敢望?其先君鬼神實嘉賴之,豈唯寡君?”《孝經·感應》:“宗廟致敬,鬼神著矣。” 唐玄宗 註:“事宗廟能盡敬,則祖考來格。”

(4).指形體精靈。《禮記·禮運》:“故人者,其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孔穎達 疏:“鬼謂形體,神謂精靈。《祭義》云:‘氣也者,神之盛也;魄也者,鬼之盛也。’必形體精靈相會,然後物生。”

(5).古代指天地間一種精氣的聚散變化。《易·繫辭上》:“精氣為物,遊魂為變,是故知鬼神之情狀。” 韓康伯 註:“盡聚散之理,則能知變化之道。” 孔穎達 疏:“物既以聚而生,以散而死,皆是鬼神所為,但極聚散之理,則知鬼神之情狀也。”後世哲學家多以陰陽之變、氣的往來屈伸解釋“鬼神”。 漢 王充 《論衡·論死》:“鬼神,陰陽之名也。陰氣逆物而歸,故謂之鬼;陽氣導物而生,故謂之神。”《禮記·中庸》:“鬼神之為德,其盛矣乎。” 程頤 章句:“鬼神,天地之功用,而造化之跡也。 張子 曰:‘鬼神者,二氣之良能也。’愚謂以二氣言,則鬼者陰之靈也,神者陽之靈也。以一氣言,則至而神者為神,反而歸者為鬼,其實一物而已。”《朱子語類》卷三:“鬼神只是氣,屈伸往來者氣也。”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