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皈依樂國撇開客路溪山切莫回頭再顧戀 應發願往生便得家鄉風月直須全體總親承

佛教

對聯全文

上聯:當皈依樂國撇開客路溪山切莫回頭再顧戀
下聯:應發願往生便得家鄉風月直須全體總親承

對聯備註:

(茗山題樂清勝禪寺大殿)

參考注釋

皈依

[the ceremony of proclaiming sb.a Buddhist] 佛教名詞信仰佛教者的入教儀式。因對佛、法、僧三寶表示歸順依附,故亦稱“三皈依”

始覺浮生無住著,頓今心地欲皈依。——唐· 李須《宿營么禪房聞梵》

樂國

樂土。《詩·魏風·碩鼠》:“逝將去女,適彼樂國。樂國樂國,爰得我直。” 漢 馬融 《長笛賦》:“皆fan3中和,以美風俗。 屈平 適樂國, 介推 還受祿。” 明 張居正 《答兩廣凌洋山計羅旁善後書》:“其中徭賦,務從輕省,法令不宜煩苛,使人懷定居,遠邇爭赴,數年之後,可盡化為樂國矣。”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雅游》:“酒闌棋罷,墮珥遺簪,真欲界之仙都,昇平之樂國也。”

撇開

(1) [leave aside]∶放在一邊,不予討論或考慮

咱們撇開這個問題

(2) [bypass]∶丟下

撇開整個事務不管

客路

(1).指外鄉的路。 唐 皇甫冉 《赴李少府莊失路》詩:“月照煙花迷客路,蒼蒼何處是 伊川 ?”

(2).指旅途。 唐 戴叔倫 《江乾》詩:“予生何濩落,客路轉辛勤。楊柳牽愁思,和春上翠裙。” 宋 蘇軾 《次韻孫巨源見寄》之三:“應知客路愁無奈,故遣吟詩調 李陵 。” 元 方回 《江行大雨水漲》詩:“客路由來但喜晴,山湥何況舟更行。” 明 徐熥 《寄弟》詩:“春風送客翻愁客,客路逢春不當春。”

切莫

務必不要。 南唐 馮延巳 《應天長》詞:“同心牢記取,切莫等閒相許。” 宋 梅堯臣 《聞歐陽永叔謫夷陵》詩:“ 黃牛 三峽 近,切莫聽愁猨。” 魯迅 《彷徨·孤獨者》:“我正要告訴你呢:你這幾天切莫到我寓里來看我了。”

回頭

(1) [turn one's head]∶把頭轉向後方

(2) [repent]∶悔悟;改邪歸正

及早回頭

(3) [later]∶少等一會兒;過一段時間以後

回頭再談

回頭見

再顧

(1).再次回視。《漢書·外戚傳上·孝武李夫人》:“北方有佳人,絶世而獨立。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 南朝 梁 王僧孺 《詠寵姬》詩:“再顧連城易,一笑千金買。”

(2).再次訪問探望。 唐 李白 《贈崔侍御》詩:“ 長安 復擕手,再顧重千金。”

(3).再次眷顧。 唐 閻朝隱 《侍從途中口號應制》詩:“一顧侍御史,再顧給事中。常願粉肌骨,特答造化功。”

發願

[vow] 佛家語。發下宏大的渡世心愿。後指表明心願或願望;起誓

往生

佛教淨土宗認為:具足信、願、行,一心念佛,與阿彌陀佛的願力感應,死後能往西方淨土,化生於蓮花中。見《無量壽經》卷下。一說,大徹大悟者,可以隨意往生十方淨土。 唐 韓愈 《吊武侍御所畫佛文》:“極西之方有佛焉,其土大樂,親戚﹝如﹞(姑)能相為圖是佛而禮之,願其往生,莫不如意。” 宋 郭彖 《睽車志》卷二:“丐為誦《法華經》迴向,則可藉以往生。” 明 屠隆 《曇花記·菩薩降凡》:“再休題人在房櫳,裙染胭脂,香薰羅綺,這些時,纔有個往生的訊息。” 清 錢謙益 《黃子羽六十壽序》:“於此時息心克念,浄信往生, 東林 西土,湧現幾席。”

家鄉

[hometown;native place] 自己的家庭祖祖輩輩的居住地;故鄉

風月

(1) [gentle breeze and bright moonlight]∶本指清風明月

初秋涼夕,風月甚美。——《南史·褚彥回傳》

(2) [matters concerning a love;seductive arts of a woman]∶男女情愛

如今長大了,漸知風月。——《紅樓夢》

直須

(1).應當;應。 唐 杜秋娘 《金縷衣》詩:“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宋 歐陽修 《朝中措》詞:“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宋 王安石 《和王司封會同年》詩:“直須傾倒罇中酒,休惜淋浪座上衣。” 明 馮夢龍 《古今譚概·痴絕》:“﹝天下事﹞若復件件認真,爭競何已!故直須以痴趣破之。”

(2).竟至於還要。《三國演義》第五四回:“ 孔明 變色曰:‘ 子敬 好不通理,直須待人開口!’”

全體

(1) [entire body]∶整個身體

全體炙之

(2) [all;entire;whole]∶指事物的全部

全體工作人員

全體演員

(3) [whole person]∶指某一集體中的全部人員

影響全體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