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逾潞國,三十年掃賊除奸,方期一柱擎天,惠澤三江欣永戴; 績邁武鄉,四百甲先憂後樂,詎料八鸞返旆,悲歌四海識同聲。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仁逾潞國,三十年掃賊除奸,方期一柱擎天,惠澤三江欣永戴;
下聯:績邁武鄉,四百甲先憂後樂,詎料八鸞返旆,悲歌四海識同聲。

對聯備註:

(清-曾光鎔《挽曾國荃聯》)

參考注釋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一柱擎天

[a person who can shoulder the important task] 一根柱子托住天。比喻人能擔當重任

想當年,我也是一柱擎天的人物,誰敢小瞧

惠澤

[kindness] 惠愛與恩澤

三江

(1).古代各地眾多水道的總稱。《書·禹貢》:“三江既入, 震澤 底定。”《周禮·夏官·職方氏》:“其川三江。” 漢 以後有多種解釋。《國語·越語上》 韋昭 注以 吳江 、 錢塘江 、 浦陽江 為三江。《水經注·沔水》引 郭璞 說以 岷江 、 松江 、 浙江 為三江。《書·禹貢》 陸德明 釋文引《吳地記》以 松江 、 婁江 、 東江 為三江。《漢書·地理志上》 顏師古 注以 北江 、 中江 、 南江 為三江。 南朝 宋 謝靈運 《入彭蠡湖口》詩:“三江事多往,九派理空存。” 唐 杜甫 《有懷台州鄭十八司戶》詩:“ 天台 隔三江,風浪無晨暮。” 元 方回 《聽航船歌》詩之六:“南到 杭州 北 楚州 ,三江八堰水通流。” 清 龔自珍 《胡戶部集同人祀漢鄭司農作祀議一篇質戶部戶部屬檃括其指為韻語以諧之》:“《尚書》有今文,隻義餽貧送,四辨餽《堯典》,三江餽《禹貢》。”

(2). 蜀 有三江,即 岷江 、 涪江 、 沱江 。 明 楊慎 《嘉州劉介川進士母壽詩》:“三江化作長春酒,戱綵恆斟 愛日亭 。” 清 李慈銘 《越縵堂讀書記·升庵集》:“ 蜀 之三江:外水 岷江 ,中水 涪江 ,內水 沱江 也。”

(3).指 廣東 境內的 西江 、 北江 、 東江 。 清 黃遵憲 《羊城感賦》之二:“手挽三江盡北流,寇氛難洗 越 人羞。”

(4).指 鴨綠江 、 松花江 、 黑龍江 。 清 阮葵生 《茶餘客話》卷十三:“ 鴨緑江 、 松花江 、 黑龍江 ,稱三江,其源在 長白山 頂。”

百甲

各家各戶。 王闓運 《<湘潭縣誌>序》:“以禮自度,百甲相維。”

先憂後樂

(1).謂先憂苦而後得安樂。語本《大戴禮記·曾子立事》:“先憂事者後樂事,先樂事者後憂事。” 錢基博 《辛亥江南光復實錄》:“枵腹從公,人情所難,職不分文武,階無問大小,上自都督,下至走卒,一律日支錢二百五十文,以供飯食,同甘共苦,以底於成功;而後酌量經帑,制定薪津,亦先憂後樂也。”

(2).謂憂慮天下人之先,安樂在天下人之後。語出 宋 范仲淹 《岳陽樓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宋史·范仲淹傳論》:“然先憂後樂之志,海內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 明 王鏊 《震澤長語·雜論》:“其(指 范仲淹 )先憂後樂之義,前人所未發。” 潘飛聲 《壬子新歲作》詩:“先憂後樂何人識? 老阮 狂來酒正中。”

詎料

豈料。《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七回:“詎料渠此次親身到京,不貞之據已被我拿住。” 蕭三 《大家應該看<歷史的教訓>》詩:“詎料仲夏夕,驚嘆巨星隕!偉大革命者,壽終得正寢。”

八鸞

亦作“ 八鑾 ”。1.八個鸞鈴。鸞,結在馬銜上的鈴鐺馬口兩旁各一,四馬八鈴,故稱八鸞。《詩·商頌·烈祖》:“約軧錯衡,八鸞鶬鶬。” 鄭玄 箋:“鸞在鑣,四馬則八鸞。”

(2).稱天子車駕。 南朝 宋 顏延之 《赭白馬賦》:“勒五營使按部,聲八鸞以節步。” 宋 蘇軾 《次韻蔣叔穎二首·扈從景靈宮》:“英姿連璧從多士,妙句鏘金和八鑾。” 元 無名氏 《氣英布》第二折:“暫時匹馬去,少刻八鸞迎。”

返旆

亦作“ 返斾 ”。1.回師。 晉 陸機 《晉平西將軍孝侯周處碑》:“潛光 陽 甸,返斾 吳 丘。”《北史·僭偽附庸傳·沮渠牧犍》:“ 牧犍 聞 蠕蠕 內侵 善無 ,幸車駕返斾,遂嬰城自守。”《資治通鑑·晉安帝隆安元年》:“若節用愛民,務農訓兵,數年之中,公私充實,而 趙 魏 之間,厭苦寇暴,民思 燕 德,庶幾返旆,克復故業。”《東周列國志》第五回:“ 陳 、 蔡 、 魯 三國之兵,見 宋 兵移動,俱有返斾之意。”《洪秀全演義》第二十回:“乘勝入 晉 ,直抵 燕 冀 無返斾。”

(2).指返歸。 明 馮夢龍 《情史·情私·江情》:“既自京師返旆,延名士以訓之,學業大進。”

悲歌

[sing with grieved sound] 哀聲歌唱

悲歌可以當泣,遠望可以當歸。——《樂府詩集·悲歌行》

四海

(1) [the whole country]∶指全國各地

四海為家

將軍既帝室之胄,信義著於四海。——《三國志·諸葛亮傳》

大閹之亂,縉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幾人歟?——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the whole world]∶指世界各地

放之四海而皆準

(3) [unconstrained]∶豪放、豁達

老牛說:“真是大手筆,四海得很”

同聲

(1) [simultaneous]∶發出聲音的時間相同

(2) [same sound]∶聲音相同。比喻志趣相同或志趣相同者

同聲相應

(3) [(speak)at the same time]∶眾口一辭;隨聲附合

台下同聲叫起好來

(4) [same tone]∶言語腔調相同

亦須擇言而發;不與淨、醜同聲。——清· 李漁《閒情偶寄》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