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科條袖裡常存惟白簡 明明案牘簾前何處有朱衣

集句閱微草堂筆記11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赫赫科條袖裡常存惟白簡
下聯:明明案牘簾前何處有朱衣

對聯備註:

(《閱微草堂筆記》卷五“李又聘先生言”,熊孝感題聚奎堂)

參考注釋

赫赫

[impressive;majestic;illustrious] 顯赫的樣子

赫赫乎可象也。——明· 劉基《賣柑者言》

科條

(1).法令條文;法律條文。《戰國策·秦策一》:“科條既備,民多偽態。” 三國 魏 曹植 《文帝誄》:“恢拓規矩,克紹前人。科條品制,褒貶以因。”《舊唐書·代宗紀》:“設令廉恥守分,以奉科條,猶有祿廩之煩,役使之弊,而況貪猾縱慾,而動踰典章,作威以虐下,厚斂以潤己者乎!” 鄭觀應 《盛世危言·商戰》:“由國家明定科條:凡有能講求商務,獨出心裁者,準其領照自做。”

(2).條例;章程。 漢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故令往購募爵賞,科條如左。” 宋 范成大 《圍田嘆》詩之四:“臺家水利有科條,膏潤千年廢一朝。” 清 劉大櫆 《乞里人共建義倉引》:“惟散財薄徵,為君上之所宜行,而無補於小民之窮餓,故其科條雖具,要不若積貯之為善也。”

(3).項目,科目。 漢 王充 《論衡·正說》:“其立篇也,種類相從,科條相附。” 唐 劉知幾 《史通·題目》:“夫戰爭方殷,雄雌未決,則有不奉正朔,自相君長,必國史為傳,宜別立科條。至於 陳 項 諸雄,寄編 漢 籍; 董 袁 羣賊,附列《魏志》。既同臣子之例,孰辨彼此之殊。” 明 徐渭 《代雲南策問》:“後以科條舉者,在 漢 時稱明經,不及史, 唐 則惟三史而已。” 清 曹寅 《送朱林修北試》詩:“經義兼詞賦,科條孰後先?”

(4).謂分類整理成條款、綱目。《史記·太史公自序》:“罔羅天下放失舊聞,王跡所興,原始察終,見盛觀衰,論考之行事,略推 三代 ,録 秦 漢 ,上記 軒轅 ,下至於茲,著十二本紀,既科條之矣。”《漢書·丙吉傳》:“﹝ 吉 ﹞召東曹案邊長吏,瑣科條其人。” 顏師古 注引 張晏 曰:“瑣,録也。欲科條其人老少及所經歷,知其本以文武進也。”

常存

永久存在,長期存在。 漢 班固 《bai1*1虎通·社稷》:“禮不常存。”《宋書·范曄傳》:“且大梗常存,將重階亂,骨肉之際,人所難言。”《隋書·經籍志四》:“以為 天尊 之體,常存不滅。”

白簡

(1).古時彈劾官員的奏章。《晉書·傅玄傳》:“ 玄 天性峻急,不能有所容;每有奏劾,或值日暮,捧白簡,整簪帶,竦踴不寐,坐而待旦。” 宋 陸游 《送杜起莘殿院出守遂寧》詩:“白簡萬言幾慟哭,青編一傳可前知。” 明 張景 《飛丸記·發跡鋤強》:“欲把丹心懸魏闕,且將白簡奏朝廷。” 清 錢謙益 《工部右侍郎贈尚書程公傳》:“公在諫垣,以別白賢奸、澄清世道為己任,白簡屢上,皆彈劾執政私人。”

(2).猶玉簡。道教祭告神祇的文書。 唐 陸龜蒙 《和襲美傷開元觀顧道士》:“多應白簡迎將去,即是朱陵鍊更生。”《雲笈七籤》卷二:“白簡青籙,得道人名,記皇民譜録,數極 唐堯 ,是為小刼。” 宋 洪邁 《夷堅丙志·趙士遏》:“ 黃 之妻夢先亡十餘人,內有衣皁小團花衫者,持素黃籙白簡來拜謝。”

(3).白色裙。簡,通“ 襇 ”。《說郛》卷五三引 宋 周密 《唱名記》:“上御集英殿,拆號唱進士名,各賜緑襴袍、白簡、黃襯衫。”

明明

(1) [obviously]∶顯然如此,確實

這話明明是她說的,還用爭?

(2) [writ large]∶清楚,顯然

工業落後的問題,明明是我們自己的問題

案牘

[official correspondence] 公事文書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唐· 劉禹錫《陋室銘》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朱衣

(1).大紅色的公服。《禮記·月令》:“﹝孟夏之月﹞天子居明堂左個,乘朱路,駕赤駵,載赤旂,衣朱衣,服赤玉。”《資治通鑑·宋文帝元嘉三十年》:“甲子,宮門未開, 劭 以朱衣加戎服上,乘畫輪車,與 蕭斌 共載,衛從如常入朝之儀。” 胡三省 註:“朱衣,太子入朝之服。”

(2). 唐 宋 四、五品官員所著的緋服。 唐 杜牧 《新轉南曹出守吳興書此篇以自見志》詩:“捧詔 汀洲 去,全家羽翼飛。喜拋新錦帳,榮借舊朱衣。”

(3).穿著朱衣的職官。《後漢書·蔡邕傳》:“臣自在宰府,及備朱衣,迎氣五郊,而車駕稀出。” 李賢 註:“朱衣,謂祭官也。” 宋 徐鉉 《送劉山陽》詩:“舊族知名士,朱衣宰 楚 城。” 清 唐孫華 《讀梅村先生<鹿樵紀聞>有感題長句》之六:“東市朱衣多裹血,西臺紅淚與招魂。”

(4).穿朱衣。指入仕、升官。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三》:“ 敏中 始婚也,已朱衣矣。”

(5).指朱衣使者。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五》:“赫赫科條,袖裡常存惟白簡;明明案牘,簾前何處有朱衣。”參見“ 朱衣使者 ”。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