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伐竟無成心師武侯能繼祁山六出志 三分不可恃計誅鄧艾已復陰平一敗仇

名勝四川

對聯全文

上聯:九伐竟無成心師武侯能繼祁山六出志
下聯:三分不可恃計誅鄧艾已復陰平一敗仇

對聯備註:

((恃?持?)劍門關:劍閣姜維祠。九伐:姜維曾九次出兵伐魏;師:效仿;武侯:諸葛亮,曾六出祁山伐魏;鄧艾:三國魏將,與鍾會分兵滅蜀,姜維設計使二人相鬥,結果雙雙被殺;陰山一敗:蜀漢景耀六年[263年],姜維在鄧艾、鍾會強攻下敗棄陰平,退守劍閣)

參考注釋

九伐

(1).古代指對九種罪惡的討伐。《周禮·夏官·大司馬》:“以九伐之灋正邦國:馮弱犯寡則眚之;賊賢害民則伐之;暴內陵外則壇之;野荒民散則削之;負固不服則侵之;賊殺其親則正之;放弒其君則殘之;犯令陵政則杜之;外內亂、鳥獸行則滅之。”《大戴禮記·朝事》:“明九伐之法,以震威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檄移》:“三驅弛剛,九伐先話。”

(2).泛指征伐。《舊唐書·代宗紀》:“九伐之師,尚勤王略;千金之費,重困吾人。” 明 沉鯨 《雙珠記·赴婚遇兄》:“折衝千里,張國家九伐之威。”

無成

[achieve nothing] 沒有成功;沒有成就

一事無成

心師

(1).佛教語。謂以己之真心為師。 唐 皎然 《酬李侍御萼題看心道場》詩:“我法從誰悟,心師是貫花。” 前蜀 貫休 《了仙謠》:“若師方術棄心師,浪似雪山何處討。”

(2).謂心之師。《南史·張融傳》:“吾文章之體,多為世人所驚,汝可師耳以心,不可使耳為心師。”

(3).謂內心所師承的。 明 李東陽 《大原宋生灝手刻先君字法手稿贈之以詩》:“當其腕指所至時,意匠心師兩無跡。”

武侯

三國 蜀 諸葛亮 死後謚為 忠武侯 ,後世稱之為 武侯 。 晉 袁宏 《三國名臣序贊》:“ 劉後 授之無疑心, 武侯 處之無懼色。” 唐 李白 《讀諸葛武侯傳書懷》詩:“ 武侯 立 岷 蜀 ,壯志吞 鹹京 。” 宋 王安石 《諸葛武侯》詩:“ 武侯 當此時,龍臥獨摧藏。” 陳衍 《元詩紀事·范五老》:“﹝ 范 ﹞每戰必勝,嘗有詩:‘……男兒未了功名債,羞聽人間説 武侯 。’”

祁山

甘肅省 禮縣 東。 漢 代在 西漢水 北岸山上築城,極為嚴固,即今 祁山堡 ,為軍事必爭之地。相傳 三國 時 蜀漢 諸葛亮 曾多次出 祁山 而攻 魏 ,即指此處。《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 亮 身率諸軍攻 祁山 ,戎陣整齊,賞罰肅而號令明。”《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九年, 亮 復出 祁山 ,以木牛運,糧盡退軍。”參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漾水》。

六出

[snowflower] 雪花的別稱

草木花多五出,花雪獨六出。——《宋書·符瑞志下》

三分

(1).謂一分為三。《左傳·襄公十一年》:“三分公室,而各有其一。”《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今天下三分, 益州 罷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清 唐孫華 《涿州懷古》詩:“三分 巴蜀 功成後,魂魄猶應戀故都。”

(2).指 三國 史話。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京瓦伎藝》:“ 霍四究 説《三分》, 尹常 賣《五代史》。”

(3).十分之三。 元 本 高明 《琵琶記·牛小姐盤夫》:“到如今,骨自道且説三分話,不肯全拋一片心。” 茅盾 《子夜》十七:“他們是不肯隨便放過的,況又有三分酒遮了臉。”

十份中的三份。《詩·召南·摽有梅》“其實七兮” 唐 孔穎達 疏:“此梅雖落,其實十分之中尚七未落,已三分落矣。”

不可

(1)

[should not]∶不可能;不可以

兼與藥相粘,不可取。——宋·沈括《夢溪筆談·活板》

學不可以已。——《荀子·勸學

(2)

[must not]∶決不能,必須

勢力眾寡不可論。——《資治通鑑》

不可一概而論

(3)

[simply must]∶與“非”搭配,表示必須或一定

今天這個會很重要,我非去不可

陰平

[high and level tone of modern standard Chinese pronunciation] 中國普通話字調的第一聲

一敗

(1).一旦失敗或一次失敗。《新唐書·文藝傳下·吳武陵》:“假使官軍百敗,而行陣未嘗乏;足下一敗,敗成禽矣。”《二程遺書》卷二上:“今日堂堂天下,只西方一敗,朝廷遂震,何也?”《新編五代史平話·梁史上》:“ 李克用 喜曰:‘ 周陽五 此舉,足以雪 滄灘 一敗之恥矣!’”

(2).完全失敗。《新唐書·魏徵傳》:“始 魏公 起叛徒,振臂大呼,眾數十萬,威之所被半天下,然而一敗不振,卒歸 唐 者,固知天命有所歸也。”

(3).全部敗落。 唐 楊炯 《幽蘭賦》:“悲秋風之一敗,與蒿草而為芻。”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