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道一身修,貫乎言功者德; 易名當代少,止於理義曰安。

輓聯名人名家11字對聯

對聯全文

上聯:踐道一身修,貫乎言功者德;
下聯:易名當代少,止於理義曰安。

對聯備註:

(清-汪仲洋《挽何凌漢聯》)

參考注釋

一身

(1) [the whole body;all over the body;from head to foot]∶全身,渾身

一身正氣

(2) [suit]∶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single person]∶一個人

孑然一身

言功

謂陳述功績。 北周 庾信 《周五帝歌》之二:「敢用明禮,言功上神。」

易名

(1).指古時帝王、公卿、大夫死後朝廷為之立諡號。《禮記·檀弓下》:「 公叔文子 卒,其子 戍 請諡於君,曰:『日月有時,將葬矣,請所以易其名者。』」 南朝 梁 任昉 《齊竟陵文宣王行狀》:「易名之典,請遵前烈。」 清 陳康祺 《郎潛紀聞》卷七:「幸聖明知其始末,故九品微官獲邀易名之曠典也。」後亦有由崇仰者為死者議立謚,稱「私謚」,亦稱「 易名 」。 唐 韓愈 《貞曜先生志銘》:「賢者故事有易名,況士哉!」 貞曜先生 為 孟郊 之私謚。

(2).換名,改名。 宋 何薳 《春渚紀聞·天繪亭記》:「余擇勝得此亭,名曰 天繪 ,取其景物自然也。後某年某日,當有俗子易名『 清輝 』,可為一笑。」

當代

[the present age; the contemporary era;in an epoch] 目前這個時代

理義

(1).公理與正義。《孟子·告子上》:「故理義之悅我心,猶芻豢之悅我口。」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品藻》:「有人問 袁侍中 曰:『 殷仲堪 何如 韓康伯 ?』答曰:『理義所得,優劣乃復未辨。』」 宋 葉適 《著作正字二劉公墓志銘》:「其學本於師友,成於理義,輕爵祿而重出處,厚名聞而薄利勢。」 明 海瑞 《興革條例·刑屬》:「小民不顧理義當否,以訟輸為深愧。」

(2).指社會道德規範,行事準則。《呂氏春秋·勸學》:「人君人親不得其所欲,人子人臣不得其所願,此生於不知理義。」 高誘 註:「不知理義,在君父則不仁不慈,在臣子則不忠不孝。」

(3).專指儒家的經義。《北史·劉芳傳》:「 芳 音義明辨,疑者皆往詢訪,故時人號為 劉石經 …… 芳 理義精贍,類皆如是。」《文獻通考·經籍九》:「 公羊 、 穀梁 考事甚疏,然理義卻精,此二人乃是經生,傳得許多説話,往往不曾見國史。」 清 戴震 《題<惠定宇先生授經圖>》:「夫所謂理義,苟可以舍『經』而空憑胸臆,將人人鑿空得之,奚有於經學之云乎哉?」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