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誼托葭莩,方欣濟共和衷,五等榮封,勛承累世; 大名垂簡策,詎料志齎報國,九京悵隔,痛惜斯人。

輓聯名人名家

對聯全文

上聯:厚誼托葭莩,方欣濟共和衷,五等榮封,勛承累世;
下聯:大名垂簡策,詎料志齎報國,九京悵隔,痛惜斯人。

對聯備註:

(清-師曾《挽曾紀澤聯》)

參考注釋

厚誼

[profound friendship;hospitality] 深厚的情誼

深情厚誼

葭莩

(1).蘆葦里的薄膜。比喻親戚關係疏遠淡薄。《漢書·中山靖王劉勝傳》:“今羣臣非有葭莩之親,鴻毛之重,羣居黨議,朋友相為,使夫宗室擯卻,骨肉冰釋。” 顏師古 註:“葭,蘆也。莩者,其筩中白皮至薄者也。葭莩喻薄。” 唐 楊炯 《李舍人山亭詩序》:“葭莩為 漢帝 之親,枝葉為 周公 之裔。”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狐諧》:“我此處有葭莩親,往來久梗,不可不一訊。” 章炳麟 《<社會通詮>商兌》:“其在同黨,雖無葭莩微末之親,一見如故。”

(2).用作新戚的代稱。《梁書·武帝紀上》:“ 蕭領軍 葭莩之宗,志存柱石。” 唐 溫庭筠 《病中書懷呈友人》詩:“浪言輝棣萼,何所託葭莩。”《醒世恆言·張淑兒巧智脫楊生》:“若不棄微賤,永結葭莩,死且不恨。”

(3).比喻瘠薄;簡薄。 唐 楊炯 《李懷州墓志銘》:“地則葭莩,祥惟岳瀆。” 宋 楊萬里 《經和寧門外賣花市見菊》詩:“病眼仇寃一束書,客舍葭莩菊一株。”

共和

[republicanism] 也稱共和制。泛指國家權力機關和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的一種政治制度。與“君主制”相對

五等

(1).五個等級。《禮記·王制》:“王者之制祿爵,公、侯、伯、子、男五等。”《孟子·萬章下》:“天子一位、公一位、侯一位、伯一位、子男同一位,凡五等也。” 孫奭 疏:“《孟子》所言 周 制,《王制》所言 夏 商 之制也。”

(2).特指五等之爵。 唐 韓愈 《晉公破賊回重拜台司以詩示幕中》詩:“將軍舊壓三司貴,相國新兼五等崇。”

累世

[for many generations; generation after generation] 好幾代,數代。同“累一葉”、“累代”

大名

(1) [one's formal personal name]∶某人的正式名字

(2) [your name]∶對方名字的敬稱

(3) [great reputation]∶顯赫的名氣

簡策

[book] 古代連線成冊的竹簡。泛指書籍

詎料

豈料。《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七七回:“詎料渠此次親身到京,不貞之據已被我拿住。” 蕭三 《大家應該看<歷史的教訓>》詩:“詎料仲夏夕,驚嘆巨星隕!偉大革命者,壽終得正寢。”

報國

[dedicate oneself to the service of one's country] 為國家竭誠效力

精忠報國

九京

(1).即 九原 。 春秋 時 晉 大夫的墓地。《國語·晉語八》:“ 趙文子 與 叔向 游於 九京 。” 韋昭 註:“京當為原。”《禮記·檀弓下》:“是全要領以從先大夫於 九京 也。” 鄭玄 註:“ 晉 卿大夫之墓地在 九原 。京蓋字之誤。” 清 胡鳴玉 《訂訛雜錄》卷二:“ 方氏 曰:‘ 九京 即 九原 。指其冢之高曰京,指其地之廣曰原。’則九京、九原本通用。”

(2).泛指墓地。 宋 黃庭堅 《送范德孺知慶州》詩:“平生端有活國計,百不一試薶九京。”

(3).猶九泉。指地下。 宋 葉適 《翁誠之墓志銘》:“不忮不求,歸全其生乎,不從古人於九京乎?”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哭主》:“高皇帝在九京,不管亡家破鼎,那知他聖子神孫,反不如飄蓬斷梗。” 周實 《哭洗酲》詩:“詎知霹靂一聲驚,君遽棄我歸九京。”

痛惜

[deeply regret;deplore] 心痛惋惜哀痛

痛惜這一巨大損失

斯人

(1).此人。《論語·雍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唐 杜甫 《殿中楊監見示張旭草書圖》詩:“斯人已雲亡,草聖秘難得。” 明 劉基 《郁離子·虞孚》:“飲食之人,則人賤之。斯人之謂也。” 李劼人 《天魔舞》第十三章:“說來說去,大有斯人不出如蒼生何之概。”

(2).猶斯民。指人民,百姓。 唐 元結 《與瀼溪鄰里》詩:“斯人轉貧弱,力役非無怨。” 太平天囯 汪吉人 等《<軍次實錄>序》:“小官等佩讀之餘,知足以破斯世之迷途,啟斯人之聾瞶。”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