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眼中滾滾塵寰曾講求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以唐虞傳授為經世大猷天地無私隨在容佛國袈裟真人爐鼎 嘆腳底茫茫孽海全蔑棄孝弟忠信禮義廉恥被歐美文明奪聖門要道乾坤將毀何處著梵王宮殿仙子樓台
對聯全文
上聯:看眼中滾滾塵寰曾講求格致誠正修齊治平以唐虞傳授為經世大猷天地無私隨在容佛國袈裟真人爐鼎
下聯:嘆腳底茫茫孽海全蔑棄孝弟忠信禮義廉恥被歐美文明奪聖門要道乾坤將毀何處著梵王宮殿仙子樓台
對聯備註:
(劉爾炘題五泉山三教洞)
參考注釋
眼中
猶言心目中。 宋 蘇軾 《予以事繫御史台獄遺子由》詩之二:“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後牛衣愧老妻。”
滾塵
翻滾的塵埃。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媚座》:“人都説養馬成群,滾塵不定。”
講求
(1).修習研究。《左傳·宣公十六年》:“ 武子 歸而講求典禮,以脩 晉國 之法。” 南朝 宋 何承天 《重答顏光祿》:“凡講求至理,曾不折以聖言,多採譎怪,以相扶翼,得無似以水濟水邪?” 宋 陳亮 《江河淮汴策》:“然其議臣之講求,若東流北流之説, 賈生 、 韓生 之論,雖或足以為一時之便利,揆之古義,是皆汩陳其五行者也,烏足以動天而回河乎!”
(2).追求;重視。 夏丏尊 葉聖陶 《文心》十六:“因為講求快速,行書比楷書更多用處。” 沙汀 《困獸記》十二:“他是很講求實際的,可是別人卻也並不虛華。”
致誠
(1).使誠心達到極點。《文選·馬融<長笛賦>》:“可以通靈感物,寫神寓意,致誠効志,率作興事。” 李善 註:“致,極也;効,驗也。”
(2).表達誠摯的情意。 唐 韓愈 《祭十二郎文》:“乃能銜哀致誠,使 建中 遠具時羞之奠,告汝 十二郎 之靈。”
(3).極其真誠。《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 伯皋 是致誠人,佛前至心祈禱。”
修齊治平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省稱。語本《禮記·大學》:“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治其國;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後泛指lun3理哲學和政治理論。 嚴復 《原強》:“又用近今格致之理術,以發揮修齊治平之事,精深微眇,繁富奧殫。” 廖仲愷 《孫文主義叢刊序》:“先生倡行易知難之說及三民主義、五權憲法、建國大綱,於修齊治平之道,已提其綱而挈其凡。”
唐虞
唐堯 與 虞舜 的並稱。亦指 堯 與 舜 的時代,古人以為太平盛世。《論語·泰伯》:“ 唐 虞 之際,於斯為盛。”《史記·汲鄭列傳》:“陛下內多欲而外施仁義,奈何欲效 唐 虞 之治乎!” 宋 劉過 《沁園春·壽》詞:“平章處,看人如 伊 呂 ,世似 唐 虞 。” 郭沫若 《星空·孤竹君之二子》詩:“我好像置身在 唐 虞 時代以前。”
傳授
傳授技術
經世
(1) [administer affairs]∶治理國事
經世之才
(2) [experience affairs of human life]∶閱歷世事
養生以經世
大猷
謂治國大道。《詩·小雅·巧言》:“奕奕寢廟,君子作之;秩秩大猷,聖人莫之。” 鄭玄 箋:“猷,道也;大道,治國之禮法。” 晉 潘岳 《楊荊州誄》:“弈世丕顯,允迪大猷。” 唐 白居易 《為宰相<請上尊號第二表>》:“伏惟陛下略撝謙之小節,弘祖宗之大猷。” 姚華 《論文後編》:“大凡潤色鴻業,粉澤大猷,廊廟之文,皆以典重為歸,其所根柢,莫先《堯典》。”
天地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無私
(1) [selflessness;disinterested;inselfish]∶不只是顧自己的利益
無私奉獻
(2) [unselfishness]∶沒有私心
隨在
猶隨處;隨地。 清 蒲松齡 《聊齋誌異·司訓》:“某為親戚寄賣房中偽器,輒藏靴中,隨在求售。” 魯迅 《華蓋集續編·馬上支日記》:“憎惡小說的也不只是這位 強先生 ,諸如此類的高論,隨在可以見聞。”
佛國
(1).佛所生之地,指 天竺 ,即古 印度 。《維摩經略疏》卷一:“言佛國者,佛所居域,故名佛國。” 宋 陸游 《掩戶》詩:“ 泰山 蟻垤初何有?佛國魔宮本亦平。”
(2).指寺院。 唐 戴叔倫 《寄禪師寺華上人次韻》之一:“佛國三秋別,雲臺五色連。” 清 方文 《麻城訪稿木大師》詩:“普天披髮奈渠何,我黨逃名佛國多。”
袈裟
[cassock] 和尚披的法衣,由許多長方形布片拼綴而成
真人
(1) [in the flesh; actual person]∶親身和活著的人
在銀幕上…但決非真人
(2) [immortal]∶道教稱有養本性或修行得道的人,多用做稱號
爐鼎
(1).爐灶與鼎。煉丹用具。多借指內丹家所說的丹田。 唐 呂岩 《七言》詩之十二:“認得東西木與金,自然爐鼎虎龍吟。” 宋 蘇軾 《東坡志林·樂天燒丹》:“ 樂天 作 廬山草堂 ,蓋亦燒丹也,欲成而爐鼎敗。”
(2).借指煉丹。 宋 陳鵠 《耆舊續聞》卷一:“公晚年專志爐鼎。”《醒世恆言·黃秀才徼靈玉馬墜》:“ 呂用之 閒居私第,終日講爐鼎之事。”
(3).指 廬山 香爐峰 。 明 王守仁 《登香爐峰次夢石韻》:“曾從爐鼎躡天風,下數天南百二峰。”
腳底
[sole of the foot] 〈方〉∶腳用來接觸地面的部分,即腳掌
茫茫
[boundless and indistinct;vast] 遼闊曠遠的樣子;模糊不清楚
長天茫茫。——唐· 李朝威《柳毅傳》
野茫茫。——《樂府詩集·雜歌謠辭·敕勤歌》
夫之茫茫。——明· 顧炎武《復庵記》
茫茫的前景
別時茫茫江浸月。——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孽海
[karmic ocean] 罪惡的世界
蔑棄
亦作“ 蔑棄 ”。輕視,鄙棄。《國語·周語下》:“上不象天,而下不儀地,中不和民,而方不順時,不共神祇,而蔑棄五則。”《三國志·魏志·曹爽傳》:“包藏禍心,蔑棄顧命。” 明 沉德符 《野獲編·禮部一·舊制一廢難復》:“今不知何時何人作俑,六科都給事,俱隨班駿奔於太廟中矣,此皆蔑棄舊規遺制之極。” 魯迅 《南腔北調集·“連環圖畫”辯護》:“我並不勸青年的藝術學徒蔑棄大幅的油畫或水彩畫,但是希望一樣看重並且努力於連環圖畫和書報的插圖。”
見“ 蔑棄 ”。
孝弟
亦作“ 孝悌 ”。1.孝順父母,敬愛兄長。《論語·學而》:“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 朱熹 集註:“善事父母為孝,善事兄長為弟。”《孟子·梁惠王上》:“謹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義。” 漢 桓寬 《鹽鐵論·詔聖》:“聞禮義行而刑罰中,未聞刑罰行而孝悌興也。”《新唐書·孝友傳贊》:“聖人治天下有道,曰‘要在孝弟而已’。” 宋 陳亮 《祭林聖材文》:“孝悌稱於宗族鄉黨,慈愛隆於父子弟昆。”《醒世恆言·三孝廉讓產立高名》:“ 漢 朝取士之法……惟以孝廉為重。孝者,孝弟;廉者,廉潔。孝則忠君,廉則愛民。”《二刻拍案驚奇》卷二一:“ 王祿 道:小弟遠遊,父母兄長跟前,有失孝悌,專為著幾分微利,以致如此。”《紅樓夢》第六三回:“禮部見當今隆敦孝弟,不敢自專,具本請旨。”
(2).指孝弟者。《漢書·董仲舒傳》:“今朕親耕藉田以為農先,勸孝弟,崇有德,使者冠蓋相望,問勤勞,恤孤獨,盡思極神,功烈休德,未始雲獲也。”
(3). 漢 代鄉官名。《史記·司馬相如列傳》:“故遣信使曉喻百姓以發卒之事,因數之以不忠死亡之罪,讓三老孝弟以不教誨之過。”《漢書·韓延壽傳》:“幸得備位,為郡表率,不能宣明教化,至令民有骨肉爭訟,既傷風化,重使長吏、嗇夫、三老、孝弟受其恥。”《後漢書·明帝紀》:“其賜天下男子爵,人二級;三老、孝悌、力田,人san3級。” 李賢 註:“三老、孝悌、力田,三者皆鄉官之名。三老, 高帝 置,孝悌、力田, 高后 置,所以勸導鄉里,助成風化也。” 宋 蘇軾 《策問》之二:“古者有勸農之官、力田之科,與孝弟同。而自 漢 以來,率用戶口登耗、黜陟守宰。”
亦作“ 孝悌 ”。弟承兄位為帝者,享祀宗廟時稱“孝弟”。《續資治通鑑·宋仁宗嘉祐八年》:“故 太祖 之室, 太宗 稱孝弟, 真宗 稱孝子,大行皇帝稱孝孫。” 清 錢大昕 《十駕齋養新錄·孝弟》:“古人惟子孫稱孝,《詩》‘綏予孝子’、‘孝孫徂位’,皆廟中之稱,後代以弟承兄,則有稱孝弟者。”
忠信
忠誠信實。《易·乾》:“君子進德脩業,忠信所以進德也。”《史記·秦始皇本紀》:“此四君者,皆明知而忠信,寬厚而愛人,尊賢重士,約從離衡。” 宋 歐陽修 《朋黨論》:“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是以寬厚出名的,講究忠信。”
禮義廉恥
[sense of propriety,justice,honesty and honor] 禮為貴賤尊卑要分明,義為事之宜,廉為廉潔方正,恥為識羞恥。指為人要有道德修養
禮義廉恥不立,人君以自守也。——《管子·立政》
歐美
指 歐洲 和 美洲 。泛指西方國家。 章開沅 林增平 等《辛亥革命史》第四章第一節:“還有部分青年留學 歐 美 ,遠赴 英 、 德 、 美 、 比 、 法 、 奧 、 俄 等國,但人數不多,而且大多是官派留洋者。”
文明
(1) [civilization;culture]∶人類所創造的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
物質文明
精神文明
(2) [civilized]∶指人類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並具有較高文化的狀態
(3) [modern]∶舊指具有當時西方色彩的
文明戲
(4) [bright]∶光明,有文采
天下文明
聖門
(1).謂進入聖道之門。 漢 揚雄 《法言·修身》:“天下有三門:由於qing3欲,入自禽門;由於禮義,入自人門;由於獨智,入自聖門。”
(2).謂 孔子 的門下。亦泛指傳 孔子 之道者。 漢 班固 《幽通賦》:“游聖門而靡救兮,雖覆醢其何補?” 宋 俞文豹 《吹劍四錄》:“惟我朝諸公為義理之學,髣彿聖門氣象爾。” 明 胡應麟 《少室山房筆叢·經籍會通三》:“余近得《顏子》三卷,亦國朝人裒集,雖謂有功聖門,可也。” 清 曾國藩 《聖哲畫像記》:“ 周 、 張 、 程 、 朱 ,在聖門,則德行之科也。”
要道
交通要道
乾坤
(1) [heaven and earth]∶天地
扭轉乾坤
(2) [male and female]∶男女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梵王宮
本指大梵天王的宮殿。泛指佛寺。 唐 錢起 《歸義寺題震上人壁》詩:“太陽忽臨照,物象俄光煦。梵王宮始開,長者金先布。” 宋 蘇軾 《金門寺中見李留台與二錢唱和四絕句》之四:“一紙清詩弔興廢,塵埃零落梵王宮。” 元 關漢卿 《齊天樂·崔張十六事》曲:“梵王宮月輪高,枯木堂香菸罩。 法聰 來報,好事通宵。”豫劇《葉含嫣》:“隱居梵王宮,結交眾英雄。”
仙子
見“仙女”
樓台
(1) [balcony]〈方〉∶涼台
(2) [a high building; tower]∶較高的台榭,泛指樓(多用於詩詞戲曲)
近水樓台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
對聯推薦
對聯:起舞風雲卷 興吟波浪翻
題贈,5字對聯對聯:銅鏡銘文,長生不老; 瓦當篆字,永奉無疆。
名人名家,壽聯,10字壽聯對聯:雷霆雨露總天恩,早知秉節孤忠,久拚一死;
輓聯,名人名家對聯:生前朋友少 死後兄弟多
名勝,北京,5字對聯對聯:兩頭撥開中間放下 多年不會頃刻相逢
佛教,8字對聯對聯:聯苑十年天府群星競耀 麗文卌卷蜀風眾彩紛呈
題贈,10字對聯對聯:台榭如富貴時至則有 草木似名節久而後成
題贈,9字對聯對聯:松梅傲冬圃匠何畏風雪日
教師節,11字對聯對聯:氣爽天高經營伊始 日增月盛利益均紅
開業,商業開業,8字對聯對聯:先烈功垂千古 英名留傳萬年
清明節,6字對聯對聯:勤儉持家有備無患 熱誠愛國發奮圖強
春聯,8字春聯對聯:六朝金粉微風后 一味清涼上月時
名勝,南京,7字對聯對聯:姻婭君臣專閫外; 夫妻人物冠江東。
名人名家,8字對聯對聯:報國齊家興特色 奉公守法樹新風
春聯,7字春聯對聯:回看屈宋猶年輩; 遠追甫白感至誠。
名人名家,集句,8字對聯
詩詞推薦
- 勢好摶羊角,心終憶蟹螯楊億《清風十韻》
- 共把我公游詠處,從頭善傾滿階除唐士恥《上余倅生辰唐律十章》
- 道人許換塵凡骨,同向壇前說煉丹万俟紹之《游建康碧瑤洞》
- 渭上空張復漢旗,蜀民已哭歸師至
- 總付與、一樽醽醁趙以夫《賀新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