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漢唐仙隱猶剩石頭甯封子不還山若有知雲亦笑 收巴蜀風煙都歸眼底杜宇聲無恙世方多難我重來

名勝青城山

對聯全文

上聯:數漢唐仙隱猶剩石頭甯封子不還山若有知雲亦笑
下聯:收巴蜀風煙都歸眼底杜宇聲無恙世方多難我重來

對聯備註:

(青城山:天師洞內山門)

參考注釋

仙隱

(1).仙人與隱士。 南朝 宋 謝靈運 《衡山詩》:“一老四五少,仙隱不可別。”

(2).謂學仙而隱遁。 宋 無名氏 《水調歌頭·壽隱士》詞:“橘記一年景,梅泄小春英。見説 彭 成 仙隱,對此慶生辰。”

石頭

(1) [stone]∶ 大小、形狀不定的礦物質凝結物;岩石

滾下山的石頭

(2) [stone city]∶石頭城,今之南京

甯封子

亦稱“ 寧封 ”。傳說中 黃帝 時仙人。後代文人遊仙詩多引為典實。 漢 劉向 《列仙傳·寧封子》:“ 寧封子 者, 黃帝 時人也。世傳為 黃帝 陶正。有人過之為其掌火,能出五色煙,久則以教 封子 。 封子 積火zi4燒,而隨煙氣上下,視其灰燼,猶有其骨。時人共葬於 寧北 山中,故謂之 寧封子 焉。” 唐 曹唐 《小遊仙詩》之四:“真王未許久從容,立在花前別 寧封 。”

還山

(1).致仕;退隱。 南朝 梁 沉約 《桐柏山金庭館碑》:“末自 夏汭 ,固乞還山。權憇 汝南縣 境,固非息心之地。” 宋 劉克莊 《水調歌頭·喜歸》詞:“再拜謝不敏,早晚乞還山。” 清 汪懋麟 《九月十三日還山》詩之一:“幸遂還山願,蕭然去國輕。”

(2).方言。山區人稱死後葬於山上。 周立波 《山鄉巨變》上六:“有人勸這老倌不立繼,開導他說:‘你有六七畝好田,飽子飽藥,百年之後,還怕沒得人送你還山?’”

有知

有知覺;有知識。《禮記·三年問》:“凡生天地之間者,有血氣之屬,必有知。” 南朝 梁 范縝 《神滅論》:“人之質所以異木質者,以其有知耳。” 唐 韓愈 《復志賦》:“昔余之既有知兮,誠坎軻而艱難。”

巴蜀

秦 漢 設 巴 蜀 二郡,皆在今 四川省 。後用為 四川 的別稱。《戰國策·秦策一》:“大王之國,西有 巴 蜀 、 漢中 之利,北有 胡 貉、 代 馬之用。”《後漢書·光武帝紀上》:“ 公孫述 稱王 巴 蜀 , 李憲 自立為 淮南王 。” 清 林則徐 《與纖》詩:“漫疑負弩經 巴蜀 ,便當浮槎到女牛。”

風煙

[mist and clouds] 風塵、煙霧;雲氣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風煙俱淨,天山共色。——吳均《與朱元思書》

眼底

(1) [the bottoms of eyes]∶用某種器械通過瞳孔所能觀察到的眼內構造。如:脈絡膜、視網膜、視神經ru4頭等

(2) [right before one’s eyes]∶眼前;眼裡

登樓一望,全城景色盡收眼底

杜宇

[cuckoo] 杜鵑鳥的別名

無恙

(1) [safe]∶無災禍

歲亦無恙耶?——《國策·齊策》

安然無恙

(2) [good health;well]∶平安;沒有疾病

民亦無恙耶?王亦無恙耶?——《國語·齊策》

無恙,幸甚幸甚。——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無恙也。——明· 高啟《書博雞者事》

別來無恙?

多難

眾多難成之事;很多困難。《詩·周頌·訪落》:“維予小子,未堪家多難。” 鄭玄 箋:“多,眾也。我小子耳,未任統理國家眾難成之事……難成之事,謂諸政有業未平者。”《老子》:“夫輕諾必寡信,多易必多難。”

猶多故;多患難。《詩·周頌·小毖》:“未堪家多難。” 鄭玄 箋:“我又會於辛苦,遇三監及 淮 夷之難也。”《左傳·昭公四年》:“ 晉 有三不殆,其何敵之有?國險而多馬, 齊 楚 多難。” 杜預 註:“多篡弒之難。”《禮記·檀弓上》:“吾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 孔穎達 疏:“國家多有危難。”《三國志·吳志·劉繇傳》“ 繇 長子 基 ,字 敬輿 ,年十四,居 繇 喪盡禮,故吏餽餉,皆無所受”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吳 韋昭 《吳書》:“ 基 遭多難,嬰丁困苦,潛處味道,不以為戚。” 唐 杜甫 《登樓》詩:“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王毓岱 《乙卯自述一百四十韻》:“先鞭爭躍馬,多難患張鴟。”

重來

(1).再來;復來。 晉 陶潛 《雜詩》之一:“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宋 秦觀 《望海潮·洛陽懷古》詞:“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事事堪嗟。” 劉大白 《丁寧·春雪》:“讓寒飆卷將凍雨,重來稱霸。”

(2). 漢 樂曲名。《宋書·樂志一》:“ 章帝 元和 二年,宗廟樂……加宗廟食舉《重來》、《上陵》二曲,合八典為上陵食舉。”《宋書·樂志一》:“ 漢 太樂食舉十三曲:一曰《鹿鳴》,二曰《重來》。”

注釋是字典網系統生成,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