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網 >> 國語詞典 >> 三官在字典中的解釋

三官

拼音:sān guān

三官詞語分解

  • 三的解釋 三 sān 數名,二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叄”代):三維空間。三部曲。三國(中國朝代名)。 表示多次或多數:三思而行。三緘其口。 筆畫數:3; 部首:一; 筆順編號:111
  • 官的解釋 官 guān 在政府擔任職務的人:官吏。官僚。官邸。官腔。官署。官廳。官爵。 屬於國家的或公家的:官辦。官費。官方。官府。 生物體上有特定機能的部分:感官。器官。五官。官能。 姓。 民 筆畫數:8;

三官的簡單解釋

(1).古代三種官的合稱。指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禮記·王制》:“大司徒、大司馬、大司空齋戒受質,百官各以其成,質於三官。”《左傳·昭公四年》:“使三官書之,吾子為司徒,實書名;夫子為司馬,與工正,書服; 孟孫 為司空,以書勛。”《孔子家語·正論》:“ 於奚 辭,請曲懸之樂,繁纓以朝,許之,書在三官。” 王肅 註:“司徒書名,司馬書服,司空書勛也。”

(2).古代三種官的合稱。軍隊中執掌鼓、金、旗以發布軍令的三種官。《管子·兵法》:“三官:一曰鼓,鼓所以任也,所以起也,所以進也。二曰金、金所以坐也,所以退也,所以免也,三曰旗,旗所以立兵也,所以利兵也,所以偃兵也。此之謂三官,有三令而兵法治也。”

(3).古代三種官的合稱。管理農、商、工的田師、市師、器師。《荀子·解蔽》:“農精於田,而不可以為田師;賈精於市,而不可以為市師;工精於器,而不可以為器師。有人也,不能此三技,而可使治三官,曰精於道者也。”《呂氏春秋·上農》:“凡民自七尺以上屬諸三官,農攻粟,工攻器,賈攻貨。” 高誘 註:“三官,農、工、賈也。”

(4).古代三種官的合稱。 漢 代管理鑄錢的均輸、鍾官、辨銅令三官。為水衡都尉之屬官。《史記·平準書》:“其後二歲,赤側錢賤,民巧法用之,不便,又廢。於是悉禁郡國無鑄錢,專令 上林 三官鑄。” 裴駰 集解引《漢書百官表》:“水衡都尉, 武帝 元鼎 二年初置,掌 上林苑 ,屬官有 上林 均輸、鍾官、辨銅令。”

(5).古代三種官的合稱。 三國 時 魏國 稱廷尉屬官正、監、平為廷尉三官。《三國志·魏志·鮑勛傳》:“詔曰:‘ 勛 指鹿作馬,收付廷尉。’廷尉法議:‘正刑五歲。’三官駁:‘依律罰金二斤。’帝大怒曰:‘ 勛 無活分,而汝等欲縱之!收三官已下付刺姦,當令十鼠同穴。’”《資治通鑑·魏文帝黃初七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三官,廷尉正、監、平也。”

(6).道教所奉的神。天官、地官、水官三帝的合稱。傳說天官賜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黃庭內景經·沐浴》:“傳得可授告三官。” 務成子 註:“三官,天地水也。” 唐 吳筠 《遊仙》詩:“三官無遺譴,七祖升雲軿。” 明 歸有光 《汝州新造三官廟記》:“三官者出於道家,其説以天地水府為三元,能為人賜福赦罪解厄。”

(7).人體三種器官。指耳、目、心。《呂氏春秋·任數》:“凡耳之聞也,藉於靜;目之見也,藉於昭;心之知也,藉於理。君臣易操,則上之三官廢矣。” 高誘 註:“三官,耳、目、心。”

(8).人體三種器官。指口、目、耳。《淮南子·詮言訓》:“食之不寧於體,聽之不合於道,視之不便於性,三官交爭,以義為制者,心也。” 高誘 註:“三官,三關,謂食、視、聽也。”

三官外語翻譯

三官的相關詞語

  • 三寫成烏的解釋 同“ 三寫易字 ”。 清 黃宗羲 《辯野史》:“去今五十餘年,耳目相接,其大者...
  • 三江口的解釋 (1).指 江蘇省 吳江縣 北, 吳淞江 、 婁江 、 東江 分流處。《吳越春...
  • 三穴的解釋 三窟。《晉書·王衍傳贊》:“ 夷甫 兩顧,退求三穴。” 唐 杜甫 《見王監兵...
  • 三分發的解釋 南朝 宋 時流行於民間婦女中的一種髮式。《宋書·五行志一》:“ 宋文帝 元...
  • 三點的解釋 (1).舊時以更計時,一夜五更,每更分三點。 唐 杜甫 《至日遣興寄北省舊閣老...
  • 三次的解釋 (1).三回。如:去了三次。(2).指朝、野、市三處。《國語·魯語上》:“五刑...
  • 三生有幸的解釋 [a stroke of luck;be fortunate in three ...
  • 三天沒大小的解釋 舊俗新婚三天內可以不分輩分,不拘禮節地鬧新房,叫做“三天沒大小”。 李季 《當紅...
  • 三仕的解釋 謂三度或多次出仕。《論語·公冶長》:“令尹 子文 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
  • 三犯的解釋 (1).三度觸犯。《南齊書·天文志下》:“﹝ 永明 五年五月﹞庚子,太白三犯畢...
  • 三老四少的解釋 (1).老少眾人。京劇《武家坡》第四場:“依我之見,去到前村大戶人家,請上三老四...
  • 三鹿為犇的解釋 宋 劉攽 戲謔 王安石 之語。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三十:“ 王荊公 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