愆和
拼音:qiān hé
愆和詞語分解
愆和的詞義
失和。《明史·弋謙傳》:“今自去冬無雪,春亦少雨,陰陽愆和,必有其咎。”《明史·鄭三俊傳》:“帝以陰陽愆和,命司禮中官録囚,流徒以下皆減等。”
愆和的相關詞語
- 愆怠的解釋 猶懈怠。《魏書·高祖紀下》:“靈鑒誠款,曲流雲液。雖休勿休,寧敢愆怠!”
- 愆序的解釋 謂時序失調。語本《左傳·文公元年》:“履端於始,序則不愆。”《南史·宋紀中·...
- 愆弊的解釋 指朝廷在政治上的過失與流弊。《宋書·王僧達傳》:“民有咨瘼之聲,君表納隍之志。...
- 愆忒的解釋 過失,差錯。《藝文類聚》卷四九引 漢 揚雄 《太常箴》:“匪愆匪忒,君子攸宜。...
- 愆忘的解釋 違反,不遵守。語本《詩·大雅·假樂》:“不愆不忘,率由舊章。”《明史·王應...
- 愆懸的解釋 謂失期不至。《資治通鑑·晉海西公太和四年》:“若糧廩愆懸,情見勢屈,必不戰自敗...
- 愆負的解釋 過失。《三國志·魏志·滿寵傳》“初, 彧融 聞考掠 彪 ,皆怒,及因此得了,...
- 愆淫的解釋 水災。 漢 焦贛 《易林·蒙之革》:“愆淫旱疾,傷害稼穡。喪制病來,農人無食...
- 愆痾的解釋 謂疫癘等流行性疾病。 南朝 梁 陶弘景 《真誥·甄命授三》:“復使愆痾填籍...
- 愆素的解釋 謂越過原來計畫。語本《左傳·宣公十一年》:“事三旬而成,不愆於素。” 杜預 注...
- 愆伏的解釋 謂陰陽失調。多指氣候失常。語本《左傳·昭公四年》:“冬無愆陽,夏無伏陰。”《孔...
- 愆佚的解釋 過失。 明 文徵明 《明故太子少保南京工部尚書山陰何公神道碑》:“往復萬里,無...